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2019-02-19 · 农业农村部直属的大型综合出版社
实施秸秆还田可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理化性状,提高粮食产量,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有效措施。但大多数农户对秸秆还田技术缺乏了解,导致玉米秸秆还田效果不佳,具体表现在部分玉米秸秆还田后的麦田出现出苗率低、苗黄苗弱甚至死苗现象。因此,玉米秸秆还田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秸秆要切碎。
把玉米秸秆趁鲜铡成3~6厘米长的短节,或用机械粉碎,以免秸秆过长土压不实,影响作物的出苗与生长。
(2)足墒还田。
玉米秸秆还田后,由于秸秆本身吸水和微生物分解吸水,会降低土壤含水量。因此,要及时浇水,以促使秸秆与土壤紧密接合。
(3)补施氮肥。
土壤微生物在分解作物秸秆时,需要一定的氮素,会出现与作物幼苗争夺土壤中氮素的现象。所以,要按每100千克玉米秸秆加10千克碳酸氢铵的比例进行补施,这样可以避免作物苗期缺氮发黄。
(4)数量要适宜。
还田的玉米秸秆以每亩300~400千克为宜,多了反而会危害作物根系生长。
(5)耕翻深度要合理。
玉米秸秆还田时,一般应埋入10厘米以下的土层中,耙平压实。同时还应注意本田秸秆还本田。
(6)防病虫害传播。
玉米秸秆还田时要选用生长良好的秸秆,不要把有病虫害的秸秆还田,以免病虫害蔓延和传播。
秸秆还田的注意事项有:
避免碳氮比失调。
秸秆粉碎必须符合规定要求。
土壤大小孔隙比例一定要合理。
注重补施氮、磷、钾肥料。
具体分析及原因如下:
避免碳氮比失调。秸秆本身碳氮比为65-85:1,而适宜微生物活动的碳氮比为25:1,秸秆还田后土壤中氮素不足,使得微生物与作物争夺氮素,结果秸征分解缓慢,麦苗因缺氮而黄化、苗弱,生长不良。
秸秆粉碎必须符合规定要求。有的地块粉碎后的秸秆过长,其长度大于10厘米,不利于耕翻,影响播种。
土壤大小孔隙比例一定要合理。秸秆还田后,使土壤变得过松、大孔隙过多,导致跑风,土壤与种子不能紧密接触,影响种子发芽生长,使小麦扎根不牢,甚至出现吊根。
注重补施氮、磷、钾肥料。秸秆还田后,增施速效氮肥,可降低土壤中的碳氮比,从而利于微生物的活动,满足幼苗生长对氮素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