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视剧《清平乐》?
正在热播的古装电视剧《清平乐》,又让“大宋王朝”成为网友们热议的话题。
不过,如果你是奔着看爱情、宫斗、权谋等爽剧套路而去的,会对它的慢节奏和平缓的剧情产生强烈的不适感。然而,是这部剧情“平淡无奇”的作品依然有很多观众沉迷于它,纷纷夸赞值得反复品赏。因为,它的目标不是让你爽一把就算,而是要打造一幅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同时高度还原了宋人雅致的生活方式。
这里就不得不提《清平乐》服道化的精良用心程度,无不展现出古朴简约、雍容脱俗的宋韵之美。剧中的建筑、家具、服饰、日常用品……随便暂停一幕,都能让历史老师讲一节课。首先,我们从片头片尾及宣传海报中就可以看到宋画的影子。比如《清平乐》的海报设计,演员王凯身后的古画是北宋李成的《晴峦萧寺图》;演员江疏影背后的则是李成《寒鸦图。
剧中,江疏影饰演的曹皇后的装扮也可以从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宋仁宗皇后像》中看出渊源。曹皇后头戴九龙纹钗冠,面贴珠钿,翟衣绶带用环佩,人物神态庄重肃穆,服饰华丽。
再比如,片头的设计与配色,显然借鉴了北宋天才少年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而片头的动画则充满了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的影子。《清明上河图》与《千里江山图》现藏故宫博物院,均被列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属于国宝级文物,它们每次展出都会引发“故宫跑”,只为在有生之年能见到这两幅国宝的真容。
《千里江山图》卷是北宋画家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此卷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一向被视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杰构。
故宫博物院藏《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描绘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东角子门内外和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背景图为南宋顾德谦的《莲池水禽图》,属南宋末期着色画的代表性作品。画作中可见莲花自蓓蕾到开花再到落花的时间的推移。
挂画
宋代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黄金时代,剧中也时常能在厅堂房阁中看到展挂的宋代名画,这也是宋代文人雅致生活“四艺”中的“挂画”。宋人吴自牧在其笔记《梦粱录》中曾对“四艺”有过介绍:“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即透过嗅觉、味觉、触觉与视觉品味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境界。
按理来说,内地电视剧得到这个分数,就已经算得上极佳成绩。但是按照正午阳光的标准,这个分数也只能算是差强人意。

从最初几集的情况来看,这部由王凯、江疏影领衔主演的古装剧,其实保持了正午阳光的最高水准。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清平乐》不在《琅琊榜》和《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之下。

不过还是有很多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就对《清平乐》表达了不满。有些人认为,这部戏节奏太慢,也有一些观众感觉,《清平乐》不如《知否》好看。
这一点在豆瓣的评价上,也是非常的明显,给《清平乐》打分的观众中,5分评论自然是占据了大多数。

但是相对的,也有不少人给这部戏,打出了一两分的低评,两极分化非常严重。
而给出低评的观众,他们的吐槽也相当一致:节奏实在太缓慢。

其实如果回想起《知否》,很多人应该也还记得,这部剧在播出时,也有很多观众批评节奏太慢。
如此看来,初期节奏慢一点,是这位导演的习惯,很多人批评《清平乐》,也是因为在前两集中,王凯等领衔主演迟迟没有出现。

其实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也是一样,最初的两集,也只有小演员出现。这种创作手法,除了能起到交代背景的作用之外,也是为了让观众对角色,尽快产生代入感。

如果说节奏慢,入戏铺垫较多,是《清平乐》和《知否》的共同特点,那么为什么很多观众认为,《清平乐》不如《知否》好看呢?

其实只是因为这两部戏的定位完全不同。《清平乐》的原著小说《孤城闭》,是一部爱情小说。很多观众也认为,这部电视剧也应该以爱情为主线。
但事实上,从最初的几集,敏锐而又聪慧的观众,就可以看得出来,其实《清平乐》的着力点,是历史大戏,爱情只是其中点缀而已。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一部以爱情为主线,主要针对女性观众的电视剧。

