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时候越乖的孩子,长大反而越不幸福?
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那些听话的孩子总是受到家人和老师的称赞,顽皮、叛逆的孩子总是受到惩罚和批评。
为了得到大人的爱戴和称赞,并减少对他们的惩罚和责骂,孩子们逐渐学会了压抑自己的真实情感,并努力使“乖”的表达方式让自己变得讨人喜欢。但是,许多心理学家和治疗师得出的结论是:孩子越“听话”和“懂事”,他们长大后就会遇到更多的心理问题。
“乖”的意思是取悦成年人而压抑真实自我。心理学家指出:许多小时候乖巧的孩子,长大以后会遇到更多的心理问题。原因是他们把获得别人的愿望和认可作为行为准则,并压制自己的需求。为了得到看护者的爱,并压制他的真实本性,这个变相的“乖”的孩子有啥用?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同的时代,这种扭曲的成长只会让孩子获得不幸福。
“乖”意味着无法表达真实的情感。
一位妈妈在后台留言:我家孩子平时很乖,进入幼儿园时很顺利,不哭不闹。但是一两个星期后,他开始打人,而且半夜还会哭醒,为什么呢?“与其说你家孩子不听话,不如说他是缺乏安全感。”因为3岁的孩子仍然不知道为什么要去幼儿园,所以以为他去幼儿园时看不见父母。如果孩子不哭闹,那意味着他觉得他想成为父母眼中的一个“乖”孩子,所以既不能哭也不能闹。
越“听话”的孩子,越无法独立。
为什么在学校表现“乖”的孩子长大往往没多少出息,而在小时候淘气的孩子却可以在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就?因为越“乖”的孩子越依赖父母和周围的人,自主性越差。“乖”的孩子,父母对其有太多的控制。父母总希望我们走一条可以复制和粘贴的道路,过上每个人都认同的理想生活,这就是一个“乖孩子”。孩子越听话,长大后就会成为不问问题的“听话”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听话”员工,一个由妈妈来安排情感的“妈宝男”,一个在生活中无法完全独立的男人。从这个角度来看,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就是不“听话”的。
孩子越“乖”,越可能落伍。
大学毕业时,许多父母都希望我们“考公务员、进国企”,然而十多年后,那些成为公务员的人忍受着低效的官僚主义,那些在国企中的人可能经历了萧条和裁员。只有那些去中关村摆摊,转向电子商务公司,让父母难过的“不守规矩”的孩子,才会首先成为时代潮流的领导者。总之,“乖”未必是好事,淘气未必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