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副教授职称,一般都是通过什么评定的?
要看自己学校和部门怎么要求,可以去学校内部办公系统查一下职称评定和录用的条件。那要看那一年有多少地方了。地方多的话,符合条件可以上去。地方少的话,跟你的业务能力关系不大。看你站在哪个队了。一堆人争夺几个有限的名额,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
如果是国立本科大学,现在的老师基本都要从医生做起。在民办本科院校,大部分老师都是从硕士开始的。职称由低到高依次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实验系列为助理实验师-中级实验师-高级实验师。现在职称是评聘一体,在我校完成。如何评价每一个层次,要看学校的具体规定,比如要发多少SCI,申请什么项目。在我们学校,博士入学是副教授待遇。如果三年内被评定为副教授,他将继续拥有副教授的头衔和待遇。如果不是副教授,就退到讲师的头衔和待遇。现在进职称应该越来越难了。我们实验室有个女老师六年没评副教授了。
近年来,许多国内单位仿照美国的终身制进行了改革。与旧体制的铁饭碗相比,岗前和长期聘用制度将初级教学岗位(助理教授)变为不稳定岗位,相对增加了这些岗位的工资和科研经费,使年轻的科研人员能够在科研资源相对丰富、危机感相对较强的状态下进行独立研究。3-6年的职前期结束后,通过考核决定是否授予终身职位(长期职位、副教授或教授)。一般说“副教授是长期聘用的”,是因为有些学校的副教授还是预聘岗位(即不稳定岗位)。
在许多学校中,助理教授(特别研究员、特聘教授)-长期副教授-长期教授序列的新体制和讲师-副教授-教授序列的旧体制并存。写长期就业,说明我是新体制的人。总的来说,新系统序列的薪资更高。然而,中国各种学校和研究所的体制改革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具体解读完全取决于各个学校的具体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