很多《知否》的忠实观众,也是抱着找爱的目的,来观看《清平乐》。她们并不在乎,这部剧中的历史元素,朝堂上君王大臣的明争暗斗。她们的心中,只有一个呐喊:为什么没有爱?我只想看爱。
这样一来,部分观众认为,《清平乐》不如《知否》好看,也是情理之中。
其一,这是第一部演绎宋仁宗时代的宫廷剧,对于很多历史影迷来说,通过这部剧,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以及人们的精神面貌,很多人都说,如果能够穿越回古代,那一定选择宋代,因为宋代是一个开放开明,经济社会都比较发达的时代。如果现在还有人继续追问。具体穿越到宋代的哪一朝,我会毫不犹豫地说那就是宋仁宗这一朝,政治开明,社会稳定,人们都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
其二,剧中用大量的镜头记录了宋仁宗时代建筑风格饮食文化。作为代表整个时代最核心的皇宫,我们对礼节的认识,更加深入。各种器皿,各种服饰,都让人眼花缭乱,耳目一新。整部电视剧呈现出的历史面貌非常浓厚。
其三,这部电视剧当中的人文情结非常吸引人。名人很多,各种大儒争先恐后的出现在镜头里,大量篇幅的文言文,让古文爱好者目不暇接,我就是其中的一员,我们在欣赏电视剧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古文的魅力。
整体电视剧给人的感觉,非常的稳重,历史气息浓厚。虽然剧中也有宫廷剧斗的场景,但是却不同于其他宫廷剧,剧中整体呈现了祥和,给人们了温暖和感动
潜藏在这幅画卷之下的,是这些人物与时代交错的悲欢喜乐。
只要是画中人,总有一些条条框框是我们需要去遵守的,总有一些我们想做的事情是不能做的。
自由在高处,也从来都是相对的。
这是一部值得慢慢去看,慢慢去品味的好剧。
“画卷“中透出的历史感。
一部剧,如何能够感觉到对应时代的信息,尤其是在大众审美被清一色的明清古装剧占领了认知的情况下,其实是很难的。
正午阳光做了两件事,一方面是将《知否知否》定位于北宋时期,重新建立观众认知,另一方面则是用极其尊重史料的方式重现了时代背景。
这部剧的节奏之所以让人感觉慢,一大部分原因就是剧组将很多的历史碎片植入在剧情及场景之中,如果不能品味到这些,是感受不到这部剧想要传达的精神内核的。
尊重历史风貌
目前出场的人物大体上符合史料记载,包括刘太后与宋仁宗之间的关系,范仲淹谏言刘太后还政宋仁宗,欧阳修参加科举时发生的风波,晏殊遭遇贬谪等。
此外剧组几乎是完整的复刻了当时的场景及服饰,尊重人物思想
。北宋时期,文人治国。韩琦、欧阳修、晏殊、范仲淹、司马光等等一大批声名显赫的大家活跃在这个时代,如何讲好宋仁宗的治国理念以及这些人物的故事,亦是这幅画卷中的重要关节。
除了通过演员的演绎之外,剧中引用了大量来自经典中的片段来体现其思想。
第一集中借小皇帝之口讲出的《孝经》片断
晏殊贬谪后与晏殊讨论《论语》
王相为皇帝讲《尚书》
尊重文艺精粹
这些人物之所以能够名传万世,其经典作品更是关键。
如何巧妙的植入这些大家的作品,要在情节推进的过程中契合这些人物当时的心境,还要不显得突兀,在这部剧中显然是经过了精心设计。
晏殊在得知被贬的情况下吟诵的浣溪沙
剧中还巧妙的植入了很多宋画,这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事情。
江山万里图卷南宋 赵黻
人物背景中的场景中也潜藏着大量的宋画元素,也许只是人物身后的屏风,转角楼梯间的挂画。
先导片中,剧组说他们的创作目标就是要展现出北宋的时代气息。从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来看,剧组显然不是喊个口号而已。
甚至连单张人物海报中,也能够发现大量历史资料的痕迹。
李成《晴峦萧寺》
正是因为这些地方的精心打造,使得这部剧有一种萦绕不散的历史感,观众也可以更容易去感受那个时代的风貌,慢下来,细细品味。
画中人带来的真实感
北宋时期,文人治国。儒家思想盛行,仁义礼智信等思想观念极其固化。
结合时代背景,本剧通过一些场景中人物的情绪变化来体现人物的情感与固有观念的矛盾,并通过这些冲突,凸显人物的情感变化,并使得人物的形象立体,不脸谱化。
再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审美的巅峰,只有通过舒缓的节奏才能把整个宋朝时期的“儒,雅,致,美”的腔调渲染出来,才能把“四海雍熙,八荒平静, 士农乐业,文武忠良”的大治之世描绘出来,这需要我们慢慢去品味。
各位出场成年主角们,演技总体来说都还不错,但有些人的台词功力真不敢恭维(当然还是要称赞这种原音操作),甚至比前两集的小演员们还差,比如说杨玏和江疏影,当然他们在现代剧里可以凑合,但在古装剧里就露怯了,古装剧台词非常考验一个演员的功力,咬字发音和重音停顿掌握不好的话,听起来就会非常别扭,但这部剧里那些实力派演员们说起台词来却非常游刃有余,尤其是年龄相仿的喻恩泰,剧中台词悦耳动听,非常值得其他青年演员去观摩学习。
我太喜欢正午的群戏了,每个配角都有自己独特鲜明的人物性格,不再是两位男女主演的附庸,每场戏都是镜头主角,每个人物都非常出彩。
这部剧的大爆演员我压任敏饰演的赵徽柔,任敏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演技的小女孩,再有这么出色的人物角色设定,不爆真说不过去。
正午阳光要是能一直保持这种制剧品质,以后中国电视剧的王牌制作公司非正午莫属了,不难想象以后会有大批明星挣破脑袋也想参演的场景。
因为正午的电视剧太养演员了,它制作的电视剧都有一种魔力,可去除流量明星身上的廉价轻浮的偶像气质,帮其打造出务实沉稳的演员气场,完全就是明星转型演员的制作机,前有王凯,胡歌,黄晓明,赵丽颖,冯绍峰,朱一龙,现有江疏影,参演过正午的剧后华丽转身为演员,成功迈上了新台阶。
这种魔力就是制作精良,无论从剧本打磨到服化道,还是从演员灯光摄影到后期剪辑,每一步都稳扎稳打,不追求时下流行的伎俩,不迎合观众,一贯保持自己的制作风格和水准,制作出的电视剧不好看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