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思想内容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爆发的黄巾起义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灭吴统一全国这历史时期的斗争故事。它通过各个统治集团尤其是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及其相互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的描写,广泛地反映了三国时期社会的黑暗和动荡,揭露了 封建统治者残暴凶恶 的本性,表现了人民群众在动乱年代的灾难和痛苦,及人民反对战争分裂,要求和平统一的强烈愿望,同时,它也表现了作家 向往仁政,反对暴政 的政治思想。
小说真实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 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相互利用又相互残杀 的复杂矛盾斗争,深刻而又真实地再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尖锐性和复杂性。
小说通过对曹操、刘备两个成对照的艺术形象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向往“仁政”,反对暴政的政治理想。
曹操的形象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写得最成功的封建社会奸雄的典型,在他身上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统治者的凶残、狡诈等反动本本质。他是一个野心家和阴谋家,靠镇压人民起义起家,掌握了朝廷大权,进一步发展到带剑入宫,弑妃、杀后、逼君,处处暴露了他永远不满足的野心。他的处事哲学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极端利己主义,欺诈与残忍相结合是他性格的主要特征。
作者对刘备的政治才能和道德品质都极力歌颂,把他塑造成封建时代贤明的政治领袖形象。刘备爱民如子、忠诚厚道、谦恭待人、讲义气、重友谊。又有政治抱负,百折不挠,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在作者笔下,他是一个圣明君主形象。
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寄托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人民在无法改变封建制度、秩序的情况下,对贤明政治和明君的向往,及对残暴政治和残民的暴君奸相的憎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