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盗梦空间》?
《盗梦空间》怎么看都是一部佳片,且能从多种角度解读其内涵,从心理学角度可以简单概括为关于精分、催眠及挖掘深层潜意识。
男主柯布由于妻子梅尔的死不但蒙上了凶手的现实危机,也面临严重的心理危机,严重影响到了他的工作和生活,潜意识无时无刻反映他对妻子的死无法释怀。原因何在?最初第一反应可能会认为是因为爱之深,随着可以看作是心理咨询师的大学生阿莉的不断深挖,我们会发现是因为自责,而经过进一步深挖,我们会发现这份自责是有原因的,也难怪他内心深处的深层潜意识里那么难以释怀。因为说到底,他妻子的死也可以说是他间接造成的。
柯布和梅尔原本可以说是一对琴瑟和鸣,有着共同理想和追求的soulmate,然而在追逐共同理想的过程中他们迷失在了过于执着的追求中,沉迷于虚拟世界而弃现实世界于不顾。柯布首先醒悟,也可以理解为他不满足于和梅尔的二人世界,或者说明白还有对儿子与女儿的责任。可是梅尔很享受留在只属于他们的二人世界中不愿回到现实,想要独占柯布对她的爱,或说不愿承担现实中的责任。(其实我觉得这里如果深挖一下的话,可以理解为双方爱情观的不同导致婚姻失衡现象,一方,多为女性,需要的是持久不变的爱和关心,而男人婚前婚后的变化会令女人从现实需要和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觉得男人的爱在渐渐消失,从而安全感和关爱的需求缺失,越觉失去便越想紧紧抓住,如同攥沙,事与愿违,最终有可能就导致毁灭,毁灭婚姻或毁灭自我甚至他人。)为了帮助梅尔一起回归现实,柯布给她“植入”了一个观念,只要敢于面对在虚拟世界的死亡(这其实也是一种毁灭,只是双方想要毁灭的靶向不太一样,一个想要毁灭现实,一个想要毁灭“虚拟”)就可以回到现实世界中的正常生活。于是他们一起卧轨,在梦里死亡就可以醒转回现实世界。可是柯布为梅尔植入的观念可能过于深刻,也可能双方对虚拟与现实的理解不再一样,梅尔“分不清”现实与虚拟,想要再次通过死亡回到属于他俩的“真实”世界(因为那个世界对于梅尔来说很美好,她需要那种能感受到柯布的爱的感觉,即便是梦她可能也宁可生活在那种更加美好的“梦”里,因为在那里她才有安全感和满足感),于是她选择在她俩的结婚纪念日跳楼自杀,并制造了一个柯布杀了她的现场并进一步通过遗书证明,她需要柯布跟她一起死亡,一起生活在那个她更想要的美好世界里。于是柯布被迫抛弃家庭和孩子逃亡异国,并继续以盗梦为生。在盗梦斋藤时被识破,再次面临逃亡,斋藤以盗梦菲舍尔为条件给了他换取他人身自由回到他的孩子们身边的希望。工作中阿莉发现了柯布在潜意识深处存在很深的“阻抗”,即他潜意识中无法释怀妻子之死的问题,并引导他正视、释怀,通过一层一层不断深挖潜意识,最终扭转了其“不合理信念”,即妻子的死是她自己的错误认知造成的,他不必再背负深深的内疚和自责。只有如此,他才可以发自内心地真正回到“正常生活”,疗愈心灵创伤,不再有内心负担,也不会再受噩梦侵蚀,与妻子和解,与自己和解。
《盗梦空间》是小李子主演的一部烧脑科幻悬疑神作,在猫眼上有着9.2的超高评分,而且它的口碑也普遍不错,诺兰手法的严密逻辑和烧脑情节使这部剧紧凑引人,人物关系虽说错综复杂,故事个个独立却又相互联系,即使息屏后也令人回味不已,本人是一个弗洛伊德迷,对于梦境也很感兴趣。
电影中多重梦境以及潜意识边缘种种设定令人不得不惊异于编剧的想象力,梦中做梦中正在做梦的梦,观众的大脑一直都是活跃的,跟着电影情节紧锣密鼓地走着,思考着这是第几个梦境,为什么会进入下一个梦境,该怎样从这个梦境脱离。是很能带动观影节奏的一部电影。
电影中的一个基本理念是:以摧毁一个想法来摧毁一个人,以改变一个想法来改变一个人。这就引出了那个经典的哲学问题:究竟什么才是真实?是我们以为清醒时所看到的世界,还是我们睡梦中的所见?或许永远都不得而知了。
说起《盗梦空间》,可谓是有口皆碑,受到大众的一致好评。
《盗梦空间》的故事情节,具有有一定的水平,看起来复杂却又前后呼应,使故事饱满又具有合理性。而影片结尾那旋转不止的陀螺,又让观众对故事充满无限想象的可能性。
演员阵容强悍,多名奥斯卡金像奖提名演员,还有两个奥斯卡影帝影后,演员的演技可以说是无可挑剔,这本身就是成就这部电影的一大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手法奇特,比如主角Cobb为了能回家看孩子不惜代价,本片中有许多情节都会带来小感动,虽然似乎主角们都做着“盗贼”的事情,但也有很多积极点。这样一部似乎不算正面题材的电影却也不会让人觉得灰暗。
科幻类的动作大片应该都在特效上下足了功夫,本片的特效也是很吸引观众的,它展现出人们梦境时的样子,并让人们的意识立体化的表现出来。梦境的重叠和崩塌时的特效,看起来都让人叹为观止。还有打斗特效,都给观众视觉和感官冲击,成功取悦观众。
总体来说,《盗梦空间》是一部很成功的电影,剧情发展层层相扣,绝对是烧脑必看的一部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