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睡前练习了一下自我催眠,具体做法是在临睡前给自己反复输入一个指令,这有点类似于睡前数羊。
我觉得我是那种难以被催眠的一类,因为我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对不属于自己理念的一切基本都保持警惕。
催眠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人们对催眠存在着很多的争议,有人认为催眠是假的,根本没有这回事,有的人感到恐惧,因为他们第一考虑到的是坏人利用催眠谋财害命。
我的看法和所有人一样,稍微觉得好奇,但从来没有机会接触催眠大师,自己也没有深入了解的强烈渴望,因此催眠对我来说变得可有可无。
昨晚试了一下书上的内容,感觉很一般,很普通。
对于“一般普通”的东西我常常不敢大意,因为我知道,越是显得“其貌不扬”越是有可能让人惊叹,越是能够颠覆人的想象。
书上说的指令是这样的:“今晚我会睡得非常熟非常深沉,明天早上六点钟准时醒来,并且头脑清晰,神清气爽!”这个自我催眠的核心是运用手指计数法,输入二十一遍指令。
我知道反复输入指令是关键,于是我将这个指令重复了不下三十遍,最后还将其简化为一句话的咒语——我将睡得非常熟非常深沉。
虽然结果不是很成功,但我依然从中获得了很多。
昨晚看了一个泰国农民的TED演讲,这个农民讲了这么一件事,他觉得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衣,食,住,药。他的理念是这些东西所有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
首先是住,他用土法自己建房子,三个月就可以建成。舒适简单。他自己建了很多这种房子,他现在要为住哪栋发愁。其次是食,他用一点点的土地种菜,其余土地种粮食,这些收成不仅够他们全家吃,还有盈余。再有就是药,他觉得人会生病一定是人的心理出了问题,追求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所以他一年只花两个月在吃食上面,其余时间就归自己处理,在大量的空闲时间中,他读书创造,这使得他身心非常和谐,疾病不敢近身。最后是衣,因为他不求华丽的外表,他总是穿得破旧,随便,以至于人们都觉得他可怜,纷纷送旧衣服给他。在他成名后,衣服多到必须送人。
这个泰国辍学的农民对我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指令。
配合着我买的《陶渊明诗集》和《瓦尔登湖》食用,整个人都得到了大滋润,加上自己五次去西藏的,住烂尾楼一年等的经历。我就完全进入了自我催眠的世界,并深深地无法自拔,就像电影《盗梦空间》里的三层梦境一样。
这是催眠的另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比单纯反复输入指令强太多了。
这是比传销还厉害的全然的自我洗脑。
由此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是自我催眠大师,他们自己给自己洗脑,他们“洗就”自己的三观,再用他们的三观去“洗”他们看到的一切。
知道了这些,我的任务终极任务来了。
我要剥开所有的表面的一切,回归到大脑的原始状态,以它原始的状态活下去。
而我知道这是一种彻底的觉醒。
我已经觉醒了,剩下的就是把残渣余孽清理掉。这个清理的过程是反复而又漫长的。不过,它也是不可逆的,再没有什么能将我蒙蔽了,我对洗脑彻底免疫了。
再来看看原始状态是怎样的,《心经》里说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智亦无得……
原始的大脑状态,什么都不要,已经完全满足了它自己。在它的控制下,人简单而纯粹地活着,就像乌托邦里描述的那样。
确实,乌托邦不可能存在,但单个的“乌托个体”是可以存在的。而人们所做的所有一切,就是朝这个方向迈进。
成为原本的自己,这是一个人的终极追求。
我一直都是这么想的。认真地过好自己的每一天,就必须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从每一件小事情去寻求小快乐,生活一定会更加充实
曾记得一位作家说过:“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如果说你喜欢保持你的性格,那么,你就无权拒绝你的际遇。”因为,人的一生无论怎样艰苦困难,都必须自己亲身经历,别人是无法代替的,生活是属于自己的。。
而一个人只有在真正认识和了解自己之时,才能拥有一个独立自主的性格,才有资格去选择自己的爱好和习惯,不仅要把快乐寄托在别人的身上,而是要自己去努力寻找的。
学会快乐的生活,最重要的是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其实每个人都有感情的波动,每个人都会有脆弱和坚强的一面,苦乐全凭自己的判断。每件事情的好与坏,各人自有各人的看法,各人自有各人的道理。
不是有句成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吗。
如果一个人做任何一件事情总是患得患失,顾前想后,那肯定会影响自己的判断能力,这并不是说是个缺点或者是软弱的表现,但有时候这种犹豫不决的态度,优柔懦弱的性情确实会使你带来更多的烦恼和痛苦。
该舍得就舍,该留得还是应该留,不要即想留也想舍,那样,你永远会被这种思想负担所累,而无法找到真正的快乐。
每天多给自己一点快乐的理由,不要为过去的烦恼所牵连。要学会用自己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方式去寻找快乐的手段和目的。
事情的对与错、是与非,应该有自己特有的思想和观点,如果自己认为这样做值得的就行了,不必太在乎别人的看法,然后坚定不移地就朝这个方向去追求去努力,正确把握大方向,才能有心情去寻求每一天的快乐之源泉。
