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肝的检查方法有很多,检查乙肝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呢?
乙型肝炎的检查方法包括:1、肝功能;2、甲胎蛋白;3、血常规;4、肝脏超声,必须要检查的项目;5、凝血时间:肝脏合成的重要指标;6、CT或磁共振成像,发现b超异常时,建议患者进行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7、乙肝病毒定量:确定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8、肝纤维化指数检测:确定是否应使用抗纤维化药物;9、其他:胸片、心电图、非常规检查、特殊需要。乙肝检测手段非常多,要根据病人的疾病程度进行诊断,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超过6个月以上,肝脏发生不同程度炎症坏死(或)纤维化的慢性疾病。本病为乙类传染病,乙型肝炎患者及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的乏力、食欲减退、厌油、尿黄、肝区不适、腹胀等症状,可出现面色发黑、肝掌、蜘蛛痣、脾脏增大等表现,长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导致肝硬化、肝癌。此病患者的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综合性、个体化治疗方案,通常不可治愈,仅可延缓肝脏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需调整饮食结构,注意膳食平衡,适当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有利于肝脏的修复。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护理主要是充分认识该疾病,本病可治疗、可控制,需调整心态,规律用药,规律复查,适当锻炼,增加机体免疫力,避免感染。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我国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流行的最关键的措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母亲应进行母婴阻断,其分娩的新生儿需及时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对于暴露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易感人群也需及时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