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的剥蚀作用包括
一、冰川的剥蚀作用(刨蚀作用)主要通过挖掘和磨蚀两种方式进行。冰川的剥蚀作用即冰川在运动过程中对地面岩石的破坏作用。
二、1.挖掘作用:压力与冰劈作用。即冰川将冰床底部及两侧基岩破碎,并将破碎物掘起带走,冰川以冰床基岩中挖出粗大岩块的作用。机理:冰床基岩(尤其是岩性软的基岩)在冰体的巨大压力下,产生许多裂隙,强烈的冰冻风化作用使裂隙增大,冰体嵌入,当冰川运动时,带走岩块。类似于河流的下蚀作用。结果:加深冰床,增大纵比降。
2.磨蚀作用:岩屑与床底的锉摩。即冻结在冰川底部或边部的岩块在运动中,象锉刀一样不断研磨和刮削着谷底及两侧的基岩,其本身也同时被磨损。机理:冻结在冰体内的石块,流动时对冰床基岩进行刻画锉磨,使岩石破坏,同时本身也遭受磨蚀的作用过程。
结果:磨蚀可将岩石磨成粉未状,岩粉又可作为磨料,使其岩的磨蚀面变得很光滑——冰溜面。 冰川流经的基岩表面,常保存有长短不一,粗细不匀的擦痕,称冰川擦痕。
冰川擦痕和冰溜面是鉴别古冰川的重要依据。
三、冰蚀地貌包括:
冰蚀谷:直而宽、深而陡的“U”形。挖掘、磨蚀作用使冰床加深加宽,锉磨使冰床突起的基岩磨平,横剖面“U”形。
悬谷:支冰川汇入主冰川时,由于产冰川蚀蚀能力强,谷底深支冰川饱蚀能力弱,使支冰川的谷底高于主冰川的谷底。悬谷中冰川融化后可形成壮观的瀑布。
3.刃脊和角峰:刃脊即两个相邻冰川不断扩大,中间形成陡峭山脊(类似于河流分水岭)。 角峰即三个以上的环围冰斗,同时扩展,中间形成陡峻的锥状山峰。
4.石盆地、冰蚀湖: 大陆冰川在其下部基岩岩性较软,裂隙发育的地方挖掘强烈,形成的洼地称石盆地,冰融水充填后成为洋蚀湖。
5.羊背石: 冰床上突起的坚硬基岩,在冰川的刨蚀作用下形成的椭圆岩丘,形如倒卧的山羊。故名羊背石。 羊背石长轴与流向一致辞,两坡不对称,反流面缓,光滑以磨蚀为主,背流面陡呈陡坎状,,挖掘为主,利用羊背石判断冰川流向。大面积分布的羊背石叫“卷毛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