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何派张骞出使西域?他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是出于军事目的,汉高祖时就被匈奴困于白登山,最后才突围出来。所以匈奴问题一直困扰着汉朝,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就是要联合匈奴北面的月氏国,两国南北夹击消灭匈奴。
1.张骞受命出使西域,被匈奴羁押
匈奴北面的月氏国被匈奴打败,其国王的头颅被匈奴单于作成饮酒器具,汉武帝从匈奴俘虏哪里得知这一信息,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于是招募使者出使月氏国联合其,南北夹击消灭匈奴。
张骞应募于建元二年(前139年)与堂邑氏家的胡人奴隶甘父一起去西域,因去月氏国,必须途经匈奴,张骞等经过匈奴时被抓,拘留张骞等十余年。期间张骞娶妻生子,但是汉朝符节没有丢失,使命始终未忘。
2.历经磨难到达月氏国
张骞在押期间,匈奴逐渐放松了警惕, 张骞趁机逃脱最先到达大宛,大宛国王得知张骞是汉朝的使者非常高兴,因为他听说汉朝很富有,一直无法联系,张骞请求大宛国王派向导,于是张骞在向导、译员,带领下到达康居国,康居国又送他们到月氏。
此时月氏国王已被匈奴杀害,又立太子为国王。在新国王的领导下,月氏国自足安定,离汉朝又很远,已没有找匈奴复仇的想法了。无奈在月氏国住了一年多,要返回汉朝,在回的时候又被匈奴抓,扣留一年多,最后终于在元朔三年(前126年)初,匈奴为争夺王位发生内乱,趁机逃回到长安。
3.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军事目的未达成,但了解了西域诸国的风土人情,开创了丝绸之路,其意义远大于最初的军事目的。
在敦煌莫高窟第323窟主室的北壁,有一张绘制于初唐时期的壁画展现的是张骞出使西域的主题,这张壁画,我们一般将其命名为《张骞出使西域图》。
敦煌莫高窟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对张骞出使西域的真正目的有着新的解释,认为张骞出使西域,目的并不是为了联络大月氏人和大夏人共同对付匈奴人,而是为了去大夏国求佛名号,壁画的榜题上写着:“前汉中宗既获金人,不知名号,乃使博望侯张骞往西域大夏问名号时。”这里的“前汉”指的是“西汉”,“中宗”指的是“汉武帝”,武帝是谥号,中宗是庙号,但是,汉武帝刘彻的庙号并不是汉中宗,而是汉世宗,榜题中的“中宗”应该是笔误。
张骞出使西域图
那么,问题来了,汉武帝为什么要派遣张骞去大夏国求佛名号呢?
元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对河西地区的匈奴各部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战役,指挥这两场战役的将军就是霍去病,在第一次战役中,霍去病率领1万骑兵,越过焉支山(今甘肃省山丹县胭脂山)1000余里,与匈奴人短兵相接,重创匈奴各部,折兰王与卢胡王战死,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等八千余人被俘,此役,霍去病还缴获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
后来,有一些人认为休屠王的祭天金人即是佛像,当时的佛教可能已经传播到匈奴人所生活的区域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佛教徒甚至还认为,霍去病缴获的是两尊祭天金人,这两尊金像有一丈余高,霍去病班师回朝以后,把这两尊祭天金人献给了汉武帝,汉武帝对这两尊金像十分的崇拜,陈设在甘泉宫,每日焚香叩拜,但却不知道这两尊金像的名号,于是就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到大夏国去询问金像的名号。
壁画的全部
当时的大夏国,佛教已十分盛行,到处都有僧人和寺院,张骞来到大夏国以后,得知在大夏国的南边还有一个名叫身毒(即今天的印度)的国家,身毒国有佛陀像,霍去病在匈奴人那里得到的两尊金像即是佛陀的塑像,自此以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但是,张骞往西域大夏求佛名号的历史故事,在《史记》、《汉书》中并不见记载,我们都知道,佛教传入西域的时间可能比较早,传入中原地区的时间至迟应该在西汉晚期,即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王使臣伊存口受《浮屠经》给博士弟子景卢,是为佛教传入汉地之始,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汉明帝永平年间,建白马寺,译《四十二章经》,当为佛教传入汉地之始。
敦煌莫高窟
唐朝初年的佛教徒之所以将佛教传入汉地的时间提前至汉武帝年间,并与霍去病收休屠王祭天金人和张骞出使西域相附会,主要是就是为了抬高佛教的地位。
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到了北宋以后,就被封存在了风沙之中达千年之久,直到近代才被人们重新发现,虽然莫高窟第323窟的这张壁画,其反映的主题是历史上杜撰的历史故事,但是,也十分的珍贵,是研究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历史文化的重要的影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