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的主要病害有哪些?如何防治?
展开全部
(1)菜豆锈病该病主要侵染叶片,一开始出现边缘不明显的退绿小黄斑,直径1毫米左右,后中央稍突起,深黄色,表皮破裂后,散出红褐色粉末(病菌夏孢子)。一般在4~5月,大棚菜豆生长中后期发生,苗期一般不发病。在莱豆进入开花结荚期,棚温16~22℃,昼夜温差大,高湿及结露时间长时易流行传播。连作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清洁田园,病残体深埋,合理密植,控制棚内湿度,避免连作。在发病初期,可选用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或40%福星乳油8000倍,或43%好力克悬浮剂3000~4000倍,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2000倍喷雾,7~10天1次,连喷2~3次。另外,在芸豆拉秧后揭膜前,对老棚体用硫黄熏蒸,防病效果较好。注意在采收前10~15天不要用药。
(2)菜豆根腐病一般从复叶出现后开始发病,植株生长缓慢,明显矮小,开花结荚后,症状逐渐明显,下部叶片枯黄,叶片边缘枯萎,但不脱落,植株易拔除。主根上部、茎地下部变褐色或黑色,病部稍凹陷,有时开裂。纵剖病根,维管束呈红褐色。
防治方法:实行2年轮作制度;要在地温稳定在12℃以上时播种育苗。药剂防治可选用恶霉灵3000倍,或黄腐酸盐1000倍浇灌根部,在三叶前和初花期各灌根一次效果较好。注意在采收前10~15天不要用药。
(3)菜豆细菌性疫病又称火烧病、叶烧病。被害叶片、叶尖和叶缘初呈暗绿色油渍状小斑点,像开水烫状,后扩大呈不规则灰褐色的斑块,薄纸状,半透明。干燥时易脆破,病斑周围有黄绿色晕圈,严重时病斑相连似火烧状,全叶枯死,但不脱落。潮湿时腐烂变黑,病斑上分泌出黄色菌脓,嫩叶扭曲畸形。茎上病窦呈条状红褐色溃疡,中央略凹陷,绕茎一周后,上部茎叶萎蔫枯死。豆荚上病斑多不规则,红褐色,严重时豆荚萎缩。防治方法:实行3年轮作;种子消毒;保护地采用高畦定植,地膜覆盖,摘除病叶,打去下部老叶,增强田间通透性,避免高温高湿环境。发病初期,选用14%络氨铜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7% 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每隔7~10喷1次,连续防治2~3次。注意在采收前10~15天不要用药。 (4)菜豆灰霉病茎部感病先从基部向上11~15厘米处开始出现云纹斑,周边深褐色,中部淡棕色至淡黄色,干燥时病斑表皮破裂形成纤维状,潮湿时病斑上生灰色霉层。叶片感病,形成较大的轮纹斑,后期易破裂。 防治方法:保护地栽培要采取高畦定植,地膜覆盖,加强棚内的通风,降低棚内湿度,及时摘除病叶、病荚;发病初期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克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7天喷1次,连喷3次。注意在采收前10~15天不要用药。 (5)菜豆炭疽病叶片上病斑多发生在叶背的叶脉上,常沿叶脉扩成多角形小条斑,初为红褐色,后为黑褐色。叶柄和茎上病斑凹陷龟裂。豆荚上病斑暗褐色圆形,稍凹陷,边缘有深红色的晕圈,湿度大时病斑中央有粉红色黏液分泌出来。 防治方法:种子消毒(用甲醛200倍液浸种30分钟,洗净晾干后播种);与非豆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1:240波尔多液50千克/亩喷雾,间隔7天喷1次,共喷2~3次。注意在采收前10~15天不要用药。
(3)菜豆细菌性疫病又称火烧病、叶烧病。被害叶片、叶尖和叶缘初呈暗绿色油渍状小斑点,像开水烫状,后扩大呈不规则灰褐色的斑块,薄纸状,半透明。干燥时易脆破,病斑周围有黄绿色晕圈,严重时病斑相连似火烧状,全叶枯死,但不脱落。潮湿时腐烂变黑,病斑上分泌出黄色菌脓,嫩叶扭曲畸形。茎上病窦呈条状红褐色溃疡,中央略凹陷,绕茎一周后,上部茎叶萎蔫枯死。豆荚上病斑多不规则,红褐色,严重时豆荚萎缩。防治方法:实行3年轮作;种子消毒;保护地采用高畦定植,地膜覆盖,摘除病叶,打去下部老叶,增强田间通透性,避免高温高湿环境。发病初期,选用14%络氨铜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7% 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每隔7~10喷1次,连续防治2~3次。注意在采收前10~15天不要用药。 (4)菜豆灰霉病茎部感病先从基部向上11~15厘米处开始出现云纹斑,周边深褐色,中部淡棕色至淡黄色,干燥时病斑表皮破裂形成纤维状,潮湿时病斑上生灰色霉层。叶片感病,形成较大的轮纹斑,后期易破裂。 防治方法:保护地栽培要采取高畦定植,地膜覆盖,加强棚内的通风,降低棚内湿度,及时摘除病叶、病荚;发病初期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克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7天喷1次,连喷3次。注意在采收前10~15天不要用药。 (5)菜豆炭疽病叶片上病斑多发生在叶背的叶脉上,常沿叶脉扩成多角形小条斑,初为红褐色,后为黑褐色。叶柄和茎上病斑凹陷龟裂。豆荚上病斑暗褐色圆形,稍凹陷,边缘有深红色的晕圈,湿度大时病斑中央有粉红色黏液分泌出来。 防治方法:种子消毒(用甲醛200倍液浸种30分钟,洗净晾干后播种);与非豆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1:240波尔多液50千克/亩喷雾,间隔7天喷1次,共喷2~3次。注意在采收前10~15天不要用药。
农博士复混肥
2024-10-30 广告
2024-10-30 广告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的森林虫害,它会导致大量松树枯死,对松林资源、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该病传播速度快,自1982年传入我国以来,已迅速扩散至全国14个省(市、区)。松材线虫病已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生态损失,影响了森林资源的...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农博士复混肥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