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几次(诸葛亮发动过几次北伐)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提到诸葛亮,大家一定会想到多智近妖这个词,虽然其中有演义神化的成分,但是诸葛亮的才能却也是实打实的强,在演义中,诸葛亮最辉煌的时刻莫过于借东风火烧赤壁大破曹军,但是在正史中,诸葛亮在前期更偏向于政治人才,直到刘备死后开府治事,坚持北伐,才正式走上人生巅峰,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正史上,诸葛亮到底是如何攻打曹魏政权的。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老先生讲述诸葛亮出祁山北伐的次数一共有六次,第一次,建兴五年北伐,震动陇右,降服了姜维等一批魏将,但是由于马谡的死脑筋和纸上谈兵,蜀军被张郃所率领的魏军击败于街亭,诸葛亮含恨退兵,途中还上演了一出“空城计”。第二次,建兴六年,诸葛亮上《出师表》,姜维击败曹真,司马懿玩上了“乌龟战术”,诸葛亮粮尽退兵。
第三次,建兴七年,诸葛亮得到线报,魏国守陈仓的郝昭病的很严重,于是趁此机会出兵攻克了陈仓,之后又攻克散关,也击退了前来攻击的司马懿,本来很顺利,可是张苞却突然马失前蹄坠崖身亡,诸葛亮闻讯悲伤过度病倒,只能退兵养病。第四次,建兴八年,司马懿率大军进攻,但是天气不好进展极慢,天晴之后司马懿即被诸葛亮打败,不过被诸葛亮因运粮不利责罚的都尉苟安却在刘禅面前说了诸葛亮坏话导致诸葛亮不得不退兵。
第五次,建兴九年,总结起来这是一场抢粮战,双方围绕着上邽展开决战,但在蜀中,李严方面传来消息,东吴可能会出兵蜀汉,诸葛亮只好退兵,退兵途中还杀死了追来的张郃。第六次,建兴十三年,诸葛亮在上方谷围困了司马懿,并用火计将其逼上绝路,但是天降大雨扑灭大火,诸葛亮终究抵不过天命,病卒,蜀汉退兵。
那么正史上,这些战役又是何样貌呢?我们来看看《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记载。
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该传是这样记载的,“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邰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邰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邰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大体上和演义差不多,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演义中主将是司马懿,而正史中主将是曹真,同样,这是第一次诸葛亮出兵经过祁山。
在正史上,第二次北伐对应的是演义中的第三次,“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魏将军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明显的不同,小说中,罗贯中先生想要表现的是诸葛亮和后半生宿敌司马懿的对垒,而正史上,诸葛亮明显是败了,打一个小小的陈仓城打到粮尽退兵,最后撤退时杀了个冒进的王双也至多算是找回点面子。
同样,《魏略》中也如此记载这场战役:“亮围陈仓,使昭乡人靳详于城外遥说之……亮自以有众数万,而昭兵纔千余人,又度东救未能便到,乃进兵攻昭,起云梯冲车以临城。昭于是以火箭逆射其云梯,梯然,梯上人皆烧死。昭又以绳连石磨压其冲车,冲车折。亮乃更为井阑百尺以射城中,以土丸填堑,欲直攀城,昭又于内筑重墙。亮又为地突,欲踊出于城里,昭又于城内穿地横截之。昼夜相攻拒二十余日,亮无计,救至,引退。”因此,这场战役着实算是诸葛亮军事生涯中的一处败笔。
那么再看正史上的第三次,《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如此记载:“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剌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这场并没有和演义中所对应的战役,如果按次序算,对应第四次,那么这两场战役则是完全不同的两场,正史中记载的是诸葛亮派陈式的进攻战役,而演义中说的则是一场诸葛亮利用天时地利打出的一场漂亮的防守反击战,没有什么可比性。
之后是正史上的第四次,《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如下:“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邰交战,射杀邰。”这次能和演义中的第五次对应,大体过程和演义出入不大,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诸葛亮第二次经过祁山,也是最后一次。
最后则是正史上的第五次:“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很明显,这次北伐战役,并没发生让司马懿命悬一线的上方谷战斗,而是双方大眼瞪小眼,对峙了好几个月,诸葛亮带着蜀军屯田,司马懿带着魏军看诸葛亮带着蜀军在那种田,最终诸葛亮心力交瘁而死,蜀军退兵,三国史上最为精彩的诸葛亮北伐之战也就此结束。
