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演义》东吴的张昭与蜀国的邓芝哪个口才好?谁的智慧厉害?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张昭生平与正史大体相当,东吴文臣之首。孙策在江东创业时,辟张昭为长史,以管仲视之。孙策临终时,将孙权托付于张昭、周瑜,遗言“
内事托子布,外事全赖公瑾”
。张昭性格严肃,对孙权多有直谏。赤壁之战之际,张昭主降,孙权深感失望。但此后仍对孙权各项决策发挥重要作用。
《三国志》中孙权这样评价张昭“吴国士人入宫则拜孤,出宫则拜君,孤之敬君,亦为至矣,而数于众中折孤,孤尝恐失计。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
可见张昭的地位之高。智慧非常人可比。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邓芝形象与正史相似。原为刘璋手下,刘备取蜀之际归降。邓芝曾向诸葛亮献联吴抗曹之计,奉命出使东吴,顺利完成使命,为孙权所敬服。第一次北伐之际,邓芝任中监军,同赵云伏兵箕谷,后蜀军撤退,唯赵云、邓芝军不损兵将。邓芝后来屯守江州,官至车骑将军。
邓芝为将二十多年,赏罚明断,体恤士卒。身上的衣食从官府资取,不治私有财产,妻子甚至有饥寒的日子,死时家中也没有多余财物。他的性格刚强、质朴,有智慧,有辩才,是蜀汉的良将重臣。
这两个人恐怕难于比较,尺度难找。
邓芝在三国演义中受蜀国丞相诸葛亮之托,出使东吴对孙权进行游说,意图再次进行孙刘联盟,对抗曹魏。
司马懿献计于魏文帝曹丕出兵五路攻打蜀国,但是四路兵马都被诸葛亮一一化解,针对第五路兵马也就是东吴孙权,诸葛亮派邓芝出使东吴,意图修复已经破裂的孙刘联盟,此时东吴张昭献计孙权设油鼎并且武士分列两旁来吓唬邓芝,不过邓芝在孙权面前慷慨陈词,不卑不亢,使孙权非常欣赏,孙刘联盟也因此重新得以修复。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从孙策将孙权托孤的这句话就能够看出张昭在东吴的地位了,对于辅佐孙策,孙权两代重臣,对于江东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