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瓷器有什么特点?
宋代是中国瓷业发展的繁荣时期,瓷窑星罗棋布,遍于南北各地。从生产性质而言,有官窑与民窑之分;以地域而言,又有北方与南方之别。传世的官窑瓷器,以北京故宫博物院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最丰。提起宋朝瓷器总绕不开柴窑,一提起柴窑瓷器,收藏界资深一点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在宋代至今的历史上一直流传着的一个美丽的传说。每每谈到柴窑瓷器的故事,人们就立刻会连想到,它的造型是如何如何的精美,它的釉色又是如何如何的漂亮。但是,柴窑瓷器它到底怎么样?柴窑制瓷的窑址究竟在什么地方,至今它却仍然是一个不解的谜团。但是,传说终归只是传说,在现实生活里却谁也没有真正的见过柴窑瓷器。即便是明朝的“曹明仲,其《格古要论》亦云:“柴窑,出北地,世传柴世宗时烧者,故谓之柴窑,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纹,多足粗黄土,近世少见”。此书与《归田集》不同之处,是首次提出“柴窑出北地”和“(柴窑)滋润细媚,有细纹,多足粗黄土”的新说法。明代张应文《清秘藏》,即完全道出了柴窑的特征:“论窑器,必曰柴、汝、官、哥、定,柴不可得矣。闻其制云: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此必亲见,故论之如是其真。余向见残器一片,制为绦环者。色光则同,但差厚耳”。但宋朝流传至今的,流传较广的,还是数五大官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彼此各有特点。
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天青色”“蟹爪纹”“香灰色胎”“芝麻挣钉”等是鉴别汝窑的重要依据。汝窑瓷胎体一般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而在造型上则比较庄重大方。
宋代官窑瓷器主要为素面,既无华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涂绘,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纹为饰。其胎色铁黑、釉色粉青,“紫口铁足”增添古朴典雅之美,“紫口铁足”是指青瓷胎料中含铁量高达3.5%-5%,致使制品的口缘釉薄处露灰或灰紫色、而底端刮釉露胎处呈黑褐或深灰色。
哥窑的典型特征:由于开片大小不同,深浅层次不同,胎体露出的部位因氧化或受污染程度也不尽相同,致使开片纹路呈色不一。
钧窑典型特征就是“蚯蚓走泥纹”,它的形成是因钧瓷的釉厚且黏稠
定窑之所以能显赫天下,一方面是由于色调上属于暖白色,细薄润滑的釉面白中微闪黄,给人以湿润恬静的美感,另一方面则由于其善于运用印花、刻花、划花等装饰技法,将白瓷从素白装饰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宋代有八大民窑,区分以长江为界。
北方四个:磁州窑、耀州窑、钧窑、定窑。
磁州窑:古磁州为现在的河北省磁县。而历史上把广袤北方土地所有烧造民间用瓷的窑口统称其为磁州窑,其主要窑口有河北的彭城、邯郸,河南的鹤壁、当阳峪、扒村、登封、密县、鲁山;山西的介休、霍县、浑源;山东的淄博等等。白底黑花,文字装饰,瓷枕为多。上海市博物馆侍女枕诗“叶落猿啼霜满天,江边渔夫对愁眠”。
耀州窑:现代发现为陕西铜川。为北方重要的青瓷窑,颜色呈橄榄绿色。
钧窑:以河南禹县为中心至浙江,北到山东、山西、内蒙古和东北地区,胎质区别很大,质量不是很好。民间钧窑都是烧造碗和盘子等大量民间用具,而宫廷的钧窑大部分是用来陈设的,如花盆、花。特点挂红,民国期间“钧窑挂红价值连城”“家有万贯不值均瓷一片”的说法。但到元代以后就消失了。
定窑:同官窑的定窑,以民间用具为主。特点定窑白瓷,也有其他品种如:黑定、紫定、绿定、带刻花的等等。
南方四个:饶州窑(景德镇)、龙泉窑、建窑、吉州窑。
饶州窑:即现在的景德镇窑。主要特色为影青青瓷,“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龙泉窑: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小梅镇大窑村,盛极于南宋晚期,主要烧制盘、碗、壶等日用品和仿玉、仿铜瓷器及塑像等。产品制作工整,普遍使用了刻花技术,釉层较薄,釉色青中泛黄。胎薄、釉厚,不开片。颜色粉青、梅子青,青绿色。较官窑、哥窑有很大的进步。
