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性程序包括哪些基本步骤?
1、制定审计项目计划。审计机关应根据国家形势和审计工作实际,对一定时期的审计工作目标任务、内容重点、保证措施等进行事前安排,作出审计项目计划。
2、审计准备。根据审计项目计划确定的审计事项组成审计组,并应当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遇有特殊情况,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审计机关可以直接持审计通知书实施审计。
上级审计机关对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应当编制审计工作方案,每个审计组实施审计前应当进行审前调查,编制具体的审计实施方案。
3、审计实施。审计人员通过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查阅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检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等方式进行审计,取得证明材料,并按规定编写审计日记,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4、审计终结。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应当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审计组的审计报告报送审计机关前,应当征求被审计对象的意见。
审计机关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进行审议,提出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理、处罚的,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或者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处理、处罚的意见。
扩展资料:
分析性审计程序是一种审计方法,也被称为分析性程序,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分析和比较信息(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之间的关系或计算相关的比率,以确定审计重点、获取审计证据和支持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方法。
分析性审计程序的作用:
(1)可以确定各种数据之间的关系。
(2)能够确认期望发生的变化是否发生。
(3)能够确认是否存在异常变化。只要发现异常变化,则内部审计师必须了解发生的原因,对该变化是否是错误行为、违法行为、违规行为、不正常交易或事件以及会计核算方法导致的后果进行确认。
(4)能够识别潜在的错误。
(5)能够发现潜在的违规或违法行为。
(6)能够识别其他不经常或不重复发生的交易或事件。
参考资料:分析性审计程序-百度百科
2024-09-05 广告
分析性复核程序
1.概念:是CPA对被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进行的分析,包括调查异常变动以及这些重要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
2.目的:通过分析性复核程序(审计程序),可获取2类审计证据(环境证据和书面证据),主要与总体合理性的审计目标相关。
3.通过分析性复核程序,发现异常变动项目:
(1)重新考虑其所采用的审计方法是否合适
(2)必要时,应追加适当的审计程序,以获取相应的审计证据
4.在会计报表审计中,分析性复核程序的3种用途:
(1)计划阶段:帮助注册会计师确定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及范围(必做)
(2)实施阶段: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以收集与帐户余额和各类交易相关的特殊认定的证据(任意)
(3)报告阶段:用于对被审会计报表的整体合理性做最后的复核
5.在计划阶段,有效使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必须系统地执行的6步骤:
(1)确定将要执行的计算及比较
(2)估计期望值
(3)执行计算/比较
(4)分析数据及确认重大差异
(5)调查重大非预期差异
(6)确定对审计计划的影响
6.在实施阶段,CPA将分析性复核程序直接作为实测时,应当考虑的7因素:
(1)分析的目标
(2)分析结果的可信赖程度
(3)被审单位业务性质及相关信息的可分解程度
(4)信息的相关性
(5)相关信息的可获得性、来源、可靠性、可比性
(6)相关内控的有效性
(7)前期审计中发现的会计调整事项
7.CPA对分析性复核结果的依赖程度取决于4因素:
(1)分析项目的重要性
(2)分析性复核结果与针对相同的审计目标执行的其他审计程序的结论的一致性
(3)分析性复核预期结果的准确性
(4)固有及控制风险的估计水平
扩展资料
分析性审计程序的作用:
(1)可以确定各种数据之间的关系
(2)能够确认期望发生的变化是否发生
(3)能够确认是否存在异常变化。只要发现异常变化,则内部审计师必须了解发生的原因,对该变化是否是错误行为、违法行为、违规行为、不正常交易或事件以及会计核算方法导致的后果进行确认
(4)能够识别潜在的错误
(5)能够发现潜在的违规或违法行为
(6)能够识别其他不经常或不重复发生的交易或事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分析性审计程序
分析性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将要执行的计算及比较。
2、估计期望值。
3、执行计算/比较。
4、分析数据及确认重大差异。
5、调查重大非预期差异。
6、确定对审计计划的影响
分析性审计程序是一种审计方法,也被称为分析性程序,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分析和比较信息(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之间的关系或计算相关的比率,以确定审计重点、获取审计证据和支持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