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曾国藩传》——张宏杰著
展开全部
要读这本书还是在一次晚餐时,一位在事业上尚有成就的年轻人,当初在他有要放弃学业的念头之际,有个人推荐了这本书给他,影响至今。而推荐这本书的人正是他的老师,我的师母。师母是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学术严谨,为人低调谦逊,有小家碧玉的女性独有的气质,看人也有独到的眼光,一直是我心里的榜样。因此,上网买书,花了整四天的时间翻阅了这本书,加之听了百家讲坛南京师范大学郦波先生对曾国藩事迹绘声绘色的讲解,多少写一下自己对这一历史伟人的评价和他为人处世的感悟。我以分总的形式来写如下几个点:
一. 考场——官场——战场
著书者常以愚钝和笨小孩等词来形容少年时期的曾国藩,从14岁开始准备科举考试,连续考了六年未中,在第七年头也就是他的父亲曾麟书考了16年才中秀才的第二年,曾国藩金榜题名了。读到这我想的更多的是这个小孩虽天赋不如别人,却有着非凡的定力和毅力,屡次未中却能屡次再战,这一定受家庭观念及教育的影响,但更多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约束和自省。他之所以能在第七个年头考中,也是因为能在父亲的教育基础上对之前六次的失败进行了深刻的总结,找到如何来面对下次考试时遇到的问题。不畏失败带来的冷嘲冷语,能在极端打击下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继续前行,预示了他这一生注定是不平凡的一生。秀才之后,一直晋升到翰林院都顺风顺水,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外是因为之前最简单的秀才考了那么多次,而越往上倒变得容易了,这就要说到中,说明他找到了应试的方法,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做到对症下药,适时的分析考试情形,不再像以前太死读书。到这,求学之路且告一段落,开始了官场之路,总觉得曾国藩这条路对国家而言是莫大的幸事,对个人而言却是莫大的不幸,自我牺牲成就了国家,国家却辜负了曾国藩。从年轻时的孤芳自赏,自诩清高到后来的‘同流合污’,对他来说是种成长,自我反思后的结果,曾国藩的目标不是做清官而是为国家做大事的人,你的存在本身就是大清王朝的荣幸。说到战场,一介文官从自发的创建湘军的那天起,就注定他要在中国历史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不懂带兵打仗,不懂战术,不懂怎样获得军事器材,全部从零开始,看书,动用自己最大的权限,目的只有一个,要让湘军活下来,第一次与太平军的交战必须是赢家。他做到了,并且附赠上第一次投河自杀的懦弱。其中有自己对咸丰皇帝的隐忍与文字的交战,也有灰心意冷的靖港小战,这一年他44岁。从他后来多次交战的过程,我更多的是对这个王朝的失望,多心的咸丰和慈禧怎有资格在那样的高位上,简直就是历史上的侮辱,一次次的限制曾国藩的应战对策,导致错失良机,不免心凉。
30岁开始正式做官,年轻气盛,一路高升。从翰林院检讨一职到礼部右侍郎,十年七迁,连跃十级,创造了道光朝的记录。这十年,也只有这十年,相比之下是他最顺风顺水的十年。享年62岁,回顾这个王朝在这62年中无一日消停之日,而他,也无一休息之日。对国家的忠诚可谓‘古今完人’功比周公孔孟,名垂万世千秋。
二.写日记。每天要写日记,为什么要写?为了自省。写些什么?对一天的反思。他这一行动从三十岁开始,从未间断。一天不落的记录,给了后人一笔巨大的财富。一写就是几十年,一写也做了几十年,言语行动一致,慢中求稳,稳中求胜,成就了他做事的风格。
三.学做圣人,儒家精神。他从一介书生起家,创建军队,统帅群雄,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大倾,使中国传统文化免遭彻底毁灭的命运,使清王朝的生命又延续了六十年,其功不可谓不大。
他说:‘’学于古,则多看书籍;学于今,则多觅榜样。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对人要诚,对事要真,会看人会用人更要成就人。这话于我,受用一生。不论如何,曾国藩用一生捍卫,守护了自己珍视的文化和信仰,他死在了补天填海的路上。曾国藩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人的意志利所能达到的高度,同时,也证明了一个人意志力的局限。他无望的努力在人类精神征途上,竖起了一座令人不得不肃然起敬的丰碑。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