建窑:窑址1原在福建建安(今建瓯),后迁建阳。所烧黑釉瓷器,釉面多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称兔毫盏,当时被誉为上品。器底刻有供御﹑进琖等字样。明曹昭《格古要论.古建窑》:建窑器出福建,其碗盏多是……色黑而滋润。有黄兔斑滴珠大者真,但体极厚,俗甚少见薄者。清朱琰《陶说.古窑考》:宋时……以建安兔毫盞为上品,价亦甚高。窑址2在福建德化。又称德化窑。所烧瓷器色白润,称建瓷,又称白瓷,以佛像最佳。清朱琰《陶说.古窑考》:建窑,在福建泉州府德化县。
吉州窑:位于今江西吉安永和镇,又称“永和窑”。南宋呈鼎盛时期,烧瓷品种多样,且颇有地方特色,釉色有白釉、黑釉、青白瓷、酱釉、绿釉、白釉褐彩等,其中以黑釉瓷器最有特色,采用了剪纸贴花、彩绘剔花、酱釉印花等制法,独具风格的剪纸贴花和树叶纹装饰堪称一绝,独树一帜。
.定窑
。
烧瓷地点在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曲阳县宋属定州,定州唐末、五代以来是义武节度使的驻地,是一个地区的政治中心,所以称其为定窑。
定窑宋代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釉、酱釉、绿釉及白釉剔花器。白釉装饰有刻花、划花与印花三种。
定窑产品的第二个特点即有刻、划、印的花纹,这是与唐代邢窑的白瓷明显不同的地方。唐代邢窑白瓷多是素瓷,没有花饰。
第三,定瓷有芒,芒是指因用复烧方法,而出现中部无釉的缺点。
2
.汝窑
。
河南省是我国北方瓷器的重要产区,不少瓷窑集中在豫中地区。宋代这里先后出现了几个驰名于时的瓷窑,临汝窑就是其中之一。一部分烧宫廷用瓷,就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汝窑;另一部分烧民间用瓷,为便于区别,今称为临汝窑。汝窑的特点主要是:一、釉色青而润泽。二、开创了青瓷印花的特殊风格。三、通体有极细的纹片,宛如冰裂,蟹爪,但也有裂纹的。四、底部有细小的支钉烧痕。这是由于汝窑改变了定窑复烧的做法,用细小支钉托住。
3
.官窑
。
据说宋大观、政和年间,徽宗曾下令在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建窑烧瓷,供宫廷使用,这就是所谓“官窑”。为了与南宋的官窑相区别,有时又称为北宋官窑。北宋官窑的产品釉色以月白为上,粉青次之,天青,翠青又次之。釉内且有冰裂,梅花,蟹爪等细小裂纹,还有带鳝血状的油斑。
北宋汴京官窑随着北宋朝灭亡而终结,高宗南渡后在杭州另立新窑,这是汴京官窑的继续,因称南宋官窑。
南宋时候,在临安(今浙江杭州)有两处官窑。一在凤凰山下的后苑修内司,世称修内司官窑;另一处在郊坛下,称为郊坛下官窑。《格古要论》说:“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好者与汝窑相类。
4
.哥窑
。
哥窑是宋代著名的民窑。相传当时有章氏兄弟二人,
在浙江龙泉县境各设一窑烧瓷。哥哥造的窑称哥窑,弟弟造的窑称弟窑。哥窑产品的最大特点是,釉面有许多浅白的细小裂纹,称为“百圾碎”,纹路交错,形成许多的釉色以青为主,浓淡不一,但也有淡紫色、黄色的产品。黑胎厚釉,紫口铁足是其另一个特征,哥窑与汝窑不同,它不见于宋人记载。哥窑瓷器的窑址迄未发现,也难以陶瓷考古所得材料与传世哥窑器印证。
5
.钧窑
。
钧窑建于北宋初年,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西张神镇。钧窑瓷器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种乳浊釉,釉内还含有少量的铜,不同于耀州窑,也不同于汝窑,烧出的釉色带红,有如蓝天中的晚霞。青色也不同于一般的青瓷,虽然色泽深浅不一,但多近于蓝色,是一种蓝色乳光釉。是青瓷工艺的一个创造和突破。
钧窑器皿的釉色比较丰富,五彩缤纷,艳丽绝伦。有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葱翠青以及天蓝,米色,月白,窑变等等。其中,以红,紫最为名贵,称为“钧红”,“钧紫”。
宋代钧窑创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烧制成功铜红釉,为我国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