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爱情之间如何选择?
1个回答
2019-02-01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易书科技
易书科技是一家以内容制作、内容创意、内容运营为核心的多领域融合型发展的企业。本着内容精品化及跨界融合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出版(纸质、数字、音频、课程等载体)、影视IP、二维动画、视频等业务。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1822年,安徒生一口气写出了剧本《维森堡大次》和《阿芙萦尔》。脱稿的那天,他激动得夜不能寐(mèi),盘算着如何请一位权威人士来鉴定他的作品。想来想去,他决定去找莎士比亚剧作的翻译家比得·吴尔芙。次日,天刚破晓,他就起身,也顾不上吃饭,就带着文稿一头闯进了吴尔芙的家。这位翻译家正准备用早餐,突然见一个陌生人冒冒失失地闯进来,竟吃了一惊。安徒生简单说明来意之后,就打开《阿芙萦尔》读了起来。主人看到他那饥饿和困倦的神色,就打断了他,邀请他共进早餐、但安徒生求教心切,哪里有心吃饭。他谢过主人的好意,就又滔滔不绝滔滔不绝:形容连续不断(多指话多)。地读了下去。吴尔芙不禁感到好笑,但随即就被作品的内容吸引住了,一直听他把全剧读完。安徒生合上文稿后,像在法庭上听候宣判似地,急切地等着吴尔芙的评价。吴尔芙沉思片刻。他明白,这个莽(mǎnɡ)撞的小伙子还缺乏文学素养,作品颇(pō)为粗糙,但内容甚为可取,有些句子写得也很美。特别可贵的是,他有严肃的写作态度和烈火般的创作激情。于是称赞了安徒生的作品,肯定了他的才能,鼓励他继续写下去,并欢迎他今后常来。安徒生得到了如此的好评,真有说不出来的高兴。他谢过主人的指点,急忙跑回去吃点东西,然后就又写下去。不久,一家刊物对《阿芙萦(yínɡ)尔》也发生了兴趣,选出了其中一场刊登出来。一位友人还把此剧推荐到皇家剧院,希望能够上演。
皇家剧院的经理拉贝克教授收到了这个剧本。当他看到封面上署(shǔ)着安徒生的名字时,不禁皱起了眉头。这不是那到处乱跑而终不成器的莽撞小伙子吗?他也能写剧本?他好奇地打开第一页,鼻子“哼”了一声,果不出所料,文理不通,韵(yùn)律不齐,无一是处。但再往下读,他那紧皱的眉头就有点舒展了,嘴里“嗯”了一声:还有点意思,剧本的内容很可取。又读了一阵,他眉开眼笑,频频点头,读到最后,就像发现了一颗新星似地拍案叫绝拍案叫绝:形容非常赞……时皇家剧院正缺少编剧的人才。剧院经理拉贝克心想,旧的剧本演来演去已不受欢迎,看来这个莽撞小伙子会拿出新花样来。拉贝克决定把安徒生的情况报告给国王,为他申请一笔皇家公费,然后送他进学校深造。这位经理在《阿芙萦尔》上批道:“尽管文化水平极差,缺乏普通的文化知识,但却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接着他就去找剧院的另几位负责人商讨为安徒生申请皇家公费的问题。
一个月以后,安徒生被送进斯拉格尔塞城的苏洛书院。这是一所专为贵族子弟设立的中等学校。校长梅林斯一看见这个学生,就断定他是一个“下流社会”出身的穷孩子,一听安徒生说话,又立即断定这是一个没有教养的“野孩子”。现在,他将要秉(bǐnɡ)承皇家剧院的旨意,亲手把这个又穷又野的孩子造就成上流社会的文人和绅士。但是,安徒生却颇(pō)有些“不堪造就”。从此,他们之间就闹起矛盾。梅斯林一再无理干涉(shè)安徒生的写作,大骂他是“蠢材”、“笨蛋”、“不可雕的朽(xiǔ)木”。安徒生愤怒至极,就在1827年离开了苏洛书院。返回了哥本哈根。
回到京城以后,他在一幢旧房子的小阁楼里住了下来。虽然室内破烂不堪,陈设简陋,但是桌子上却放着一件无价之宝,这就是五年来在苏洛书院图书馆里日日夜夜攻读时写下的读书笔记。通过大量的阅读和习作,使他探索出文学创作上的一些规律。现在,他要投身到创作实践中去,开始他的文学生涯了。这一时期他经常拜访名人吴尔芙、皇家剧院经理古林和喜剧作家海堡。海堡对安徒生的诗作很感兴趣。他从中挑选了两首,即《傍晚》和《垂死的孩子》,在他主编的刊物上发表了,结果竟获得好评。1828年,安徒生考取了哥本哈根大学。但是他仍然藏身于小阁楼上专心致志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神。地写作。1829年,他发表了浪漫主义的幻想游记《阿马格岛漫游记》。