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能不能制造出DNA?
脱氧核糖核酸(英语:deoxyribonucleic acid,缩写:DNA)又称去氧核糖核酸,是一种生物大分子,可组成遗传指令,引导生物发育与生命机能运作。主要功能是信息储存,可比喻为“蓝图”或“配方”。
其中包含的指令,是建构细胞内其他的化合物,如蛋白质与核糖核酸所需。带有蛋白质编码的DNA片段称为基因。其他的DNA序列,有些直接以本身构造发挥作用,有些则参与调控遗传信息的表现。
DNA是一种长链聚合物,组成单位称为核苷酸,而糖类与磷酸借由酯键相连,组成其长链骨架。每个糖单位都与四种碱基里的其中一种相接,这些碱基沿着DNA长链所排列而成的序列,可组成遗传密码,是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合成的依据。
人类对DNA的了解是在逐步变化的,起初不知道,后来知道细胞有染色体,到1960年代沃森和克里克用X射线衍射的方式获得了DNA的双螺旋结构,由于这一重大贡献,二人获得1962年的生理学诺贝尔奖,从那以后DNA双螺旋结构也被写入初高中生物教材。但是今年上半年,科学家们又在DNA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结构,一条DNA单链上多出来一些碱基,并不和另一条链上的碱基配对。
这一发现对探究人类健康的秘密和一些遗传性疾病,可能有重要作用,也显示人类也还没全面认识DNA。DNA功能除了和基因片段有关,还和具体结构有关,某些结构在基因的转录、复制、翻译等功能中有重要作用,用人为的办法彻底编造一条DNA双链,可能根本就无法显示作用。
现在通常的办法是,将某些基因片段导入动植物或者微生物DNA中获得具有某种性状的物种类型,等于加快了生物进化的自然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