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的礼仪修养

 我来答
爱之翼17
2022-07-27 · TA获得超过94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9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2万
展开全部

  礼仪修养是一个人全部品德的基础,不礼貌不文明的行为,既不利于孩子自身的发展,也将严重危害孩子的品性,在生活中受欢迎的人,往往是那些有礼貌有教养的人,他们也有较好的发展机会与人际关系。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怎样培养孩子的礼仪修养的知识,欢迎阅读。

  有教养的人10大特征

  一、守时

  二、谈吐有礼有节,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总是先听完对方的发言,然后再去反驳或者补充对方的看法和意见。

  三、态度和蔼:对话时,望着对方的眼睛,保持注意力集中;而不是翻东西,看书报,心不在焉,显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四、语气中肯:言语柔和,语气适中,避免高声喧哗。

  五、注意交谈技巧: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看法,即使自己不能接受对方观点,也不直接反驳,而是陈述己见,分析事物,讲清道理。

  六、不自傲:

  七、信守诺言:

  八、关怀他人:

  九、大度:

  十、富有同情心:

  以下就父母常碰到的几种状况或困扰,提出建议,帮忙孩子学习对外礼仪。

  带孩子出去做客应注意什么事?

  父母可在家里和小孩玩扮家家酒的游戏,透过不同角色的饰演,让小孩会学一对一的情境与对话:

  ·主人门开了,要先问好。

  ·主人请了,才能进去。到里面不能像在自己家里,到处乱跑或随便翻东西。

  ·主人招待餐点时,要说谢谢。

  ·大人在谈话时,小孩不能打断或插话。

  ·如果主人家中也有小孩,则可带些玩具,和小主人一起分享。

  ·离去时,必然要对主人表示感谢之意,也要提醒小孩,不能私自带走别人的玩具或物品。

  有时让小孩也当当小主人,让他们明白当主人的辛苦,也让他们看到不同客人的好坏,久了自然会明白该如何当个好客人。同时,也能在过程中学到分享的精神与乐趣。

  ·如果想让孩子在一些正式的家庭或者朋友聚会当中表现出与父母合作的态度,那么做父母的要提前做到以下几点:

  ·尽可能地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直接去与别人接触,不要由父母决定他应该和哪些人在一起,应该给大家唱歌还是背诗。

  ·平时多多与亲戚朋友们相互通信、通话联络,可以使他们了解到你的孩子逐渐长大了,懂事了,以免将来聚会的时候还把他当小宝物对待,送给他天线宝宝,而不是他喜欢的自己组装的四驱车。一旦孩子感觉到被小看了,他就会很不高兴的。

  ·让三四岁的孩子与亲戚朋友们多接触多来往才能使他们相互更熟悉,他们的关系也更亲密。孩子们都是短期记忆,即便是最亲爱的妈妈,如果一年不见面,再看见妈妈的时候孩子的反应也是冷淡、疏远的。

  ·相互交换礼物。每逢生日和节日的时候,礼物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它能够使家庭或朋友之间更亲密。孩子可以准备自己亲手做的礼物。

  ·制作家庭相册。把爷爷奶奶、姑姑叔叔,还有姥姥姥爷、舅舅家的照片整理摆放好,让孩子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孩子看到人不叫该怎么办?

  见到人问候,的确是最基本的礼貌,但似懂非懂的小孩却不是每次都乐意这么做,因此常让一旁的大人着急,如果是碰到殷殷期盼的爷爷奶奶,恐怕就更糟。

  亲职教育专家董媛卿建议父母放轻松,因为小孩没和长辈住在一起,感情不够,叫不出来很正常。但有方法可循,养成小孩见人打招呼的习惯。

  首先,在见面前,必然要先告诉孩子“待会儿会见到什么人”、“要如何称呼”,以及“该说什么”,让他们有心理准备,甚至可先练习一下。

  见了面,要留时间给小孩叫人,而不是大人忙着说话,突然间,发现小孩还没打招呼,就急着催小孩,结果愈催愈糟。一旁的大人该做的是鼓励,鼓励他们把先前练习过的说出来,如果真是害羞,一时怯场,让小孩点点头,笑一下也可以。

  回家后,则要大大赞赏小孩今天所做的事。例如,“你今天叫爷爷奶奶,叫得很大声很好。”甚至,可买点小礼物送他们。小孩其实都很精,当他发现嘴甜可让大家都开心,又可得到奖赏时,他会很乐意去做这件事。

  孩子们参加成人的正式聚会,父母要注意什么?