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位诗人茫然地走着,突然有一位天真活泼、面颊(jiá)红润的美丽姑娘和一位夫人拉住了他,并把他带到了另一个方向。这部作品与当时流行的所谓崇高的悲剧的题材恰恰相反,表明安徒生要开创一个新的文学创作倾向。这部游记语言幽默,情调活泼,充满了新奇的幻想,洋溢(yì)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读来令人耳目一新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作品第一版发行后,立即获得成功,有个出版商见有利可图,就不辞劳苦地爬到安徒生的小阁楼上来,主动要求为安徒生出第二版。几个月后他又写出了喜剧《尼古拉耶夫塔的爱情》。这次皇家剧院把安徒生接受下来,并于1829年4月25日首次公演。安徒生亲眼看见自己笔下的人物都出现在舞台上,感到无比欣慰。
1830年夏天,安徒生为了积累素材,开始外出旅游。他看到了碧绿的柳树林,还有开着洁白的、芬芳的花朵的小树,以及一丛丛盛开的红玫瑰和白玫瑰。他还到铺着白沙的海滨去散步,眺(tiào)望海面的点点白帆,听着盘旋在天空中成群海鸟的欢乐叫声,这一切都令他陶醉。
特别令他难忘的是,在这次旅游中,他见到了一个美丽的少女,并且对她产生了炽(chì)热的感情。
在大学好友沃依特家的客厅里,一位身穿白色连衣裙的少女出来迎接安徒生。她容貌秀丽,红润的脸上有一对迷人的酒窝,她那双亮晶晶的褐色眼睛,像深夜天空中两颗灿烂的星星。看到安徒生,她的面颊(jiá)泛起了红晕,慌乱中将胸前插着的玫瑰花弄掉在地上。安徒生急忙把它拾起来,交还给少女。少女望着安徒生,感激地嫣(ān)然一笑,这一笑使安徒生终生难忘。
这位少女就是他好友沃依特的妹妹莉葆(bǎo)。她特别喜欢安徒生给她朗诵他写的诗,尤其是到她家作客后新写的诗,这些诗中都明显地有莉葆的身影存在。
沃依特看到自己的朋友和妹妹谈得十分投机,也很高兴,并没有多想什么。然而,莉葆已经燃起了我们年轻的诗人心中炽(chì)热的爱情火焰,他越来越离不开莉葆了。
“可我妹妹已经订婚了,这是不能改变的事实呀!可怜的安徒生啊!”当沃依特发觉情况不对时,心里暗暗叫苦:
“妹妹的玩笑开得太大了,她根本没考虑事情的严重性。安徒生对她如此地迷恋,到时候如何收场?”
安徒生知道自己是个穷诗人,没有资格来娶这位富家小姐。但这次他是动了真感情,甚至还想放弃做诗人的理想,去当律师或教师,获得一份固定的收入,可以使莉葆的家人接受他做他们女儿的丈夫。
莉葆接到安徒生向她求婚的信,感到非常为难了。她没想到安徒生爱她爱得那么深。说实话,她也喜欢安徒生,她欣赏他的才华,但是她不可以嫁给他,莉葆流着泪给安徒生回了一封信:
“我很对不起你。虽然我们彼此爱慕,但我们是不可能走到一起的,我的父母是坚决不会同意我俩的亲事的。请不要使我成为罪人,因为我深爱着我的父母,不想让他们伤心!我可以做你的好朋友,好妹妹,尽我所能为你服务……
安徒生一再读着这封拒绝他的信,两眼看着低矮的天花板,长长地叹了口气,他把这封信小心翼翼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地装进了那个精美的信封。要把它放进行李箱时,安徒生看到了在一旁的一本同样精美的笔记本,里面记录了安徒生所有自认为精彩的诗句。他将笔记本拿到手中,一页页翻看起来,不觉回想起自己创作它们时的激情和对诗的热爱。
“这些诗句多优美啊!它们忠实地表达出了我的情感,真诚地想分担我的忧愁。而我不久前,竟还在想着要抛弃它们,去做律师!”安徒生慢慢地不再伤心,反而觉得愧(kuì)对了他的这些创作,愧对了那些在他身上寄予厚望的人们。
国内旅行得到的助益,对安徒生的精神产生了深刻影响,他仿佛预感到他的一生将是漂泊的。观察大自然和人群,不断拓(tuò)展想像与认识的空间,成了他生活的第一需要。1831年他第一次到德国,尔后他的足迹遍及欧洲大陆、英伦三岛。他的重要作品差不多都是在远离祖国的情况下创作的。
那次,安徒生经过三天三夜的艰苦历程,从德国来到号称“城市之冠”的法国首都巴黎。
他准备去拜访居住在巴黎的艺术界的大师们,他应该首先去拜访他崇拜的亨利希·海涅(niè)。他是德国乃至全世界著名的诗人。海涅于1830年以后移居到巴黎。可是,安徒生在哥本哈根受尽了挖苦与讽刺,他怕在这位说话尖刻的诗人面前受窘(jiǒnɡ)。因此,迟迟没有去拜访他。
一次,安徒生出席一个文学协会举办的晚会,没想到,在那儿,他结识了海涅。
一位个子不高、表情生动的男子来到安徒生跟前。
“我听说你是丹麦人,”他说,“我是德国人,丹麦与德国是近领,让我们握握手吧!”
