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赵构是南宋一位长寿的帝王,他一共活了81岁,在古代人均寿命不过40多岁时代,赵构可以说是一位非常长寿的帝王了,不过他却在56岁的时候,将帝位传给了赵匡胤一脉的宋孝宗,其实赵构也是无奈,因为他30多岁以后便丧失了生育功能,并且当时赵光义一脉的皇嗣,都在靖康之难中被金国人俘虏了,所以赵构没有办法只能将帝位传给赵匡胤一脉。
赵匡胤开创北宋王朝之后,他的江山没有由他的子嗣继承,最后帝位到了他弟弟赵光义的手中,当时人们就有质疑赵光义帝位的正统性,不过自古成王败寇,赵光义最后成为了北宋的君王,他的帝位便一直被他的子嗣传承下去,不管赵匡胤有多么憋屈,也没有办法,他这个开国之君已经离世。
但是历史却给了赵匡胤一脉一次翻盘的机会,北宋亡在了金国人的手中,说起来原因可笑,是因为北宋太过于热心帮助金国灭掉辽国之后,反而被金国人给灭掉了,当时金国人不仅灭掉了北宋王朝,还将北宋赵氏皇族一窝端了,几乎所有的赵光义的子孙都被金国人俘虏到了金国,除了赵构逃往南方建立了南宋。
可是赵构这个赵光义的独苗苗,也因为在行宫之中与妃子亲热之时,突然金兵的杀来,让他受惊不举了,而当时他唯一的儿子也在战乱中早逝,当时只有30多岁的赵构没有办法只能将南宋帝位传给赵匡胤的子嗣宋孝宗。
赵构在身体还健壮的年龄就把位置传给了别人,我觉得是如下原因:
第一、赵构性格决定的
赵构当时能成为君王,也是阴差阳错促成了的。就像我们平时所说的骑虎难下,本身赵构就是一个特别不喜欢勾心斗角的生活,所以他在56岁的时候决定把位置传给了赵匡胤。这样一来他就可以安心的放下手头的工作,好好享受一下生活了,整天过着悠闲自在的日子,再也不用考虑朝廷大事了。估计也是赵构这种不争不抢的性格,才能让他活到八十多岁,要知道古代能活到八十多岁的君王那可是不多见的。
这第二个原因应该是主要原因,赵构在没有成为君王之前,他只是北宋的一位王。由于当时宋徽宗和宋勤宗被金人抓走了,赵构无奈之下决定南迁,建立一个新政权。这应了那句老话,我打不过还躲不过你吗?他南迁后就自立门户成为了一代君王,不过那两位大王被抓一事在赵构心里算是留下了阴影,总会心里不安。
后期金人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也没消停,继续攻打各国。赵构就陷入了再次被攻打的危险,但是他害怕自己重蹈宋徽宗和宋勤宗的覆辙,他连抵抗都没有抵抗直接投降了。
他听信小人的谗言,设计除掉了一代爱国名将岳飞,赵构这一举动可气坏了赵匡胤。前前后后发生了太多的事情,这让赵构心中产生不安的情绪,打那时候起赵构就发现了自己确实不适合继续担任君王了,他没有能力为百姓们创造更好的生活,在政权方便他也没有能力继续扩大疆土,最终他把位置传给了赵匡胤,自己安心的去享受他的晚去了。
因为赵构胆子比较小,而且因为岳飞的事后来他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早点禅让还能够让赵眘知道他的好,就早点退位了。
都知道赵构很胆小,当了皇帝遇到危险也不能随便乱跑,不过当太上皇可以随时准备撤离,必要时候能够保住自己的地位。南宋建立后,赵构曾多次遭到金人劫掠,并且为了活命,他还躲在海上有一段时日。皇帝若因害怕逃跑,那么必定失民心,不仅大臣们会叨叨自己,百姓也会谈论。所以为了活命,他就打算早点退位所以,与其如此,不如早点禅让。
当时,养子赵眘已经36岁,年纪很大了,让赵眘知道他的好,就早点退位,也为自己以后的生活铺路,不会让赵眘对他产生怨恨,上位后再把自己整死,既然退位了,就没有杀赵构的必要了。而且为了历史评价和晚年生活,他要确保赵眘顺利登基,这样他以后就不会遭到“恶评”和“非难”了!
而且赵构在处理岳飞之事上,后来也知道错了,响应金人杀岳飞才议和的提议,最终却把自己害了,把岳飞加上莫须有的罪名杀了。因此,想早点退位,让赵眘为岳飞平反,还能赢得朝野的一片呼声和支持,为自己留一个好一点的名声,不至于被后世戳脊梁骨。
赵构就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这也是他的一大优点所在,不过他又太过于软弱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