  除了这些亲戚朋友间的聚会外,还会有一些很多陌生人参加的重大场合。在这些比较正式的场合,通常要有正规的仪式、成年人之间的交谈、很多的等候,这些恰恰都是孩子们认为很无聊的事情,也是他们难以忍受的事情。当孩子们感觉到很无聊,或者无所事事的时候,他们就会调皮一下,甚至胡闹一番。因此,父母要想措施让孩子总有事儿做,比如给孩子带一本画册、故事书,或者蜡笔和纸。

  如果孩子事先知道了将有哪些仪式和活动,他就不会产生压迫感,反而会表现得很合作。最好能够找到可以让孩子们单独活动的区域,以远离成年人的那些“枯燥”的活动。

  另外,服装也是一个影响孩子情绪的重要因素。穿衣不舒服、不随便,或者穿了一件从没穿过的衣服样式,都有可能使孩子的情绪变坏。所以,提前一个星期先让孩子试穿一下,过几天再穿一次,让孩子慢慢适应和接受这套衣服。如果孩子坚持穿他喜欢的旧衣服,那么父母就答应给他带着,仪式过后就给他换过来。父母还要给孩子带一些饼干类的甜食,以免让孩子饿着肚子等着漫长的仪式结束。

  如果活动中有正式的午餐或晚餐,最好先在家里教给孩子最基本的用餐礼节:嚼东西的时候要闭上嘴,把餐巾放在腿上。但是,在用餐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能当众再去指导孩子应该怎样做。否则,父母的话会使孩子感觉很难堪,有一种压迫感。

  如果你的孩子很害羞,你就要带他提前到达会场,以免一下子要面对满满一屋子的人。

  如果孩子坚决拒绝拍照,就只好看他高兴的时候给他抓拍了。让孩子坐下来并且面对镜头微笑和大家一起合影是父母最希望的,但也是最难以实现的。

  如果在你们精心的准备工作后,还是出现了一些“小小的灾难”,父母必然要保持幽默感,使自己冷静,可以给孩子拍照或者摄下来这些“不和谐的小插曲”,作为永久的纪念。

  孩子在公共场所吵闹不休怎么办?

  没几个父母能忍受孩子在大庭广众红着脸大声尖叫或哭闹,甚至赖在地上不走,如果又有旁人的眼光,就更难堪了。

  美国幼儿教育专家夏毕罗博士在《完全教养手册》一书中解释,这代表孩子知道他可以在公共场所赢得你的注意或妥协。立刻给孩子想要的东西或贿赂他们,将在未来付出更大的代价;而立即的打骂,也只有短暂的效果,并不能教会小孩在公共场所应有的礼仪。

  但还是有几个方法可帮忙小孩学会自我控制。

  事先预防还是最主要的关键。外出前先告诉孩子,这趟外出的目的是什么,让他们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出门前,也要先跟孩子说好规则,确定他们都明白,并问他们是否能遵守。

  到了外头,这些规则必然会被打破,但大人要耐心地提醒与纠正,直到小孩遵守。

  但大人也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例如,小孩在超市不断奔跑吵闹,屡劝无效时,可问他:“你是要平静下来,还是要离开?”如果还是不从,就在冷静不生气的状况下,带他们回家,千万不要舍不得选好的物品。让孩子清楚明白,除非在公共场所表现得宜,否则不能再出门。

  下次出门前,可再和小孩谈一次,是否了解这些规则,能不能遵守;如果不能,就把小孩托给其他朋友,大家按需要轮流外出购物,这样也能让小孩学会自我控制的重要。

  还有一些小技巧。例如,别在吃饭前或午睡时间带小孩出门,因为那会让他们更兴奋,难以控制,等小孩吃饱睡足了,大人也比较轻松。还有,行程别排得太紧,过度刺激小孩,年幼的孩子逛一个购物中心就累了,千万别再去别的地方。

  如何带孩子去餐厅吃顿好饭?

  带孩子出去吃饭或聚餐,也得做“预防”工作。出去前,先跟小孩说明状况,像是到餐厅不能大声喧哗,会坐在高脚椅上,爸爸妈妈会为他带个百宝袋,里面有他喜欢的东西,像是画笔、画纸、图画书、相本或小玩具。

  等餐时,可先为小孩准备小点心,或带他们四处走走,缩短坐在高脚椅上的时间,看看餐厅周围的摆设或环境,让孩子有点乐趣。用餐时,别一口气就把孩子喂饱,而是和大人进食的速度差不多,否则小孩一饱就精力充沛,很难再坐得住。

  在这过程中,还可从百宝袋里捞出好玩的东西吸引小孩。像是拿出有很多图片的绘本,让小孩一页一页的翻,绘本比其他玩具更适合带到餐厅,因为它不容易掉落一地。

  也可拿出家里的相本,小孩喜欢看自己的照片,边看还可以边问他:“这是在哪里拍的?”“那天做了什么事?”相簿不该放在柜子里喂蚊子,而是该常常拿出来看,外出用餐就是最好的机会,让小孩回忆,沉浸在愉快的`情绪中。

  如果餐点餐盘都收走了,还可以拿出画纸和画笔给小孩涂鸦,但大人要欣赏赞美,让他想画下去。

  大人讲话,小孩一直插嘴怎么办?