“请问尊姓大名?”安徒生说。
“亨利希·海涅。”他说。
“啊!您就是海涅!我十分敬佩您!您的诗歌表达出了我心底的思想和感情!”
“是吗?”海涅笑着摇摇头,“如果真是这样,你早就会来找我了。”
“不是我不想去,”安徒生不好意思地回答说,“是因为像我这样一个没什么名气的丹麦诗人冒然求见,您会觉得很奇怪的。正因为我这样深深地尊重您,要是您见到我时,嘲笑我或奇怪地看着我,我的感情会受到很大的伤害,所以我宁肯完全失去见您的机会。”
安徒生的一席话令海涅深为感动,通过一番融洽(qià)的谈话,他发现他与这个年轻人非常投缘(yuán)。此后,他们便经常在一起聊天。
安徒生在游览了巴黎、米兰、热那亚、佛罗伦萨(sà)之后,来到了罗马。
有一个白天,他在罗马的街道上迷了路,无意中,他来到一个不大却很平坦的广场上,那里有一所古老的宫殿,宫殿前的喷泉汩汩(ɡǔ)作响,像是在诉说着一个久远的故事。安徒生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到过这里,也曾站在这儿,凝望这喷泉里涌出的灰白色的水柱。
他仿佛亲眼看到有一个道士教自己读书识字,然后把自己带到唱诗班。后来,自己又经历了一系列磨难,……最后在禅(chán)房中了此一生。猛地,他从幻想中惊醒:那真的是自己吗?自己的才华志向和希望就这样被埋没掉了吗?……不!我绝对不会那么做的!
……身旁闪过一群赤着脚板、穿着破烂衣服、面孔晒得黑红的孩子,他们嘟嘟嚷嚷地说着安徒生听不懂的语言。安徒生久久地望着他们的背影:也许,在他们之中就有那么一个男孩,有一颗像诗人一样不平静的心灵,有着非凡的才华,而他不得不在生活的重压下,埋没一生。
这种情形一定有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城市,不同的生活,但胸怀大志,充满才华的穷人的命运,却无论在哪儿都是同样悲苦的。安徒生忽然觉得有一股强烈的创作欲望充斥他的胸膛,他要以一个穷苦而有才华的孩子一生的命运为主题,写出一本真实生动、催(cuī)人泪下的书!
就是在这一天,1833年10月18日,安徒生在这个古老的广场上,萌(ménɡ)发了要写一部长篇小说的想法。就是这个想法促成了安徒生后来第一部小说《即兴诗人》的诞(dàn)生。也就是因为这部小说,到后来促使丹麦文学界改变了对安徒生作品的看法,因此,后来安徒生称这一天是他的“第二次生日”。
在抵达罗马之后的几天里,安徒生拜访了自己的同胞,一位著名的雕刻家,他侨居意大利已经多年了。他十分亲切地接见了这位青年诗人。安徒生的真诚坦率,对艺术的爱以及坎坷的创作道路使老雕刻家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头发花白的老人不禁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代:
“那时候,父亲在造船厂工作,每天中午都不回家,家里很穷,父亲早晨天不亮便出门,家里根本没有早饭可吃,直到中午,妈妈才将米缸里仅有的一点儿米做成米饭,然后小心翼翼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地将它们包进一块洗得干干净净的旧手帕里,让我给父亲送去。我穿着大我半只脚的木头鞋走在路上特别地小心,生怕被鞋绊(bàn)一脚,我手中小小的米饭包会飞出去。那可是我父亲一天的伙食啊!而我回家后,只能跟妈妈一起喝稀得不能再稀的米汤!……”
“父亲在那儿是做木雕(diāo)的,我常常坐在他旁边看他雕刻。一块木头到了他手里,他拿小雕刻刀左一下,右一下,不一会儿,一个奇妙的雕像便出来了……那时,觉得父亲可了不起了,就是市长也没父亲有能耐!自己也不知不觉迷上了雕刻这门艺术。正因为对它的痴迷,才使我历经这么多风风雨雨,还没有败下阵来……”
他环顾了一下自己的工作室,接着又说:
“你看,这不是吗?我在这里也有了一间像样的工作室,运进来的也许只是普普通通的大理石块,可它被运出去时,就已成了全欧洲公认的艺术珍品!这可不是一朝一夕(xī)就能炼就的功夫啊!所以,重要的是不要灰心,更不能半途而废半途而废:做事情没有完成而终止。!”
