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囚徒困境
展开全部
这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而且博弈只发生一次。写“敌人”,要么你就拿到所有的钱,要么你就一分钱都拿不到。写“朋友”,要么你就一分钱都拿不到,要么你只能得到一半儿的钱。对吧?显然两个人的压倒性策略都是写“敌人”。
然而节目中的真实情况是53.7%的女性和47.5%的男性都选择了合作,他们写下了“朋友”。
这些人在金钱面前选择了相信一个素昧平生的人。他们宁可被人背叛也不愿背叛别人。他们选择了做好人。类似这样的研究我见过好多个,甚至有经济学家还专门跑到监狱里去,让真正的囚徒玩了囚徒困境的游戏 [2]。这些研究的结果高度一致:有一半儿、甚至一半儿以上的人选择做好人。
难道这些人都是非理性的吗?
一个解释是这些人的确有点非理性了,因为他们玩这种游戏都还不够熟练。我们说了,人在做熟悉的事情的时候通常是相当理性的。比如有实验证明 [1,3],如果让一群人连续跟不同的对手玩过几把囚徒困境游戏,他们的行为就会趋于理性,会更多地选择背叛。这就好像在社会中见识了人性之恶,会把人变得成熟一样。
但有意思的是,如果让固定的两个人连续玩比如说100把囚徒困境游戏,他们会大量地合作,一直到最后几轮才开始互相背叛。
这似乎容易理解,我们在熟人面前总是做好人。但是,简单的博弈论分析并不支持这个做法!这个现象,曾经是一个著名的悖论。
然而节目中的真实情况是53.7%的女性和47.5%的男性都选择了合作,他们写下了“朋友”。
这些人在金钱面前选择了相信一个素昧平生的人。他们宁可被人背叛也不愿背叛别人。他们选择了做好人。类似这样的研究我见过好多个,甚至有经济学家还专门跑到监狱里去,让真正的囚徒玩了囚徒困境的游戏 [2]。这些研究的结果高度一致:有一半儿、甚至一半儿以上的人选择做好人。
难道这些人都是非理性的吗?
一个解释是这些人的确有点非理性了,因为他们玩这种游戏都还不够熟练。我们说了,人在做熟悉的事情的时候通常是相当理性的。比如有实验证明 [1,3],如果让一群人连续跟不同的对手玩过几把囚徒困境游戏,他们的行为就会趋于理性,会更多地选择背叛。这就好像在社会中见识了人性之恶,会把人变得成熟一样。
但有意思的是,如果让固定的两个人连续玩比如说100把囚徒困境游戏,他们会大量地合作,一直到最后几轮才开始互相背叛。
这似乎容易理解,我们在熟人面前总是做好人。但是,简单的博弈论分析并不支持这个做法!这个现象,曾经是一个著名的悖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