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亚历山大二世要废除农奴制?
俄国农奴制开始于15世纪,到17 世纪全面确立在1861年由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下令废除。亚历山大是俄国农奴主的总代表,他为什么要废除农奴制呢?
俄国的农奴占全国人口的90%以上。在农奴制野蛮统治下,广大农奴没有丝毫人身自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多次举行起义,反对农奴主的残酷压迫,正是在农奴斗争的推动下,俄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到19世纪上半期,在农业中普遍实现了机器生产,在工业中,机器也在许多部门代替了手工劳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形成。但是,农奴制的存在成为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废除农奴制成了俄国历史发展的要求。俄国农奴制的废除走的是一条自上而下的改良主义道路。
1853年,沙俄为了同英法争夺中近东地区,挑起了克里米亚战争。战争进行了3年,落后的农奴制俄国被打败,促使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农奴起义和骚动到处发生。同时,国家财政赤字迅速增加,沙皇统治陷入严重危机之中。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如赫尔岑、杜勃罗留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等都起来抨击农奴制度。1856年,在内外交困中上台的亚历山大二世深感农奴制无法继续维持,他对贵族们说:“现行的农奴制不能不改。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要比从下面自行废除来得好。”
1857年1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召开了农民事务机密委员会,亲手拟定农民解放方案。但是各地农奴主为维护自已的利益,对方案吵吵嚷嚷,莫衷一是。1861年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农奴制改革法令并签署了改革农奴制的特别文告。其中包括《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的一般法令》、《赎地法令》等17个文件。在这些法令和文件中宜布,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农奴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但农民取得份地和宅旁园地时,须向地主和政府交纳高额赎金。
结果,地主占有大量土地,而农奴在“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千二净”。为便于统治这些“自由”的农民,把农民组织在原有的村庄中,实行连保制,设立由地方贵族担任的调停吏,防止农民造反。到1866年,解放农奴的法令推行到全国各地,共解放1100多万农奴。俄国农奴制基本废除了。
废除农奴制在俄国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此后,俄国进入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时期。但是,由于这次农奴制改革是自上而下进行的,在俄国保留了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沙皇专制制度这些封建制成份,因而到19世纪末,俄国发展成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