1835年春,安徒生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终于出现在书店的橱(chú)窗里了。小说以它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很快就蜚(fěi)声文坛,引起了普遍的重视,人们争相阅读,议论纷纷。在报纸上出现了大块大块的评论文章,当然,里面偶尔有些挖苦之词,但却没有一篇文章否认作者的才华。
安徒生怀着激动的心情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着这些充满友好的文字。批评家们终于给了他一个公正的评价。
丹麦诗人、剧作家和小说家豪克,过去认为安徒生是一个给宠坏了的任性的幸运儿,读了《即兴诗人》以后,他给安徒生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过去使你受了委屈,现在我向你伸出和解的手。”这句话使安徒生特别感动,人们都记得,不久前,豪克在他写的一部长篇小说中,把安徒生描绘成一个在精神错乱中才得以满足虚荣心的诗人。为了弥补这次过失,豪克专门写了一篇对诗人安徒生较为公正的评论,并且把他称为丹麦真正的诗人。
30岁到50岁,是安徒生文学创造力最活跃、精力最充沛(pèi)的宝贵时期。这时,他已三次游历过意大利,多次到过德国、法国和瑞典,还到过希腊、土耳其,越过海峡漫游了英国和苏格兰。旅行已经成为他生活不可或缺的需要。“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他结识同时代的朋友,有小说家、诗人、画家、雕塑家、作曲家、歌唱家、著名演员、导演,还有学者名流。在瑞典、荷兰、普鲁士、奥地利,他受到国王和王室的接待。对他发生重要影响的,当然是同行的文学大师们。1843年安徒生再游巴黎时,已经是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结识了驰(chí)名海内外的大仲马、小仲马父子,受到了维克多·雨果的诚恳接待。雨果赠他戏票,请他去观看刚上演的戏剧新作《城堡司令》。他惊异地发现剧场里嘘(xū)声不断,原来大名鼎鼎(dǐnɡ)的雨果的作品,也一样地挨“嘘”。大仲马把他带到剧院后台,向他介绍著名的法国演员雷切尔等人。雷切尔同他谈了许多话,非常亲切,最后她在安徒生的题词簿上写道:
“艺术就是真实!我希望安徒生这样闻名的作家不要戏弄这句格言。”
特别叫安徒生感兴趣的,是在一位上了年纪的伯爵(jué)夫人的沙龙,他认识了文学大师巴尔扎克。他发现巴尔扎克衣着整齐,红唇皓(hào)齿,有很高的兴致,可是在社交场合似乎不善言谈。当一位写诗的贵妇人把安徒生和巴尔扎克拉到一张长沙发土坐下,向他们喋喋不休喋喋不休(dié):没完没了说话。的时候,安徒生从那夫人的背后瞥(piē)见巴尔扎克的脸,他正在递眼色、作鬼脸,一脸的无可奈何状。过了几天,安徒生在罗浮宫附近散步,遇见一个人,衣冠不整,一顶皱巴巴的破帽子遮住眉毛,眼睛却炯炯有神。他向安徒生凝视一下,又莞(wǎn)尔一笑,跟着转身消失在人群中了。安徒生后来从伯爵夫人那里得知,这是巴尔扎克的伎俩,他经常化装成各种人,尤其是流浪汉,为的是能够真切地体验那些人的生活、习惯和语言。怪不得这位大师笔下的各色人物都那么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啊!
这一年的秋天,安徒生回到哥本哈根。当时有一位23岁的瑞典女歌唱家正在那里逗留。她叫燕妮·林德,她的演唱在斯德哥尔摩算是第一流的。
1844年安徒生再游柏林,向那里的音乐界热情推荐燕妮·林德。结果这位年轻歌唱家以她的杰出表演获得了驰(chí)名欧洲的声望,她扮演的角色最富创造性,被认为显示了艺术的神圣。大音乐家门德尔松向安徒生说起燕妮:“在整整一个世纪,再不会出生一个像她一样的天才!”
安徒生和燕妮·林德成为能彼此谈心的朋友。安徒生更发现这个姑娘有严肃的个性,具有高洁而虔(qián)诚的气质。她为了给穷孩子募(mù)捐甘愿加场演出,当看到可以叫孩子们受益的时候,她容光焕发,热泪盈眶。
在那样的心境之下,安徒生觉得燕妮是可以把人从苦闷、孤独的深渊里拯(zhěnɡ)救出来的白雪公主;而他是那样了解她的个性,欣赏她的才华,他们是能够心心相印的。有一段时候安徒生清醒地意识到:“我坠(zhuì)入情网了!”那样聪慧敏感的艺术家怎能不觉察这种感情呢?但是,爱情的电火是需要两极相碰才能迸出灿烂火花的。燕妮·林德尽管喜爱并尊重安徒生的作品和人品,但是在爱情线上却没有响应他的追求,所以这种爱也不能不是深挚(zhì)却一厢(xiānɡ)情愿的。在哥本哈根的一次为她举行的饯(jiàn)行宴会上,燕妮举杯感谢丹麦人对她的盛情,同时又举起一杯香槟微笑着走到安徒生面前,真挚地说:
“我非常希望在这里,在哥本哈根有一个兄弟。安徒生,您愿意做我的兄弟吗?”
