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存在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什么是“存在”呢?存在这个词在西方哲学里面,有很多的表述,最早使用这个词的是古希腊哲学巴门尼德的,他提出了“存在是世界的本原”,第一次在本体论的问题上,提出了一个抽象的概念。在巴门尼德的哲学里,存在是构成世间万物的一个基本要素或者单位,那个时候,古希腊哲学还没有区分:物质和精神,理性和经验,现象和本质等等东西,直到柏拉图出现。
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存在”两个字的内涵,你真的懂了吗?
著名的哲学家怀特海说“2000年的西方哲学史,只不过是柏拉图的注脚而已”,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开启了西方哲学的大门,他提出了著名的“理念论”,第一次区分了现象和本质,由此西方哲学进入了二元对立的发展阶段。柏拉图认为,现象的世界是虚幻的,不真实的,而理念的世界才是真实的、本质的,在某种意义上,“理念”就是一种“存在”。此后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又提出了著名的“实体”,又将现象和本质合二为一,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亚里士多德的“实体”也是一种存在,此后西方哲学就沿着这样的二元对立发展,比如笛卡尔的“我思”,莱布尼茨的“单子”,康德的“我自体”,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等等,“存在”这个词也越来越难以把握,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本质或者实体,可以是精神实体,也可以是物质实体。
但海德格尔发现,西方哲学从柏拉图开始,其实就已经走错了方向,他们把“存在”当成了“存在者”,而“存在”其实应该是一种变化的过程,而不应该是一个固定的“状态”。就像在柏拉图之前,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的:“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说的是,我们这个世界是流变的,是无时无刻不运动变换的,这才是“存在”本质。比如一束花是一个“存在者”,而开花的过程,才是“存在”。西方哲学从古希腊柏拉图开始,就走了上了另外一条路,把着眼点关注于“存在者”,而忽视的“存在”本身。柏拉图的“理念”、亚里士多德的“实体”、笛卡尔的“我思”、康德的“物自体”、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西方哲学一直在关注“存在”本身,或者说我们要认识的这个对象本身,但是忽略了“存在”形成的过程,但海德格尔看来,相较于结果,我们更应该关注过程。
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存在”两个字的内涵,你真的懂了吗?
好比,比如要观察和分析一个人,你面前的这个人是一个“存在者”(当然海德格尔将“人”称之为“此在”),西方哲学对当前这个人的本质穷究其理,但是忘记了分析这个人,是如何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的,而这个过程才是真正重要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海德格尔关注的不是“你是谁”,而更关注“如何成为你的”, 这是“存在者”和“存在”的关键区别。
我们都知道,哲学是研究最本质、最根本问题的一门学问,而相较于“存在者”,显然“存在”更本质。海德格尔认为,西方哲学自柏拉图以来,就混淆了存在者和存在,误以为存在者就是存在本身,所以,他要还原“存在”的本真,从“生成、显现、结合”的意义上来谈“存在”,而不是把“存在”僵化为某一个凝固化的、呈现于我们眼前的东西来理解
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存在”两个字的内涵,你真的懂了吗?
著名的哲学家怀特海说“2000年的西方哲学史,只不过是柏拉图的注脚而已”,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开启了西方哲学的大门,他提出了著名的“理念论”,第一次区分了现象和本质,由此西方哲学进入了二元对立的发展阶段。柏拉图认为,现象的世界是虚幻的,不真实的,而理念的世界才是真实的、本质的,在某种意义上,“理念”就是一种“存在”。此后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又提出了著名的“实体”,又将现象和本质合二为一,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亚里士多德的“实体”也是一种存在,此后西方哲学就沿着这样的二元对立发展,比如笛卡尔的“我思”,莱布尼茨的“单子”,康德的“我自体”,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等等,“存在”这个词也越来越难以把握,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本质或者实体,可以是精神实体,也可以是物质实体。
但海德格尔发现,西方哲学从柏拉图开始,其实就已经走错了方向,他们把“存在”当成了“存在者”,而“存在”其实应该是一种变化的过程,而不应该是一个固定的“状态”。就像在柏拉图之前,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的:“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说的是,我们这个世界是流变的,是无时无刻不运动变换的,这才是“存在”本质。比如一束花是一个“存在者”,而开花的过程,才是“存在”。西方哲学从古希腊柏拉图开始,就走了上了另外一条路,把着眼点关注于“存在者”,而忽视的“存在”本身。柏拉图的“理念”、亚里士多德的“实体”、笛卡尔的“我思”、康德的“物自体”、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西方哲学一直在关注“存在”本身,或者说我们要认识的这个对象本身,但是忽略了“存在”形成的过程,但海德格尔看来,相较于结果,我们更应该关注过程。
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存在”两个字的内涵,你真的懂了吗?
好比,比如要观察和分析一个人,你面前的这个人是一个“存在者”(当然海德格尔将“人”称之为“此在”),西方哲学对当前这个人的本质穷究其理,但是忘记了分析这个人,是如何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的,而这个过程才是真正重要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海德格尔关注的不是“你是谁”,而更关注“如何成为你的”, 这是“存在者”和“存在”的关键区别。
我们都知道,哲学是研究最本质、最根本问题的一门学问,而相较于“存在者”,显然“存在”更本质。海德格尔认为,西方哲学自柏拉图以来,就混淆了存在者和存在,误以为存在者就是存在本身,所以,他要还原“存在”的本真,从“生成、显现、结合”的意义上来谈“存在”,而不是把“存在”僵化为某一个凝固化的、呈现于我们眼前的东西来理解
深圳市源远水利设计有限公司
2018-06-11 广告
2018-06-11 广告
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其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随水流动而散失的现象。在水力、风力、冻融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使陆地表层的土壤和土壤母质等发生破坏、磨损、分散、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水土流失多发生在山区、丘陵区。地貌起伏不平、陡...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深圳市源远水利设计有限公司提供
展开全部
可以说,我们无法给“存在”下一个合宜的定义——毕竟不管如何去定义,都跳不出“循环定义”的泥潭。思来想去,我也只能如此表述:存在,是所有蕴含能量或道律(指能量所遵循的维持自身稳定的本性,相当于“精神”)的事物的统称。
存在,有客观与主观之分——主观存在,指特定道体(指一切存在的统称,亦可特指某一具体的存在)只在道律中存在;客观存在,指特定道体既在道律中存在,又在能量中存在。
有即存在;或者说,一切存在,必定存在——若非客观存在,则为主观存在。
譬如“鬼神”,仅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内,而不出现于现实之中,便是典型的主观存在。
须知“不存在”,是绝对的虚无,它绝不存在于宇宙之内——哪怕是脑海中,也不会出现。
庄子与惠子对“鱼之乐”的争论(详见《庄子·秋水》),也包含着对“存在”的思考:惠子既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就必然已知“鱼之乐”。
这如同有人问:“你怎么知道有鬼?”若当事人不知“有鬼”二字,它也绝不能被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只有知道“有鬼”的存在(主观存在),才能思考它是否存在(客观存在)。
通常情况下,如无特殊说明,我们所谈论的“存在”,仅指客观存在,而不包含主观存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