通过以上的对比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诸葛亮北伐一事上,正史和演义大有不同,在真正的历史中,诸葛亮北伐只有五次,而且经过祁山的次数仅有两次。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老先生讲述诸葛亮出祁山北伐的次数一共有六次,第一次,建兴五年北伐,震动陇右,降服了姜维等一批魏将,但是由于马谡的死脑筋和纸上谈兵,蜀军被张郃所率领的魏军击败于街亭,诸葛亮含恨退兵,途中还上演了一出“空城计”。第二次,建兴六年,诸葛亮上《出师表》,姜维击败曹真,司马懿玩上了“乌龟战术”,诸葛亮粮尽退兵。
第三次,建兴七年,诸葛亮得到线报,魏国守陈仓的郝昭病的很严重,于是趁此机会出兵攻克了陈仓,之后又攻克散关,也击退了前来攻击的司马懿,本来很顺利,可是张苞却突然马失前蹄坠崖身亡,诸葛亮闻讯悲伤过度病倒,只能退兵养病。第四次,建兴八年,司马懿率大军进攻,但是天气不好进展极慢,天晴之后司马懿即被诸葛亮打败,不过被诸葛亮因运粮不利责罚的都尉苟安却在刘禅面前说了诸葛亮坏话导致诸葛亮不得不退兵。
第五次,建兴九年,总结起来这是一场抢粮战,双方围绕着上邽展开决战,但在蜀中,李严方面传来消息,东吴可能会出兵蜀汉,诸葛亮只好退兵,退兵途中还杀死了追来的张郃。第六次,建兴十三年,诸葛亮在上方谷围困了司马懿,并用火计将其逼上绝路,但是天降大雨扑灭大火,诸葛亮终究抵不过天命,病卒,蜀汉退兵。
那么正史上,这些战役又是何样貌呢?我们来看看《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记载。
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该传是这样记载的,“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邰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邰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邰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大体上和演义差不多,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演义中主将是司马懿,而正史中主将是曹真,同样,这是第一次诸葛亮出兵经过祁山。
在正史上,第二次北伐对应的是演义中的第三次,“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魏将军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明显的不同,小说中,罗贯中先生想要表现的是诸葛亮和后半生宿敌司马懿的对垒,而正史上,诸葛亮明显是败了,打一个小小的陈仓城打到粮尽退兵,最后撤退时杀了个冒进的王双也至多算是找回点面子。
同样,《魏略》中也如此记载这场战役:“亮围陈仓,使昭乡人靳详于城外遥说之……亮自以有众数万,而昭兵纔千余人,又度东救未能便到,乃进兵攻昭,起云梯冲车以临城。昭于是以火箭逆射其云梯,梯然,梯上人皆烧死。昭又以绳连石磨压其冲车,冲车折。亮乃更为井阑百尺以射城中,以土丸填堑,欲直攀城,昭又于内筑重墙。亮又为地突,欲踊出于城里,昭又于城内穿地横截之。昼夜相攻拒二十余日,亮无计,救至,引退。”因此,这场战役着实算是诸葛亮军事生涯中的一处败笔。
那么再看正史上的第三次,《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如此记载:“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剌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这场并没有和演义中所对应的战役,如果按次序算,对应第四次,那么这两场战役则是完全不同的两场,正史中记载的是诸葛亮派陈式的进攻战役,而演义中说的则是一场诸葛亮利用天时地利打出的一场漂亮的防守反击战,没有什么可比性。
之后是正史上的第四次,《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如下:“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邰交战,射杀邰。”这次能和演义中的第五次对应,大体过程和演义出入不大,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诸葛亮第二次经过祁山,也是最后一次。
最后则是正史上的第五次:“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很明显,这次北伐战役,并没发生让司马懿命悬一线的上方谷战斗,而是双方大眼瞪小眼,对峙了好几个月,诸葛亮带着蜀军屯田,司马懿带着魏军看诸葛亮带着蜀军在那种田,最终诸葛亮心力交瘁而死,蜀军退兵,三国史上最为精彩的诸葛亮北伐之战也就此结束。
通过以上的对比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诸葛亮北伐一事上,正史和演义大有不同,在真正的历史中,诸葛亮北伐只有五次,而且经过祁山的次数仅有两次。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