安徒生当然听得出这话的弦外之音。爱情的种子没有萌发,却长成一株(zhū)共同追求艺术的友谊之树。这正像意大利大诗人但丁的故事,他热恋的贝雅特丽齐没有与他结成伉俪伉俪(kànɡlì):夫妻。,却成为她写诗的灵感。燕妮·林德对安徒生的激励与鼓舞,一直延续到生命的终结。
皇家剧院的经理拉贝克教授收到了这个剧本。当他看到封面上署(shǔ)着安徒生的名字时,不禁皱起了眉头。这不是那到处乱跑而终不成器的莽撞小伙子吗?他也能写剧本?他好奇地打开第一页,鼻子“哼”了一声,果不出所料,文理不通,韵(yùn)律不齐,无一是处。但再往下读,他那紧皱的眉头就有点舒展了,嘴里“嗯”了一声:还有点意思,剧本的内容很可取。又读了一阵,他眉开眼笑,频频点头,读到最后,就像发现了一颗新星似地拍案叫绝拍案叫绝:形容非常赞……时皇家剧院正缺少编剧的人才。剧院经理拉贝克心想,旧的剧本演来演去已不受欢迎,看来这个莽撞小伙子会拿出新花样来。拉贝克决定把安徒生的情况报告给国王,为他申请一笔皇家公费,然后送他进学校深造。这位经理在《阿芙萦尔》上批道:“尽管文化水平极差,缺乏普通的文化知识,但却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接着他就去找剧院的另几位负责人商讨为安徒生申请皇家公费的问题。
一个月以后,安徒生被送进斯拉格尔塞城的苏洛书院。这是一所专为贵族子弟设立的中等学校。校长梅林斯一看见这个学生,就断定他是一个“下流社会”出身的穷孩子,一听安徒生说话,又立即断定这是一个没有教养的“野孩子”。现在,他将要秉(bǐnɡ)承皇家剧院的旨意,亲手把这个又穷又野的孩子造就成上流社会的文人和绅士。但是,安徒生却颇(pō)有些“不堪造就”。从此,他们之间就闹起矛盾。梅斯林一再无理干涉(shè)安徒生的写作,大骂他是“蠢材”、“笨蛋”、“不可雕的朽(xiǔ)木”。安徒生愤怒至极,就在1827年离开了苏洛书院。返回了哥本哈根。
回到京城以后,他在一幢旧房子的小阁楼里住了下来。虽然室内破烂不堪,陈设简陋,但是桌子上却放着一件无价之宝,这就是五年来在苏洛书院图书馆里日日夜夜攻读时写下的读书笔记。通过大量的阅读和习作,使他探索出文学创作上的一些规律。现在,他要投身到创作实践中去,开始他的文学生涯了。这一时期他经常拜访名人吴尔芙、皇家剧院经理古林和喜剧作家海堡。海堡对安徒生的诗作很感兴趣。他从中挑选了两首,即《傍晚》和《垂死的孩子》,在他主编的刊物上发表了,结果竟获得好评。1828年,安徒生考取了哥本哈根大学。但是他仍然藏身于小阁楼上专心致志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神。地写作。1829年,他发表了浪漫主义的幻想游记《阿马格岛漫游记》。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位诗人茫然地走着,突然有一位天真活泼、面颊(jiá)红润的美丽姑娘和一位夫人拉住了他,并把他带到了另一个方向。这部作品与当时流行的所谓崇高的悲剧的题材恰恰相反,表明安徒生要开创一个新的文学创作倾向。这部游记语言幽默,情调活泼,充满了新奇的幻想,洋溢(yì)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读来令人耳目一新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作品第一版发行后,立即获得成功,有个出版商见有利可图,就不辞劳苦地爬到安徒生的小阁楼上来,主动要求为安徒生出第二版。几个月后他又写出了喜剧《尼古拉耶夫塔的爱情》。这次皇家剧院把安徒生接受下来,并于1829年4月25日首次公演。安徒生亲眼看见自己笔下的人物都出现在舞台上,感到无比欣慰。
