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是怎么从江户时代走到现代化之路的?
当年被列强坚船利炮敲开国门、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中国和日本都曾走上过学习西方富国强兵的道路。那么隔海而望的这个小小国家是如何在三十年的时间里完成巨变的?从通信革新、交通革命和大众社会形成这几个方面,或许可以一窥其端倪。
江户时代(1603年—1867年),又称德川时代,是德川幕府统治日本的年代,由1603年创立到1867年的大政奉还,江户时代是日本封建统治的最后一个时代。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在关原之战中获得胜利并被委任为征夷大将军,于大坂之战中灭了丰臣氏。江户幕府借由禁中并公家诸法度与武家诸法度驾驭朝廷和大名,各大名因参勤交替制度被要求定期往返江户与其领国。经历岛原之乱并完成锁国政策,只进行少部分在长崎出岛与荷兰和清朝的交易。政治一安定经济也跟着发展,在德川纲吉时代景气良好。 江户时代中叶,幕府财政陷入困境,德川吉宗实行享保改革暂时恢复了财政,却又再度恶化。此后天保改革等企图改善,但却未解决根本。幕府末年被欧美各国逼迫开国,经由培里来航而签下了日美神奈川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使得锁国崩裂。随着开国与尊王攘夷思想强盛,最终德川庆喜先后把政权与领地交还朝廷
在德川日本,全体居民都被严格的等级制度分为四个阶层:武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在德川时期之前,这些阶层之间曾经有过一些流动,但是,德川将军为了维护他们的势力和特权,限制了这些流动。特别是,他们试图保护武士阶层,使得农民阶层不可能成为武士。1586年,丰臣秀吉颁布法令,农民必须在他们的土地上耕作。1587年,他颁布只有武士才可以佩带长剑,之后,佩带长剑成了武士阶层的象征。如同经济状况的变化那样,在维护不同阶层的严格界限上,将军也不是那么成功
匠人精神”虽来源于传统,却与现在这个时代共存。刨木头可以用电锯,但必定是经木匠的手把木头的表面刨得非常圆滑;生产可以通过流水线,但必定有工序由手艺人亲手完成。如今,日本无论是创新技术的发展,还是科学文化的普及,其实都是“匠人精神”日积月累的结果。没有“匠人精神”,舶来品造一场水平腾飞的乌托邦,我们的科学技术也只能在贫瘠的沙漠里干涸。缺乏“匠人精神”是中日企业呈现截然不同的局面的核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