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岩裂缝或碳酸盐岩裂缝-溶洞的识别与评价
2020-01-18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开启性裂缝在微电阻率成像成果图上十分明显,但是需注意区分其他裂缝和断层面、层界面、缝合线、泥质条带的成像差别。
(一)裂缝与条状地质现象的区别
1.裂缝与层界面的区别
层界面往往是一组相互平行或接近平行的高电导率异常,异常的宽度小且均匀。在碳酸盐岩中裂缝常与溶洞相伴生,因此高电导率异常既不平行,又不规则。
2.裂缝与缝合线的区别
缝合线在碳酸盐岩中十分发育,它是压溶作用的结果,一般平行于层面分布,但是两端常有接近垂直的小幅高电导率异常。裂缝则没有这些特点。
3.裂缝与断层面的区别
断层两旁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差别,很容易与裂缝区分开。
4 裂缝与泥质条带的区别
泥质条带或硅质条带均为高电导率异常,它们一般平行于层面分布,其厚度变化不大,但是有时候出现柔性变形。而裂缝具有溶蚀现象,所以常常电导率异常的宽度变化很大。
(二)钻井工程产生裂缝的识别
在钻井过程中对岩石产生巨大破坏力,会使井眼周围岩石产生多种裂缝。如何区分人工诱导裂缝与天然裂缝,是我们正确评价基岩储集空间的基础。钻井工程产生的裂缝基本有3种情况。需要通过FMI和ARI两种图像综合识别。
1.钻具振动形成的裂缝
这种裂缝规模小、延伸很短,它们在FMI图像上为高电导异常(图4-1),但是在ARI图像上却没有异常,因此容易识别它们。
2.泥浆与地应力不平衡造成的压裂缝
这种裂缝径向长度不大,但是张开度和向岩石纵深方向延伸较远。它们在FMI和ARI图像均有反映。①它们总是以180°或180°左右的差值对称地出现在井壁上;②以一条高角度张性裂缝为主,两侧有羽状小剪切裂缝(图4-2)。
3.应力释放裂缝
在裂缝发育段,古构造应力早已被释放,现代构造应力在充满流体的裂缝段也大大衰减,因此裂缝段的地应力较弱,钻井过程造成的非平衡作用也不至于产生新的裂缝。而在致密层段仍然存在巨大的地应力,一旦被钻开,则地应力释放,产生一系列裂缝。这种裂缝既可以出现在岩心中(常会当作真裂缝被描述),又可以出现在井壁上(在FMI图像上通常为一组平行的高角度裂缝,其裂缝面十分规则(图4-3))。这种裂缝是无效裂缝,通常没有泥浆侵入的痕迹。
(三)裂缝发育空间的解释参数
裂缝或裂缝-溶洞型储层的非均质性很强烈,井壁上的特征很难代表井壁以外储层的特征,必须正确使用成像测井资料来解释储集空间的真实发育情况。
1.裂缝径向延伸情况的预测
由于FMI探测深度不大,不能用于预测裂缝的延伸情况,而ARI的径向探测深度大,所以通常先用FMI图像搞清楚裂缝的产状及组合特征,进而用浅侧向、深侧向、ARI电阻率及其比值大小预测裂缝径向延伸状况。
2.裂缝渗透率的确定
裂缝渗透率是裂缝张开度、径向延伸长度、三维空间连通程度等的综合反映,是评价裂缝储集性能的有效指标。目前评价裂缝渗透率的最好方法是用斯通利波传导特征来进行:①根据斯通利波能量衰减程度判断裂缝渗透率,能量衰减越大,渗透率越高。应用中要注意泥饼的影响,因为泥饼也会使斯通利波衰减,而且泥饼厚度与裂缝结构关系密切。②根据斯通利波波形干涉特征判断渗透率高低。任何有效裂缝都是地层中的一个反射界面,并造成斯通利波在裂缝面的反射和干涉。需要注意的是,层界面、泥质条带也是声阻抗界面。③根据斯通利波传播速度判断渗透率高低。由于地层渗透率直接影响着岩石弹性模量,弹性模量又影响着斯通利波速度,所以可以用其计算地层渗透率。该方法不受泥饼的干扰。
图4-3 地应力释放成生的裂缝成像特征
基岩潜山油气藏储集空间分布规律和评价方法
图4-1 钻具振动形成的诱导裂缝成像图特征
图4-4 天然裂缝与钻井诱导裂缝的成像区别特征
(四)碳酸盐岩裂缝的分布和连通性评价
裂缝连通性评价的主要问题是区分天然裂缝和钻井诱导裂缝。后者是钻井之后井壁周围应力场减小而形成的,其延伸长度是地应力和岩石强度的函数,质地较纯的碳酸盐岩诱导裂缝一般比泥质碳酸盐岩要多。诱导裂缝分为应力释放型和张性裂缝两种。应力释放型裂缝一般较浅,位于塑性岩层中,仅在微电阻率图像FMI上能够见到。张性裂缝要深一些,可穿透到弹性岩层,但是裂开度较小,只能在FMI图像上看到。天然裂缝则能在FMI和ARI上同时看到(图4-4)。
图4-4为墨西哥湾北部一口产气井的ARI和FMI图像,这段剖面为白云质泥灰岩和钙质砂岩,井深690~710m处的FMI和ARI图像上均可见到一条溶蚀张开的裂缝(呈正弦波形态)。钻井诱导裂缝很发育(见FMI图像,在ARI上没有显示),主要为应力释放产生的。
埕北30井区基岩储层段(碳酸盐岩和变质岩)为裂缝-溶洞和裂缝发育带,古应力早已释放,钻井过程中诱导裂缝不易产生,所以在ARI和FMI图像上显示的裂缝几乎全为天然裂缝(图4-5),而且多为低角度(10°~30°)裂缝(图4-6右),倾角在50°~70°的裂缝也不像诱导裂缝,可能为天然的裂缝-溶洞。该井区裂缝走向主要有两个:北10°~20°和北100°~110°(图4-6左)。埕北30潜山基岩裂缝的产状基本上反映了泰山群和下古生界演化特征。FMI和ARI图像显示的埕北38井裂缝开度较大、径向速度大,说明它们具有良好的连通性。
缝合线是碳酸盐岩中常见的储集空间,它们在FMI图像上常以3种形式出现:①呈波浪状或不规则面出现,由暗色导电物质(可能是粘土)充填;②缝合线周围有亮色物质(高阻方解石)伴生带;③缝合线周围发育大量裂缝,而且溶蚀现象明显(裂缝与缝合线交接处开度很大)。
用FMI图像作裂缝解释时应当注意:①裂缝充填的流体性质不同,计算的裂缝开度也不同,水层计算的裂缝开度可能比油气层计算的裂缝开度要偏大一些,在裂缝型油藏开发过程中,第一次测量时裂缝开度较小(原来充注油气的裂缝),后来测量时裂缝开度较大(水侵入),就可以估计水驱油效果;②FMI是探测较浅的一种仪器,可能难以区分天然裂缝和诱导裂缝,前者是油气储集空间具有产油气能力,后者无油气地质意义;③ARI探测深度大,但是分辨率较低,图像提供的裂缝数量少,而且不能确定裂缝的深度和开度,只能利用这两个参数得到某些线索。
图4-5 埕北38井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图
图4-6 埕北38井裂缝方向与倾角解释成果图
2024-10-28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