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的成因类型
2020-01-18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根据中国的地质条件和矿床特点,我们把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分为斑岩型和浅-中深成侵入体型金矿两类和7个亚类(表2-3)。
表2-3 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主要类型
(一)斑岩型金矿床
斑岩型金矿床是指形成工业矿床时矿体定位于次火山岩体或超浅成侵入相的岩体中,在同一个小区内,侵入在同期火山岩中的斑岩体定位较浅,侵入在较老的基底岩系中的斑岩体定位较深。根据斑岩型矿床中金和贱金属的关系,进一步细分为三个亚类,第一类是产在角砾岩化的斑岩中的独立金矿,角砾岩可能有多种形成机制,但最普遍的是热液沸腾自碎的热液角砾岩,其中斑岩有I型、I-S过渡型和S型的区别,三者共生矿物组合有一定区别;第二类是产在与同期火山岩伴生的斑岩中的铅-锌-银矿,含伴生金;第三类是产在直接侵入于变质基底中的金-铜矿。
斑岩型金矿和伴生金矿在中国火山岩和相关侵入岩地区金矿床总数中占16%,占总储量的19.7%。斑岩型金矿以伴生金为主,独立金或在伴生金中可局部富集成独立金矿段的较少。斑岩型金矿和伴生金矿定位于次火山岩体或超浅成侵入体内,常见为石英闪长质、花岗闪长质和石英二长质等斑岩。品位较高的区段相对集中在岩体的边缘,矿化的范围可以超出岩体而进入外接触带的围岩中。
1.角砾岩化斑岩型独立金和铜金矿
金的品位和储量达到了独立金矿的工业要求。此类金矿前期矿化蚀变的温度较高,为360~425℃,主成矿期为250~350℃,晚期为200~250℃,含盐度早期较高,主成矿期中等,晚期较低,斑岩为中性到酸性侵入岩。其中与S型斑岩有关的金矿蚀变矿物组合中出现电气石,其蚀变温度区间和主成矿期的温度与I型斑岩体内的金矿有一定差异,含盐度也不完全相同。
2.斑岩型铜-金矿
金为铜矿的伴生元素,金的品位较低,但总的储量较大或很大。整个热液蚀变过程温度区间较宽,为160~500℃,金-铜的成矿温度一般为190~390℃,金主要富集于热液成矿过程的中、晚期,温度约为185~275℃,含盐度中等,有时较高。
3.斑岩型含金银的铅锌矿
金为伴生元素,金矿化常具多期性,矿化蚀变温度变化范围较大,为200~400℃,但金的沉淀温度稍低,含盐度中等,沸腾阶段含盐度稍高。
(二)浅成和中深成侵入体内外的金矿
产在侵入体内外的金矿可以有含金石英脉、蚀变角砾岩带和蚀变糜棱岩带等不同的产出形式,可以出现在岩体内部、接触带内外,甚至在岩体之外不远的围岩中。此类金矿占我国火山岩地区金矿总数的29%,总储量的29.4%。有关中-酸性侵入体的侵位深度,相当于次火山岩体的下部或根部,或中-深成侵入体上部的相条件,大约在1.5~3.5km的深度范围。可以分为4个亚类:①接触带型或称后矽卡岩型金矿或伴生金矿,金矿化复合在矽卡岩型铁铜矿或铜矿化之上,但形成时间稍晚,大致相当于退变质阶段,岩体以花岗闪长质和石英二长质等中-酸性岩为主。②远接触带型金矿,金矿体距接触带有一定距离,但平行接触带并相距不远,为独立金矿,矿体受定层位的层间裂隙控制。③岩体内外变形带金矿,相关的侵入岩有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组合、二长岩-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矿脉相对集中在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和花岗岩岩体内,矿体以含矿石英脉、蚀变碎裂岩或蚀变糜棱岩等形式产出。④偏碱性侵入岩体内浅-中成热液型金矿,相关的侵入杂岩为二长岩-正长岩组合,矿脉相对集中在侵入体的内接触带,与石英二长质岩体空间关系密切;与第一、第二亚类有关的中生代浅成岩体多半侵位于古生代碳酸盐岩中,第三、第四亚类的浅成—中深成岩体多侵位于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系内。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的成因类型见表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