我没有什么超然的人生境界,也不想去追求什么人生的成功与荣誉,也不必去探讨什么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我不敢说自己有着怎样高深的思想境界以及豪迈豁达的胸襟。平时多给自己创造小机会,保持一种恬淡的心情,轻松地去享受人生的一些小乐趣就已足够了。
西西弗斯神话,诸神为了惩罚触犯了众神的西西弗斯,让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由于那块巨石太沉重,他每每未到山顶巨石就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于是他不断重复,永无止境。
事实上,在我们来说,西西弗斯的举动,已经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他的处境,这样的处境,推不推动那石头,或者是装做在推,假装在推,都是一样。这样在我们的视点,或者是西西弗斯本人的视点,他的生活或存在已经是找不到形而上的意义,抽象的意义已经不存在,就是说他已经陷入了没有终极意义的困境。
事实上,西西弗斯是个悲剧人物,与俄狄浦斯王类似,西西弗斯是科林斯的建立者和国王。据说,他曾经一度绑架了死神,让世间没有了死亡,因此而触犯了众神,落入了如此的境地。但是到了这样一个境地,这样一个存在,我们想象西西弗斯没有因为苦痛而死去他仍然是智慧的,我们想象西西弗斯已经是这样,因此一个人已经不得不放弃了对如此境的终极意义的探寻,因为他只能推举石头,还要推举石头,他已经可以让自己回到了直觉与感觉,每一天,他已经是可以在享受着自己在推举这样一块石头的过程,最后,他已经把这样一个悲剧的过程转化成了快乐的过程。
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
精神上的追求,被绝大多数人认为是高尚的。事实的确如此,因为精神上的追求更为丰富,一旦有所得到,满足感更长久。
物质追求也可称为肉体追求,即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男欢女爱。物质追求相对于精神追求,目标更为清晰,更容易达到,但它的长久性却不比精神追求,容易得到,也容易失去。
物质追求是为精神追求服务的
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的精神追求,由于更具有自由性,可以海阔天空,信马由缰,所以更令人向往。但是,要实现这样的追求,就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否则就是一场空梦。
现实主义的物质追求多被人定义为“俗气”,但事实上,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无法离开这个俗气。
精神的满足绝不可能是饿着肚子闭着眼就可以得到的,比如我们要去南极旅行,要去领略地球上最美丽的风景,说到底是为了精神的享受,可没有物质作为基础,就完全无法实现。
无论是谁的人生,其追求归根结底还是精神追求
无论是亿万富翁还是一介草民,无论是每天坐着数钞票,还是拼死拼活累成狗,其实都是为了精神上的满足。
穿品牌,住别墅,开豪车,得到的快感,难道不是精神上的吗?
穷日子在自己的努力下,渐渐好起来,心中的曙光亮起来的那一刻,那种自豪感,难道不是精神上的吗?
总结:前面说到物质追求最终为精神追求服务,也可以理解为,物质追求是精神追求的一个过程,最终,人生的追求还是要体现在精神的层面上。
人生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点。人生在于过程.生命在于每一天,而这一天都是唯一的,失不再来,不可能在重复.所以我们应该让自己的每一天,每一分钟都要过的充实,不虚度年华,成为美丽、快乐而有意义的一天。
许多人都有这种经历:儿时猜谜语,总想略过思索判断的过程而径直窥视谜底,这看起来是在享受先知为快的愉悦,其实恰恰相反,正把一份应享用的愉快给放弃了。
每做一件事,一切的美妙,都在过程中,常人总是忽略过程,而去孜孜地追寻不过尔尔的结果.我们在溪流边伸出手掌,渴望抓住汩汩的溪水,结局总是令我们沮丧,其实当流水丝缎般滑过手掌柔柔抚摸的时刻,就是你最富有丰盈的时刻.
在人生有限的过程中,别放弃你所能获取的美好,别忽视那颗属于你的鲜草莓.人生旅途,令人怦然心动之处比比皆是. 我们的生命也是一种体验,一种对时光流逝过程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与生命同行,与智慧同在.体验生命与人生的过程.在奋斗中经历各种磨练的过程,这过程让你得以提高,这过程才是真正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生活.而不是那结果,人不是活在结果中的,人生是过程,让每个过程都有意义.是真正让我们不后悔的事情.
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所以要有失败的准备,碰壁的准备和遭遇风险的准备.在这一点上,永远不要抱有侥幸的心理,人的一生总要活在一种特定的境遇中,无数的不同境域连续起来,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生线段.无论身处何境遇.只要心中的理想不变,并持续奋斗,还是会有成功的一天,不断奋斗,不断创造的人生才会是有意义的人生.
不管你的人生是多么辉煌,也不管你的人生是多么不堪回首.人生总会归结为一点,有了生死也无法避免,而人们生的目的就是要活得幸福,活得有意义.这样也才是有意义,幸福的人生.
所以大家一定要寻求每一天的充实.只要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积累总有成功的一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并且会沿着自己所设定的路径坚定地走下去,不论成功,不论得失.只要活得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