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名将层出不穷,徐荣是怎么打败曹操跟孙坚的?
徐荣凭借强大的军事,老道的经验打败了曹操和孙坚。在三国时期的时候,有很多的名将,这些名将有我们耳熟能详的曹操,吕布,孙坚,也有一些实力很强,却记载并不多的名将,而徐荣就是其中一个,由于徐荣运气不佳,虽然也很厉害,而且还曾打败过曹操和孙坚,却依然没有被大肆描述,既然徐荣这么厉害,在战场上还打败过曹操和孙坚,但是他的结局却并不是特别好,造成徐荣战死沙场的结局,不仅是因为徐荣识人不明,跟错主子,还有就是他没有看清局势的眼睛。
在董卓扰乱京都的时候,袁绍和曹操他们逃离了洛阳,之后在地方上建立了军队,然后在酸枣建成盟军,一共十八路,然而虽然他们建立了盟军,但是却没有人敢进攻,由于董卓的军队战斗力很强大,当时的董卓手下有三大股军事力量,一股是凉州的军事力量,一股是并州的军事力量,还有一股是当年何进招揽的军事力量,因此当时和董卓手中兵马力量很强大。
由于无人进攻,都害怕董卓手中的军事力量,后来曹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就冲到了最前面,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曹操出身没有袁绍的出身好,所以他需要功劳,所以他就冲上去了,但是遇到了徐荣,被徐荣大败而归,如果不是曹仁把自己的马给了曹操,曹操可能就留下了。
之后就是徐荣打败孙坚了,由于孙坚出身也不好,所以孙坚喜欢红色的帽子,所以在徐荣和孙坚大战的时候孙坚带着的还是红色的帻帽,之后孙坚被徐荣打败以后,所有人都在说要抓带红色帽子的人,孙坚不想被抓于是就把自己的帽子给了祖茂,然后自己逃跑了,所以孙坚虽然兵败,但是最后还是逃过一劫。
2.反对董卓的少,支持董卓的其实占多数。董卓主要废了弱智刘辩,重用刘姓王爷,打压门阀旧贵族。反对者以袁绍袁术曹操为主。
3.有十三个重要官员发表声明谴责董卓,实际出兵的只有皖北曹操和淮南孙坚。公孙瓒是董卓阵营但是私通袁术,后来又和袁氏兄弟决裂征伐袁绍。
4.曹操出门扑街,率领败兵回家休养生息招兵买马。
5.徐荣平叛成功,回洛阳叙功,兵马驻扎在虎牢关外,由都督华雄暂时统领。虎牢关内驻扎胡轸吕布两支精锐大军,张辽高顺在吕布麾下。胡轸吕布两个有矛盾谁也不服谁。
6.孙坚败逃后聚拢溃兵,反戈一击突袭了虎牢关,华雄军在关外被堵住了瞬间全灭,华雄本人被枭首。吕布胡轸仓促应战,被击败。由于他俩也都是骑兵,撤退比较顺利。
7.胡轸吕布逃回洛阳汇报董卓,众人大惊,反而董卓既不吃惊也不责罚二人。董卓的原话大概是:我和孙老虎是旧识,四五年前他曾随膘骑将军张温助我平叛西凉,但是由于我看不起官二代张温,他对我意见很大。当时我就很欣赏孙老虎,现在看来,天下英雄只有我和孙坚。这句话也是青梅煮酒的原型。然后董卓上书朝廷,要求晋升孙坚为顶级中央官员并封侯,同时准备嫁自己女儿给孙策,并把大量刺史太守的官位赐给孙家优秀子侄。这里说一句,董卓到死也没给自己手下任何人求取一官半职。各地太守刺史州牧基本是他推荐的刘家王爷。包括刘表刘鹞等。
8.孙坚不买帐,认为董卓四五年前不敬钦差的时候就该死了。董卓留吕布守洛阳,亲率麾下全军迎战。双方兵力大致如下:孙坚起兵约两万人左右,以自家子侄乡党为骨干,由江东丹阳兵和淮南兵组成,基本是步卒。后来聚拢的溃兵应该万人左右,人人带伤,但士气高昂。董卓出城一方凉州军和禁军至少五万,名将云集,不过大家认识的可能只有个徐晃。吕布并州军七千人在洛阳防守。此战史书上没有过程,只有董卓向西败退长安这一结果。
9.孙坚攻进洛阳,此时洛阳城发生火灾,吕布军以极低伤亡迅速脱离战斗,顺利突围。孙坚军救火并维持洛阳治安。
10.董卓军从此不敢东进,董卓死后竟然还剩下十几万大军,但是群龙无首发生内乱,曹操趁机再次起兵迎回皇帝和群臣,并吸纳了很大一部分凉州军,但是吕布的并州军不买帐,流浪到了徐州同刘备开始互相坑。
11.徐荣在虎牢关损失了自己的嫡系部队后失去了兵权和话语权,再也没有独立统军的机会了,最后死于内乱之中。非常可惜。
12.孙坚回老家路上顺便接受袁术指示,进攻董卓一派的荆州刘表王爷。刘表麾下大将黄祖迎战,大败而逃。孙坚追击溃兵时马失前蹄,脑袋磕石头上脑浆迸裂而死。至于现在流传的黄祖埋伏杀死孙坚的说法不可信。可以肯定的有三点:1.孙坚落马。2.孙坚脑袋开花。3.黄祖没有进行任何反击而且我估计他压根当时就不知道孙坚摔死了。
好吧说的太多了。我喜欢真实历史的三国,这里没有好坏没有善恶,只有一群用不同方式为汉民族崛起而奋斗的英雄。他们也是我们有血有肉的老祖宗,过分夸大或者神化又或者贬低抹黑是不合理的。棒子拍了一部战神李舜臣,全世界都笑话他,我们不吸取教训,也跟风拍武神赵无敌,武圣关一刀,用虚构事实侮辱英雄,简直就是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