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否应该上大学?
2019-04-08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经济形态的多样化,社会上出现了很多不太和谐的现象。例如:有很多的大学生根本就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就算是找到了工作,工资有的还不如没上大学的打工仔的高。因此很多埋头于读书、学习的高中生们开始有了新的想法,大学一定要上吗?不上大学不行吗?
答案可以是行,但是不上大学也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你是否有比上大学更优越的选择,而这个选择是否能够让你的事业稳步向前?关于这点,比尔?盖茨或许是最好的例子!
1973年比尔?盖茨考进了哈佛大学的法律系,但是他对法律一点兴趣都没有,反而钟情于计算机。在他19岁的时候,比尔?盖茨的脑袋里萌生了创办软件公司的想法,随之而来的就是他人生中一个重大的选择,他也因此在“是否继续读书直到拿到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学位证书”和“辍学开办自己的软件公司”之间徘徊。事实上,当时的情 况是:比尔?盖茨非常热爱学习,他的梦想就是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并拿到哈佛大学的毕业证书。可是计算机也是他所钟爱的。当这两种想法发生冲突的时候,经过一番思考后,他毅然决定放弃学业,开办软件公司。
事实证明了他当时的选择是对的,在1999年美国《福布斯》杂志的世界富豪评选中,比尔?盖茨以净资产850亿美元理所当然地登上了榜首。
1999年3月27日,比尔?盖茨回母校参加募捐活动时,有记者问他是否愿意回哈佛继续上学,弥补他曾经的遗憾。对此,比尔?盖茨只是微微一笑,没有作出任何回答。不难看出,在哈佛的学位证书和自己已有的事业之间,比尔?盖茨还是选择事业。
按照常理,上学是比尔?盖茨喜欢的事情,计算机也是他喜欢的事业。最理想的选择莫过于在实现了创办软件公司的愿望后,他再回过头来静心继续学习,完成他的哈佛梦想,可是他为什么又选择放弃呢?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就容易多了。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当时的比尔?盖茨,在放弃学业和继续经营公司两者之间比较起来看,放弃经营公司去上学的机会成本应该会更大一些;况且,他在计算机领域的技术水平当时已经相当高,也就是说再继续上学对他来讲,将得到的利益不可能比他经营公司的利益大。因此,他这么有经济头脑的人当然会选择机会成本较小、利益较大的一方了。
这里,牵扯到了机会成本的概念。机会成本又称择一成本或替代性成本,是一个纯粹的经济学概念,并不是会计学意义上的成本。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人们计算“机会成本”一般只是为了找到最佳的要素组合,目的是从总体上得到最大的利益。类似于比尔?盖茨不愿上大学的例子,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有这样一个例子,那就是姚明。
姚明与火箭队签订了5年的合同,火箭队付给他7000万美元的薪 酬,加上他平时代理的广告收入,他的年收入可能已经破1亿美元。但是这里我们假想一下,如果他当时选择去读大学,那么这些收入很可能就都会失去。也就是说,与在NBA打球相比,上大学的机会成本要大得多,但是利益却相对比较小。当然了,这并不是说我们多么势利、贪财。而是在这个物质的社会中,人们量化利益的方式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金钱的形式。
这里的机会成本所指的机会必须是决策者可选择的项目,也就是说一旦不是决策者可选择的项目便不属于决策者的机会。众所周知,有选择就要付出代价。当你得到一个机会时,同时你也就失去了另一个机会。而该选择哪个机会,人们则需要通过计算机会成本来加以权衡,即选择一件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件东西所放弃的其他东西的价值。
面对有限的资源,为了能够得到想要的,人们必须选择放弃。
机会成本不仅仅是名人作出选择时的专利,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只要有选择,那么机会成本就必不可少。
因此,这是一个对于任何人都很重要的经济学概念。
如果现在摆在你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路是你继承家族产业,而且是你所擅长和喜欢的工作;另一条路则是去上大学,继续提升你的管理能力、丰富你的知识。那么在这两种选择中,你就需要计算一下机会成本了。
综上所述,当我们面临着就业和上大学的时候,不能简单地得出“我适不适合上大学”这个结论。必须要在比较一下成本和收益比例之后才能做出决定,毕竟这种决定是关系你一生的大事。当然了,只有所获利益高于成本,我们才能对这件事情采取行动。那么,你究竟该不该上大学,你知道如何权衡做决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