1830年夏天,安徒生为了积累素材,开始外出旅游。他看到了碧绿的柳树林,还有开着洁白的、芬芳的花朵的小树,以及一丛丛盛开的红玫瑰和白玫瑰。他还到铺着白沙的海滨去散步,眺(tiào)望海面的点点白帆,听着盘旋在天空中成群海鸟的欢乐叫声,这一切都令他陶醉。
特别令他难忘的是,在这次旅游中,他见到了一个美丽的少女,并且对她产生了炽(chì)热的感情。
在大学好友沃依特家的客厅里,一位身穿白色连衣裙的少女出来迎接安徒生。她容貌秀丽,红润的脸上有一对迷人的酒窝,她那双亮晶晶的褐色眼睛,像深夜天空中两颗灿烂的星星。看到安徒生,她的面颊(jiá)泛起了红晕,慌乱中将胸前插着的玫瑰花弄掉在地上。安徒生急忙把它拾起来,交还给少女。少女望着安徒生,感激地嫣(ān)然一笑,这一笑使安徒生终生难忘。
这位少女就是他好友沃依特的妹妹莉葆(bǎo)。她特别喜欢安徒生给她朗诵他写的诗,尤其是到她家作客后新写的诗,这些诗中都明显地有莉葆的身影存在。
沃依特看到自己的朋友和妹妹谈得十分投机,也很高兴,并没有多想什么。然而,莉葆已经燃起了我们年轻的诗人心中炽(chì)热的爱情火焰,他越来越离不开莉葆了。
“可我妹妹已经订婚了,这是不能改变的事实呀!可怜的安徒生啊!”当沃依特发觉情况不对时,心里暗暗叫苦:
“妹妹的玩笑开得太大了,她根本没考虑事情的严重性。安徒生对她如此地迷恋,到时候如何收场?”
安徒生知道自己是个穷诗人,没有资格来娶这位富家小姐。但这次他是动了真感情,甚至还想放弃做诗人的理想,去当律师或教师,获得一份固定的收入,可以使莉葆的家人接受他做他们女儿的丈夫。
莉葆接到安徒生向她求婚的信,感到非常为难了。她没想到安徒生爱她爱得那么深。说实话,她也喜欢安徒生,她欣赏他的才华,但是她不可以嫁给他,莉葆流着泪给安徒生回了一封信:
“我很对不起你。虽然我们彼此爱慕,但我们是不可能走到一起的,我的父母是坚决不会同意我俩的亲事的。请不要使我成为罪人,因为我深爱着我的父母,不想让他们伤心!我可以做你的好朋友,好妹妹,尽我所能为你服务……
安徒生一再读着这封拒绝他的信,两眼看着低矮的天花板,长长地叹了口气,他把这封信小心翼翼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地装进了那个精美的信封。要把它放进行李箱时,安徒生看到了在一旁的一本同样精美的笔记本,里面记录了安徒生所有自认为精彩的诗句。他将笔记本拿到手中,一页页翻看起来,不觉回想起自己创作它们时的激情和对诗的热爱。
“这些诗句多优美啊!它们忠实地表达出了我的情感,真诚地想分担我的忧愁。而我不久前,竟还在想着要抛弃它们,去做律师!”安徒生慢慢地不再伤心,反而觉得愧(kuì)对了他的这些创作,愧对了那些在他身上寄予厚望的人们。
国内旅行得到的助益,对安徒生的精神产生了深刻影响,他仿佛预感到他的一生将是漂泊的。观察大自然和人群,不断拓(tuò)展想像与认识的空间,成了他生活的第一需要。1831年他第一次到德国,尔后他的足迹遍及欧洲大陆、英伦三岛。他的重要作品差不多都是在远离祖国的情况下创作的。
那次,安徒生经过三天三夜的艰苦历程,从德国来到号称“城市之冠”的法国首都巴黎。
他准备去拜访居住在巴黎的艺术界的大师们,他应该首先去拜访他崇拜的亨利希·海涅(niè)。他是德国乃至全世界著名的诗人。海涅于1830年以后移居到巴黎。可是,安徒生在哥本哈根受尽了挖苦与讽刺,他怕在这位说话尖刻的诗人面前受窘(jiǒnɡ)。因此,迟迟没有去拜访他。
一次,安徒生出席一个文学协会举办的晚会,没想到,在那儿,他结识了海涅。
一位个子不高、表情生动的男子来到安徒生跟前。
“我听说你是丹麦人,”他说,“我是德国人,丹麦与德国是近领,让我们握握手吧!”
“请问尊姓大名?”安徒生说。
“亨利希·海涅。”他说。
“啊!您就是海涅!我十分敬佩您!您的诗歌表达出了我心底的思想和感情!”