  全美知名的心理咨询专家理察.卡尔森博士曾在《别为小事抓狂指南──父母篇》的书中建议父母,如果碰到这种情况,要先心平气和的告诉小孩:“打断别人的谈话是没有礼貌的行为”。

  但也要谨守原则,千万别在孩子插嘴时回应他们的要求,否则他们会不断重覆这可得逞的行为,尽管你已说了上百遍的:“这是不礼貌的。”

  但在你的谈话告一段落后,要主动问孩子:“亲爱的,你想做什么,我现在可以来帮你。”让小孩明白,这时候才能听他说话,满足他的需要。

  另个好方法是与孩发展一套默契。比如说,当你与人交谈时,他可以跑来捏你的手,表示他有需要,而你也可以轻轻回捏一下,表示你知道了,会尽快来处理他,在这平静的默契中,教他学会尊重大人的谈话。

  如何教会小孩说、“请”、“谢谢”、“对不起”?

  所有的幼儿教育专家都认为,要小孩养成这个好习惯,父母得以身做则。

  像小孩如果常听到爸爸妈妈用“请”字与人沟通,自然而然会明白它该怎么使用。日本儿童生活研究所所长石井哲夫在《如何培育第一个孩子》一书中提醒父母,如果希望小孩有个良好的说话习惯,就要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说“请”、“谢谢”、“对不起”,因为这都是保持人际关系的良好基础。

  从事幼教工作的王永弘就举自己为例,他每天早上开车出门,会主动跟车库管理员问好、说谢谢,久了他发现,女儿竟然跟他做同样的动作,会挥着小手说:“谢谢,再见!”王永弘开心地形容,他从来没教,是潜移默化的结果。

  小孩口出恶言或说话不妥该怎么办?

  “你是猪,你白痴”、“叔叔,你的嘴巴好臭”、“妈妈,这个新娘好丑”。当这些话冷不防从孩子的嘴巴出现时,爸爸妈妈窘得想钻进地洞里。

  理察.卡尔森在《别为小事抓狂指南──父母篇》书里说:“其实,孩子所说的话通常不代表他想要故意侮辱或伤害别人。”

  但要避免出糗,父母要做的是持续教导适当的行为。因为,“当孩子再大一点时,需要学的不再只是请和谢谢,而是以正确的态度处理和成人的关系,”理察.卡尔森提醒。

  比如说,孩子在婚宴上当着新娘面说她很丑,妈妈可在事后告诉小孩,不必然要当场、马上把所有的感觉讲出来,如果只想说给妈妈听,附在耳边说就好。

  也要教小孩将心比心,体会别人的感受与反应,可问小孩:“如果别人也这么说你,你会不会很难过?”如果会,就不要这么说。也提醒小孩,常常说这种话会得罪人,没有人喜欢跟他做朋友。

  假如是口出恶言,则可用引导式的问句和他讨论,“你必然要用这个字吗?”、“要不要换个字来形容你的感觉?”和小孩讨论他的情绪感觉,教他、建议他用使其他文雅有礼的字,会比纯然的斥责更有效。

  如何教小孩说好话?

  网路上曾有个笑话,一个每天要骑脚踏车送小孩上课的妈妈,有一次为了小孩的一句话兴奋不已。原来,是小孩在上学途中,附在她耳边说:“妈妈,你内向贤淑。”过了好多天,她才搞清楚,原来是小孩发音不清楚,把“逆向行驶”说成“内向贤淑”,但已经让妈妈高兴好几天。

  也有个刚刚丧夫的妻子,每天以泪洗面。有一天,4岁大的女儿居然对她说:“妈妈,你不要再哭了,爸爸如果知道了会很难过,他喜欢看你笑。”她这才惊觉到,自己该振作起来。

  的确,小孩的赞美或好话,常常在最恰当的时刻发挥最好的效果。幼教专家都建议,教小孩从小说好话,不只是赞美别人,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关怀人、安慰人的能力。

  当然,父母的身教还是最重要的,如果爸爸妈妈常讲好话赞美人,小孩的嘴巴也比较甜。如果父母严苛批评,小孩也难说出好话。

  除了身教,父母也可善用童书绘本。因为绘本里有许多故事比喻,还有许多人物角色,足以启发他们的同理心、同情、怜悯与爱心,比讲道理更容易培养孩子温柔关怀的能力。

  诚如斯宾赛所说:“礼仪训练最终的目的,是要向孩子传递出“对人的需要关心以及学习合作”的精神。”从基本的打招呼问好,到习惯说“请、谢谢、对不起”,或更进一步的说好话赞美人,都是培养孩子学习文明礼仪的好方法。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