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无条件投降?
其实在战败之前,日本曾谋求有条件投降,而其中最重要的条件就是维持日本“天皇”的旧有地位,但这些谈判被美国总统罗斯福以及日本军部的战争狂人们双双否决。前者想彻底占领日本,后者已经打疯了不承认失败。最后,两颗原子弹一扔,日本人吓哭了,只能选择无条件投降。
无条件投降,就是不提出任何附加条款的投降,所有的条约款项都由胜利者拟定。因为对战败国而言,无条件投降可能会使其失去一切,所以很少有国家会选择无条件投降。典型的无条件投降,就是二战时期的纳粹德国和旧日本帝国,前者在几十年中被盟军分别占领,后者在一段时期内由盟军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统治。
有条件投降是历史上大多数投降的类型,就是战败国对战胜国说:如果你能保证A,那就算我输。然后战胜国一般也会讨价还价:你要A可以,但你也要给我B……经过一系列的谈判,最终形成停战条约。战败国虽然付出一定损失,但也保住了一定的权益。
比如,《南京条约》就是一个有条件投降的范例。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帝国虽然战败,但英国也没有如其所愿地获得自由通商的权力,清国只给它开了5个口。除此之外,清国还保留了大部分行政权力。相比二战时期的旧日本帝国,可以看出有条件和无条件投降的区别吧。
1945年,希特勒在地堡中自杀,德国投降;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波茨坦公告》;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苏联出兵这一系列因素之下,日本不得不宣布投降。
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以广播录音的方式,向日本全体国民宣布投降。长久以来,关于日本投降前面总有“无条件投降”五个字,这可不是随意加上的,是有讲究的,甚至可以说是大有学问的。
所谓的“无条件投降”,英文是Unconditional Surrender,意思是说两方在作战结束时战败的一方允许战胜方完全控制其政治和社会,对其中的事务进行任何处理。二战日本凶残,盟军印象深刻,甚至在美军接近攻入日本本土时,日本还叫嚣“一亿国民玉碎”计划,誓与美军决一死战。
正因此,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其实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保留天皇。1944年春夏之交,日本鼓吹的“绝对国防圈”被盟军摧毁,东条英机内阁倒台。继任的小矶国昭组阁后,仅支撑8个月便辞职。
后来发生的德国事件,三国签署的公告以及广岛的原子弹等共同促成了日本的投降。东京审判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韦伯在回答记者采访时说:“使天皇免于受到审判,毫无疑问完全是基于对盟国最有利的考虑而作出的决定。”综上所述,日本并不是“无条件投降”,而是“有条件”,最大的条件就是保留天皇。
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投降,轴心国集团仅剩日本。日本不仅在中国大陆被中国军队拖住,而且在东南亚战场相继溃败,盟军直逼日本本土。在北方,日本关东军也面临着苏联随时出兵的压力。
此时日本国内,不少顽固的日本军人叫嚣本土决战,欲与盟军死磕到底,甚至派出神风特攻队对海上的美军航母进行自杀式攻击,日军的顽固抵抗也给盟军造成不小的损失。
为教训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最后的疯狂,美军在8月6日上午向广岛投下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三天后,美军又在长崎投下代号“胖子”的原子弹。
两枚原子弹的爆炸直接给日本军国主义分子造成强烈的心理冲击,此后,美军扬言将继续在日本投下原子弹。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目标直指日本关东军,由于出兵的突然性,日本关东军没有做好任何准备,几天后,就被苏军分割包围。日本政府被迫于8月10日向中、美、英、苏发出乞降照会,8月15日,日本正式无条件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