“是吗?”海涅笑着摇摇头,“如果真是这样,你早就会来找我了。”
“不是我不想去,”安徒生不好意思地回答说,“是因为像我这样一个没什么名气的丹麦诗人冒然求见,您会觉得很奇怪的。正因为我这样深深地尊重您,要是您见到我时,嘲笑我或奇怪地看着我,我的感情会受到很大的伤害,所以我宁肯完全失去见您的机会。”
安徒生的一席话令海涅深为感动,通过一番融洽(qià)的谈话,他发现他与这个年轻人非常投缘(yuán)。此后,他们便经常在一起聊天。
安徒生在游览了巴黎、米兰、热那亚、佛罗伦萨(sà)之后,来到了罗马。
有一个白天,他在罗马的街道上迷了路,无意中,他来到一个不大却很平坦的广场上,那里有一所古老的宫殿,宫殿前的喷泉汩汩(ɡǔ)作响,像是在诉说着一个久远的故事。安徒生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到过这里,也曾站在这儿,凝望这喷泉里涌出的灰白色的水柱。
他仿佛亲眼看到有一个道士教自己读书识字,然后把自己带到唱诗班。后来,自己又经历了一系列磨难,……最后在禅(chán)房中了此一生。猛地,他从幻想中惊醒:那真的是自己吗?自己的才华志向和希望就这样被埋没掉了吗?……不!我绝对不会那么做的!
……身旁闪过一群赤着脚板、穿着破烂衣服、面孔晒得黑红的孩子,他们嘟嘟嚷嚷地说着安徒生听不懂的语言。安徒生久久地望着他们的背影:也许,在他们之中就有那么一个男孩,有一颗像诗人一样不平静的心灵,有着非凡的才华,而他不得不在生活的重压下,埋没一生。
这种情形一定有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城市,不同的生活,但胸怀大志,充满才华的穷人的命运,却无论在哪儿都是同样悲苦的。安徒生忽然觉得有一股强烈的创作欲望充斥他的胸膛,他要以一个穷苦而有才华的孩子一生的命运为主题,写出一本真实生动、催(cuī)人泪下的书!
就是在这一天,1833年10月18日,安徒生在这个古老的广场上,萌(ménɡ)发了要写一部长篇小说的想法。就是这个想法促成了安徒生后来第一部小说《即兴诗人》的诞(dàn)生。也就是因为这部小说,到后来促使丹麦文学界改变了对安徒生作品的看法,因此,后来安徒生称这一天是他的“第二次生日”。
在抵达罗马之后的几天里,安徒生拜访了自己的同胞,一位著名的雕刻家,他侨居意大利已经多年了。他十分亲切地接见了这位青年诗人。安徒生的真诚坦率,对艺术的爱以及坎坷的创作道路使老雕刻家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头发花白的老人不禁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代:
“那时候,父亲在造船厂工作,每天中午都不回家,家里很穷,父亲早晨天不亮便出门,家里根本没有早饭可吃,直到中午,妈妈才将米缸里仅有的一点儿米做成米饭,然后小心翼翼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地将它们包进一块洗得干干净净的旧手帕里,让我给父亲送去。我穿着大我半只脚的木头鞋走在路上特别地小心,生怕被鞋绊(bàn)一脚,我手中小小的米饭包会飞出去。那可是我父亲一天的伙食啊!而我回家后,只能跟妈妈一起喝稀得不能再稀的米汤!……”
“父亲在那儿是做木雕(diāo)的,我常常坐在他旁边看他雕刻。一块木头到了他手里,他拿小雕刻刀左一下,右一下,不一会儿,一个奇妙的雕像便出来了……那时,觉得父亲可了不起了,就是市长也没父亲有能耐!自己也不知不觉迷上了雕刻这门艺术。正因为对它的痴迷,才使我历经这么多风风雨雨,还没有败下阵来……”
他环顾了一下自己的工作室,接着又说:
“你看,这不是吗?我在这里也有了一间像样的工作室,运进来的也许只是普普通通的大理石块,可它被运出去时,就已成了全欧洲公认的艺术珍品!这可不是一朝一夕(xī)就能炼就的功夫啊!所以,重要的是不要灰心,更不能半途而废半途而废:做事情没有完成而终止。!”
