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第三段感悟

 我来答
毋鹏赋L1
2021-09-24 · TA获得超过204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9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5万
展开全部

第三段写游华山洞的心得。这是全文的重点。

“于是余有叹焉”6字承上启下,“是”指代上文游事,“叹”字承上文之“悔”字,领起下文,自然地转入议论。先言古人,使议论有参照,有铺垫,力度得深一层也。

夷近游众,险远至少,止于游也;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所罕至,起于游已非止于游。“故”后所言,则已延及世间万事万物也。“志”“力”“物”之论,层次分明,层层深入,轻重判然,逻辑严密,淋漓尽致,一贯而下,气势沛然。

作者先借托古人,说古人游览观赏“往往有得”,是因为他们“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以此表明作者在下面所要说的心得,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以古喻今,可见今人若要有收益,也必须有这种坚毅的探索精神。然后以游洞为喻,以“有志”为中心,进行逐层论述,阐明宏伟的目标和“志”“力”“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就必须有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还应有足够的力量,具备可资凭借的物质条件。

在这三个条件中,“志”是最根本的。“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即使未达到目的,也可以于己无悔,不为人讥。三个条件是按其重要性排列的,逻辑十分严密。

创作背景: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

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更成为世人常用的名言。

瑞连枝定女
2019-09-04 · TA获得超过3.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4万
采纳率:35%
帮助的人:622万
展开全部
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