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抑郁症有哪些表现?
展开全部
抑郁症临床主要表现为情感低落、思维缓慢和语言动作减少与迟缓等“三低症状“。
情感低落:常表现为愁眉不展,心烦意乱,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对前途悲观失望,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情感低落有昼重夜轻的特点。
思维缓慢:思维迟缓、联想困难,自觉思考能力下降,对刺激反应迟钝,注意力集中困难,记忆力减退。
语言动作减少与迟缓:语言少、声音低,经常独坐一处不与他人交往,爱好和生活乐趣丧失,精力减退、疲乏,走路时行动缓慢,严重时可以达到不吃不喝、不言不动的抑郁性木僵的程度。
此外,抑郁发作时还可以出现恶心、心悸、胸闷、出汗等躯体症状,男性病人可出现阳痿,女性病人则出现性感缺失或闭经。同时,还可有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食欲降低、体重明显减轻等症状。
根据有无社会功能受损和精神病性症状,抑郁发作可分为轻性抑郁症或轻抑郁(社会功能无损害或轻度损害)、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社会功能受损明显,但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社会功能受损明显且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和复发性抑郁症(目前为某一型抑郁发作,并在至少间隔2个月前有过1次任何类型的抑郁发作,但从未有过躁狂发作)。
诊断要点:
一是抑郁症患者有一定的自知力,能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状态与他人不同,但常归咎于是“自作自受“。
二是心境障碍很少在15岁前或60岁后首次发病,首次发病多在16-30岁,其中抑郁症发病高峰年龄为40-44
三是抑郁症必须以相对持久的心境抑郁为主要特征,一日内可有昼重晚轻的节律变化,且首次发作时抑郁心境至少已持续2周,同时还至少具有下列症状中的4项:
1、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或无愉快感;
2、精力明显减弱,无原因的疲倦,软弱无力;
3、反复出现死亡的念头,或有自杀企图或行为;
4、自责或内疚感;
5、联想困难、思考能力或注意力减退;
6、精神运动迟钝或激越;
7、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不振,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减退。
情感低落:常表现为愁眉不展,心烦意乱,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对前途悲观失望,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情感低落有昼重夜轻的特点。
思维缓慢:思维迟缓、联想困难,自觉思考能力下降,对刺激反应迟钝,注意力集中困难,记忆力减退。
语言动作减少与迟缓:语言少、声音低,经常独坐一处不与他人交往,爱好和生活乐趣丧失,精力减退、疲乏,走路时行动缓慢,严重时可以达到不吃不喝、不言不动的抑郁性木僵的程度。
此外,抑郁发作时还可以出现恶心、心悸、胸闷、出汗等躯体症状,男性病人可出现阳痿,女性病人则出现性感缺失或闭经。同时,还可有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食欲降低、体重明显减轻等症状。
根据有无社会功能受损和精神病性症状,抑郁发作可分为轻性抑郁症或轻抑郁(社会功能无损害或轻度损害)、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社会功能受损明显,但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社会功能受损明显且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和复发性抑郁症(目前为某一型抑郁发作,并在至少间隔2个月前有过1次任何类型的抑郁发作,但从未有过躁狂发作)。
诊断要点:
一是抑郁症患者有一定的自知力,能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状态与他人不同,但常归咎于是“自作自受“。
二是心境障碍很少在15岁前或60岁后首次发病,首次发病多在16-30岁,其中抑郁症发病高峰年龄为40-44
三是抑郁症必须以相对持久的心境抑郁为主要特征,一日内可有昼重晚轻的节律变化,且首次发作时抑郁心境至少已持续2周,同时还至少具有下列症状中的4项:
1、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或无愉快感;
2、精力明显减弱,无原因的疲倦,软弱无力;
3、反复出现死亡的念头,或有自杀企图或行为;
4、自责或内疚感;
5、联想困难、思考能力或注意力减退;
6、精神运动迟钝或激越;
7、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不振,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减退。
展开全部
抑郁症是一种医学上的情绪障碍,它无法靠意志来改变,不是你过一会就能淡化的,它会持续至少两周的时间,并且会严重影响你的生活,工作,行为能力,感情生活。在我国有每100人中就有6名抑郁症患者。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说到抑郁症,在当前,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很多人承担着身体所不能承担的压力,伴随着如此大的压力,将会影响到大脑的功能、情绪的失落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长期情绪低落2.对曾经感兴趣东西提不起兴趣 3.觉得人生空虚毫无希望 4.体重有明显减轻 5.几乎每天都在失眠或嗜睡6.精神特别亢奋或迟缓7.每天都感到疲惫8.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9很难集中注意力,思考和做决定10.总是想自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是常见的精神障碍,以心境低落、兴趣缺乏、愉快感缺乏为特征,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其原因可能与女性激素、人格、社会环境因素以及暴露于应激性生活事件有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