中国古代农业区域开发具有什么特征
1、依附水源
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在原始阶段,水源是原始人类分布区划的重要因素。原始农业主要分布在长江和黄河流域。
2、地域性
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地区差异十分明显,按区内相似性和区际差异性来划分农业区,目的是为充分、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因地制宜地规划和指导农业生产,实现合理的农业地域分工提供科学依据。
地球上各个地区的水、热条件各不相同,从而不仅大的区域如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沿海和内陆、平原和山区自然资源的形成条件等都有很大差别;即使在一个小范围内,如在水田和旱地、平地和坡地、阳坡和阴坡,以及不同的海拔高度之间,也都有不同的资源生态特点。
3、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
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条件的关系密切。在古代,农业的分布很大程度上受不同自然条件的制约,因而出现农业的地区分异现象。
例如黄河流域因气候干燥,雨量较少,适于旱地作物如粟、黍、大麦、小麦、大麻及大豆等的种植,但在有水利条件的地方也种植水稻。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因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湖泊、沼泽、河流众多,适于种植水稻以及耐荫的块根块茎作物如木薯、芋等,山坡旱地也适于各种旱作。
4、整体性
古代农业区域之间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统一的整体。如在一定的水、热条件下,形成一定的土壤和植被,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动物和微生物群落。一种自然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因素甚至资源组合的相应变化。
扩展资料
现代农业中,《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将全国划分为10个一级农业区和38个二级农业区。
第一级区概括地揭示中国农业生产最基本的地域差异,既反映中国自然条件大的地带性特征,也反映通过长期历史发展过程形成的农业生产的基本地域特点;二级区着重反映农业生产发展方向和建设途径的相对一致性,结合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特点和问题。
10个一级区是:①东北区;②内蒙古长城沿线区;③黄淮海区;④黄土高原区;⑤长江中下游区;⑥西南区;⑦华南区;⑧甘新区;⑨青藏区;⑩海洋水产区。
其中,①至④农业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是中国旱粮作物的主产区;⑤至⑦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是水稻以及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主产区。这7个区属中国东部地区,是中国人口、耕地、农、林、牧、渔业分布集中地区;⑧至⑨区属于中国西部地广人稀、以放牧畜牧业为主的地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业区划
2023-10-12 广告
农史分期和社会历史分期是又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农业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运动形式,它是人类以各种手段干预自然界生物体的生长过程,使之在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中,制造出人类所需要的食物和其它产品。它是自然再生产过程与经济再生产过程的结合。区分这种经济活动的发展阶段,不是依据自然再生产过程的变化,而是依据人们干预自然再生产过程的手段、内容和规模的发展情况。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和改造能力的增强,农业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生产结构、生产内容、规模和布局总是或缓或速地发生变化,从而使农业生产显示同阶段性来。除了农业生产力诸因素、农业诸部门和诸地区之间相互制约外,上述农业生产力阶段性的发展还受社会经济、政治和自然诸种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