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之仇”有何典故?

 我来答
创作者ue3iB0XvF1
2020-01-19 · TA获得超过3743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155
采纳率:35%
帮助的人:210万
展开全部
公元685年,齐襄公死了,他的长子纠和次子小白回国奔丧,均想继位。途中,纠的谋士管仲射了小白一箭,从此结下深仇。小白即位后,号称齐桓公。鲍叔牙屡向桓公荐贤,说管仲乃是天下奇才,倘能重用,必兴齐国。齐桓公以社稷为重,捐弃前仇,重用管仲,从而使齐国成为春秋霸主。
创作者ApY2SAh6fo
2023-07-22 · TA获得超过2.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2万
采纳率:35%
帮助的人:684万
展开全部
“一箭之仇”的典故源于春秋时期,涉及到齐桓公和管仲之间的故事。
据史书记载,齐桓公的父亲齐襄公荒淫无道,因此齐国内部出现了动乱。在公元前686年,齐国的两位公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分别跟随他们的师傅管仲和鲍叔牙逃往外地。不久后,齐襄公被杀,一位新君立为。然而,这位新君并没有得到齐国大臣们的认可,他们在新君的领导下进行了反抗,并在第二年派使者到鲁国去迎回公子纠当齐国国君。
在这个故事中,管仲担心公子小白会因为离齐国更近而抢先回国夺到君位,因此在得到鲁庄公的同意后,他先带领一支人马去拦截公子小白。在管仲的阻挠下,公子小白并没有顺利地回到齐国,而是在鲁庄公的军队护送下被带回了鲁国。
在公子小白回到齐国并被立为君后,他不仅没有报一箭之仇,反而任命管仲为相国。这样的故事流传开来,后来就被用来比喻印象深刻的仇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