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皇帝都怕功高震主,这也是李世民要儿子处死唐朝第一名将的原因。李世民要儿子处死的名将是李勣,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是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李世民之所以杀他,是因为李勣这个人非常厉害,李勣一共辅佐了三代君王,分别是李渊、李世民和李治,李勣在辅佐李世民的时候都一直和李世民保持着互敬互助的关系,李世民一直都不信任李勣,因为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勣一直都是保持中立的态度,在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李勣也是中立的态度,所以李世民不相信他,但碍于李勣权利大、才华横溢就没有杀他。
李世民怕李勣不能为儿子所用,所以做了最坏的打算,倘若不能为李治所用就杀了他。在李世民临死前对李勣临终托孤,还希望李勣能够好好辅佐李治,但是他还是不信任李勣,随后有对李治说,待他死后就让李勣来京城辅佐他,倘若李勣犹豫不定就杀了他,如果李勣来了就好好待他,可见皇帝的军心叵测,最难猜测的就是军心,但是最后李勣凭借自己的小心谨慎躲过了灾难。
李勣是一个战功赫赫的大将,最有可能威胁李治,所以李世民要处死他。李勣的一生经历了很多的战争,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倘若利用好对国家有益,倘若没有得到利用就会祸害国家,所以这也是李世民担心的。
古代无论是君王还是功臣都要小心翼翼的过自己的一生,只有这样才能安度晚年。
徐懋功 皇帝 太子 贬官 宰相 名将 人物 事迹 古代 历史
李世民临死前曾经对太子李治说:“彼才智有余,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为后用为仆射,亲任之;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而李世民话中当杀之人便是凌烟阁功臣徐懋功。
徐懋功原本不是追随李世民家族的,后来归顺了李渊,成为大唐的一名猛将,但是他因为不是出自李家嫡系部队,所以在唐朝初期,李世民与李建成夺位的斗争中,徐懋功一直都保持着中立的态度,不管是太子李建成还是秦王李世民,他们谁的拉拢,徐懋功都置之不理,态度非常坚决。所以后来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便登上了帝位,对徐懋功还是有些吃不准。
所以刚刚坐上帝位的李世民对徐懋功依旧是采取拉拢的手段,毕竟徐懋功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才能之人。不过这并不代表李世民完全信任徐懋功,从李世民后期种种人事安排上,可以看得出来,徐懋功一直都居于要职,但是却也与政治中心有些距离,这些距离不远不近,是李世民有意为之。
后来李世民病重期间,虽然有对徐懋功有托孤之言,不过当时也是李世民无奈之举,大唐的朝堂之上,当初跟随李世民的嫡系都离世的差不多了,再加上太子李治性格有些软弱,所以李世民希望可以有能臣辅政,徐懋功便成为了最好的人选,可是李世民总归对徐懋功有些不放心,于是便对李治说,我先将徐懋功贬官,你看他是不是马上去赴任,如果他有迟疑你就杀了他,后来徐懋功没有迟疑,李治才没有杀他并且重用了他。
唐朝第一名将徐懋功,是一名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不仅足智多谋而且还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也正是因为这个人太优秀了,李世民怕他死后,徐懋功不仅不能归顺于他的儿子李治,还容易夺走大唐的江山,所以才命李治处死了他。李世民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也是一名非常英明的君王,作为丞相的徐懋功受到了李世民的信任和重用,可以说李世民的大唐江山有许多徐懋功的功劳。
古代的朝堂之上,君王最忌讳的就是功高盖主,徐懋功帮助李世民打下了大唐的江山,有李世民在,徐懋功当然不会有二心,但是对于李世民的儿子李治,一切就不好说了。为了大唐的江山,也为了给儿子巩固帝位,李世民即使在舍不得,也不得不处死徐懋功。古代讲究君臣有别,外人也终究是外人。即便徐懋功再忠心,也避免不了皇帝的猜测。
徐懋功不愧是一名足智多谋的能人,李世民和儿子商议,利用贬官一事来测试徐懋功的忠心,如果他同意,则可以免于一死,日后得到重用,如果他不同意,则代表他有其他的想法,那么这个人是万万不能留的。徐懋功早已看透这父子二人的想法,欣然接受贬官,也因此保下了自己的性命。
徐懋功经受住了考验,在李世民死后,也受到了李治的重用,如此低调又谨慎的做事风格值得后世学习。669年,78岁高龄的徐懋功病死,徐懋功历经李渊、李世民、李治三朝,出将入相,凭借着低调谨慎,平稳地走完一生。
李世民最不放心的哪个人是谁呢?此人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徐懋功,也可以称为李勣。有人可能会说不对啊,李世民还特意嘱咐徐懋功:“朕思属幼孤,无易公者。公昔不遗李密,岂负朕哉?”明明想让徐懋功辅佐幼主,怎么又变成想杀死徐懋功了呢?况且徐懋功是凌烟阁功臣,李世民怎么会对他不放心呢?
如果你认为李世民对徐懋功十分信任,两人是君臣相得,亲密无间,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在历史上,李世民一直拉拢徐懋功,同时有提防着他,两人的关系非常复杂,并非是那种非常信任的君臣关系。此话怎讲呢?这事还得从玄武门之变说起。
虽然徐懋功自归顺唐朝后,一直在李世民麾下效力,但徐懋功没有像秦琼、程咬金那样,成为李世民的心腹将领,他一直保持着中立状态,既不依附太子李建成,也不倒向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也曾拉拢徐懋功,但被他拒绝,他依然选择中立。
徐懋功虽然保持中立,但李世民深知他的能力,因此委以重任,徐懋功也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李世民也对李世民称帝后,对徐懋功采取了拉拢的政策,史书关于这样的记载很多。比如一次徐懋功患病,御医说需要胡须做药引,“太宗乃自翦须,为其和药”。事后“勣顿首见血,泣以恳谢”,李世民的话更让人感动,“吾为社稷计耳,不烦深谢。”
后来李治做了太子,李世民又对徐懋功托孤,让他好好辅佐太子,徐懋功当场“雪涕致辞,因噬指流血”。之后的宫廷宴会上,徐懋功喝醉了,李世民“解御服覆之”。但其实你看到的都是表象,李世民厚待徐懋功的背后,其实对他的不信任,李世民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拉拢这位唐朝第一名将!
当李世民即将走到终点时,他最不放心的就是徐懋功!李世民把太子李治叫到眼前,他说了一番话,道出了内心的真实想法,“彼才智有余,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为后用为仆射,亲任之;若徘徊顾望,当杀之”。
意思是说,李世民怕自己死后,徐懋功不臣服于李治,因此要考验他。李世民故意贬徐懋功为叠州都督,如果他故意徘徊观望,不马上出京上任,立即将他处死;如果他能够马上出京,李世民死后,就提拔他做仆射,也就是宰相。命运把握在徐懋功的手中,他会怎么做呢?史书记载,“世勣受诏,不至家而去”。
和李世民混了这么多年,徐懋功对皇帝非常了解,加上他非常谨慎低调,因此躲过这场灾难。李世民死后,李治封徐懋功为宰相,加以重用,而徐懋功也是更加谨慎,朝中大臣称“诸将夙夜小心,忘身忧国,莫过于李勣者。”669年,78岁高龄的徐懋功病死,徐懋功历经李渊、李世民、李治三朝,出将入相,凭借着低调谨慎,平稳的走完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