1835年春,安徒生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终于出现在书店的橱(chú)窗里了。小说以它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很快就蜚(fěi)声文坛,引起了普遍的重视,人们争相阅读,议论纷纷。在报纸上出现了大块大块的评论文章,当然,里面偶尔有些挖苦之词,但却没有一篇文章否认作者的才华。
安徒生怀着激动的心情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着这些充满友好的文字。批评家们终于给了他一个公正的评价。
丹麦诗人、剧作家和小说家豪克,过去认为安徒生是一个给宠坏了的任性的幸运儿,读了《即兴诗人》以后,他给安徒生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过去使你受了委屈,现在我向你伸出和解的手。”这句话使安徒生特别感动,人们都记得,不久前,豪克在他写的一部长篇小说中,把安徒生描绘成一个在精神错乱中才得以满足虚荣心的诗人。为了弥补这次过失,豪克专门写了一篇对诗人安徒生较为公正的评论,并且把他称为丹麦真正的诗人。
30岁到50岁,是安徒生文学创造力最活跃、精力最充沛(pèi)的宝贵时期。这时,他已三次游历过意大利,多次到过德国、法国和瑞典,还到过希腊、土耳其,越过海峡漫游了英国和苏格兰。旅行已经成为他生活不可或缺的需要。“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他结识同时代的朋友,有小说家、诗人、画家、雕塑家、作曲家、歌唱家、著名演员、导演,还有学者名流。在瑞典、荷兰、普鲁士、奥地利,他受到国王和王室的接待。对他发生重要影响的,当然是同行的文学大师们。1843年安徒生再游巴黎时,已经是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结识了驰(chí)名海内外的大仲马、小仲马父子,受到了维克多·雨果的诚恳接待。雨果赠他戏票,请他去观看刚上演的戏剧新作《城堡司令》。他惊异地发现剧场里嘘(xū)声不断,原来大名鼎鼎(dǐnɡ)的雨果的作品,也一样地挨“嘘”。大仲马把他带到剧院后台,向他介绍著名的法国演员雷切尔等人。雷切尔同他谈了许多话,非常亲切,最后她在安徒生的题词簿上写道:
“艺术就是真实!我希望安徒生这样闻名的作家不要戏弄这句格言。”
特别叫安徒生感兴趣的,是在一位上了年纪的伯爵(jué)夫人的沙龙,他认识了文学大师巴尔扎克。他发现巴尔扎克衣着整齐,红唇皓(hào)齿,有很高的兴致,可是在社交场合似乎不善言谈。当一位写诗的贵妇人把安徒生和巴尔扎克拉到一张长沙发土坐下,向他们喋喋不休喋喋不休(dié):没完没了说话。的时候,安徒生从那夫人的背后瞥(piē)见巴尔扎克的脸,他正在递眼色、作鬼脸,一脸的无可奈何状。过了几天,安徒生在罗浮宫附近散步,遇见一个人,衣冠不整,一顶皱巴巴的破帽子遮住眉毛,眼睛却炯炯有神。他向安徒生凝视一下,又莞(wǎn)尔一笑,跟着转身消失在人群中了。安徒生后来从伯爵夫人那里得知,这是巴尔扎克的伎俩,他经常化装成各种人,尤其是流浪汉,为的是能够真切地体验那些人的生活、习惯和语言。怪不得这位大师笔下的各色人物都那么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啊!
这一年的秋天,安徒生回到哥本哈根。当时有一位23岁的瑞典女歌唱家正在那里逗留。她叫燕妮·林德,她的演唱在斯德哥尔摩算是第一流的。
1844年安徒生再游柏林,向那里的音乐界热情推荐燕妮·林德。结果这位年轻歌唱家以她的杰出表演获得了驰(chí)名欧洲的声望,她扮演的角色最富创造性,被认为显示了艺术的神圣。大音乐家门德尔松向安徒生说起燕妮:“在整整一个世纪,再不会出生一个像她一样的天才!”
安徒生和燕妮·林德成为能彼此谈心的朋友。安徒生更发现这个姑娘有严肃的个性,具有高洁而虔(qián)诚的气质。她为了给穷孩子募(mù)捐甘愿加场演出,当看到可以叫孩子们受益的时候,她容光焕发,热泪盈眶。
在那样的心境之下,安徒生觉得燕妮是可以把人从苦闷、孤独的深渊里拯(zhěnɡ)救出来的白雪公主;而他是那样了解她的个性,欣赏她的才华,他们是能够心心相印的。有一段时候安徒生清醒地意识到:“我坠(zhuì)入情网了!”那样聪慧敏感的艺术家怎能不觉察这种感情呢?但是,爱情的电火是需要两极相碰才能迸出灿烂火花的。燕妮·林德尽管喜爱并尊重安徒生的作品和人品,但是在爱情线上却没有响应他的追求,所以这种爱也不能不是深挚(zhì)却一厢(xiānɡ)情愿的。在哥本哈根的一次为她举行的饯(jiàn)行宴会上,燕妮举杯感谢丹麦人对她的盛情,同时又举起一杯香槟微笑着走到安徒生面前,真挚地说:
“我非常希望在这里,在哥本哈根有一个兄弟。安徒生,您愿意做我的兄弟吗?”
安徒生当然听得出这话的弦外之音。爱情的种子没有萌发,却长成一株(zhū)共同追求艺术的友谊之树。这正像意大利大诗人但丁的故事,他热恋的贝雅特丽齐没有与他结成伉俪伉俪(kànɡlì):夫妻。,却成为她写诗的灵感。燕妮·林德对安徒生的激励与鼓舞,一直延续到生命的终结。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