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的档案可以自己留着吗 ?
首先你应该尽早把档案存放到所在地的人才中心,因为按照规定:个人档案是不允许放在个人手中的,自己存放时间越长越对你不利。
每个毕业生个人档案有三种情况:一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银行等公字头单位,有调档权限,单位本身就可以办理接收函,如果被这些单位录取,单位会办理接收函给毕业生,毕业时毕业生拿接收函交给学校,那学校就会按接收函的地址内容出报到证,同时档案也会派发到该单位。
第二种情况是去私有企业,民营企业,外企等公司类单位工作,这一类单位没有档案接受权限,毕业生可以选择去单位所在地人力资源市场办理接收函,代价是每月交人才市场几十到一百元左右的费用,人才市场也会办理接收函,学校会按接收函把档案派发到人才市场,档案归人才市场保管。这样的好处是毕业生的户口可以随档案迁移到所在城市,成为城市公民,以后会享有各种便利,不会再被当做外来打工人口对待。
第三种是最方便,档案户口回生源地。 生源地就是高考时候你的户口所在的地方。如果你毕业时没有找到第一种公有单位的工作,又不想费事把档案保管到人才市场,或者你还没有打算好以后长期在哪个城市工作,那么直接选择回生源地,那么学校会直接给你生源地的报到证,同时把你的档案发排到生源地所在地级市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你的档案一直会在那里保管。这种情况要注意,你不一定是回生源地城市工作,你可能在任何一个城市的任何一个公司工作,但是请务必持报到证先去生源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报道,这样才有所谓的干部身份,可以定岗定级,以后万一再进入到公有单位工作,就可以有干部身份,没有报到证的,或者没有去报道的,干部身份可能就找不回来了,也就是说,你以后万一被国有企业招聘做某国有公司总经理,那你就没有科级,处级等相应的待遇。
以上三种是出报到证的情况。
还有办理暂缓就业,可以暂缓档案两年,这两年内你的档案放在省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保管,两年内可以以应届生身份考研,靠考公务员等,考上了,拿到接收函,就可以去省就业指导中心办理报到证,单位报道。如果两年后你没有去办理,那么省就业指导中心在两年期限后会把你的档案派回生源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不管怎么样,毕业生拿到报到证要妥善保管,及时去办理报道,不然丢失掉的干部身份,可能让你几年后或者十几二十年后损失较大。
毕业生档案有什么用?档案关系到学生将来的身份认定、工资调整、转正定级、职称评定,甚至还有结婚和生育的证明,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前程"。档案三大用途:档案是个人经历的真实记录;档案表明了一个人的行政隶属关系;档案是中心为个人提供相关人事服务的依据。真正能证明个人学习经历的就是档案。档案里面有一个人各个时期的学籍卡、成绩单、各方面的评语、获奖证明、还有党团材料。而且这些材料都是原始材料,不可复制。没有档案,将无法办理的养老金的领取、其他社会保险(如领取失业金)等,档案还会影响转正定级和计算工龄,从而影响养老金的数额,并且影响评职称和工作调动。大学毕业后,学生档案需要经过转正定级后,才能成为干部档案,才能正常调动,才能在未来领取养老金。未办这个手续,无法评职称,无法调动,这时既使有了当公务员或进入事业单位、国企的机会,也无法办理相关手续。另外考研、考公务员、出国、升学、结婚、生育等相关证明,这些事情都需要所属人才市场开具相关证明,没有档案无法办理这些证明。
大学毕业生的档案一般由学校直接发到报到单位,也有的毕业生档案由学校转到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学生根据个人情况需要到该中心办理转接手续。档案的转接是指已经协议就业的毕业生由学校直接将档案转往用人单位,升学的同学持入学通知书由学校将档案转往新入学学校。档案有一定的保密性,不允许个人私自拆封,需要查阅必须由档案管理人员帮助。
目前国家对于毕业未就业或灵活就业的大学生的档案一般采取三种方法:
1、把档案转至生源地,由生源所在地教育局或人事局接收。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准备在生源地范围内就业的毕业生和暂时不想就业的毕业生。
2、把档案留在学校,按照相关规定允许毕业时尚未落实单位的毕业生户口、档案留校两年。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将户籍和档案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申请档案留校超过两年仍未落实工作的,学校将其档案和户口迁回生源地。这种方式适合有就业愿望但尚未就业的毕业生。
3、把档案转至就业指导中心代理或人才交流中心,需要向档案管理方缴纳一定的管理费。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准备考研、创业、灵活就业的毕业生。
以上内容摘自百度文库。
看明白了吗?首先说你的学校这么做就不太规范,其次自己拿着档案的话时间长了相关单位就无法接收,从而影响今后的很多事情。所以建议你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比较适合的处置方式,花点钱放在人才市场也可以,毕竟大多数毕业生都是这么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