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的技巧

 我来答
学海语言教育
2022-08-09 · TA获得超过5579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90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37万
展开全部

  导语:英语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富有艺术性的课堂提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一、提学生能回答的问题是问题设计的前提

   1.提问的指向性要明确

  教师在提问时要陈述严密、清楚,为学生思考指出明确的焦点和方向,切忌模棱两可。不能过于笼统,虚无缥缈;也不能含糊不清,主旨不明。语言要简练、明了,否则学生就不知道朝哪个方向回答。

   2.提问要有适当的坡度性

   (1)设计的问题要做到“低起点,高要求”,层层深入,抽丝剥茧,一步步抵达事物的本质。

  例如在学习Windy Weather时,有教师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先观看一段有关三种风的视频录像,提问:What are they? What can you see when there is a gentle wind/a strong wind/a typhoon? What should we do when a typhoon is coming?

  学生通过看录像,对三种风有了初步的认识。再通过回忆,回答在三种风中看到的不同景象,最后根据以往的知识和自己的想象,回答当台风来临时,应该做些什么。也就是说,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达到“跳一跳,能摘到”的效果,不能“一步登天”,否则学生会觉得太难,无法回答。

   (2)设计的问题要使教学环节间的衔接润滑顺畅,将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顺利转移。

  如教学七年级上册Unit8 The fashion show时,让学生先观看一段小学生时装表演的视频,然后这样设计:Did you take part in any performance in your primary school? Did you watch any fashion show? 以一种非常自然的方式导入本课话题,学生会将课文内容与之前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更容易地理解课文,注意力也转移到本课的重点内容。如果教师做不到这一点,提问就失去了目的性和针对性,大大增强了随意性,不仅会使各个课堂环节缺乏衔接,而且容易使学生思维脱节,跟不上教师的“节拍”,影响正常的教学进程。

   3.提问后要有适当的停顿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有的教师向学生提问,没有停顿,马上就请某一位学生回答。这样的提问是没有效果的,因为从教师提出问题信息到学生接受信息、思考并组织回答肯定需要一定的时间,教师提了一个问题,没有思考间歇,学生没有时间思考,没有思考的结果,要么学生回答不出来,要么回答错误,严重背离提问的初衷。

  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后,应该根据问题的类型和学生的基础给予学生合适的准备时间,适当控制提问的等候时间,一般来说封闭式问题的准备时间可以短暂一些(一般为3-5秒钟),开放式问题的准备时间可以稍长一些(10秒钟左右)。

   二、提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问题是有效提问的重点

   1.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挑战性

  实践证明: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就会因为缺乏挑战性而失去思考与回答的热情。有些教师因上课习惯,在导入或教学过程中喜欢问类似问题:Hello,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What day is it today?等,并且每节课都用。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难以激起学习兴趣。教师所提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多一些能深化主题,涉及解释、分析、综合、推理等复杂的认知过程,描述性、归纳性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如(1)How many restaurants are there in the picture?(2)Which restaurant will you choose to go to?Why?显然,后一种问题的设计更能启发学生的心智,更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而更有意义。

   2.教师设计的问题的答案要有开放性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多说敢言,主动质疑,这是培养学生学习热情的最好途径之一。所以,教师可提一些发散性的问题,使学生的思路从一点发散到四面八方,突破思维定势的局限,重新组合已有知识经验,找出新的答案。如请学生就“I’m not sure”的回答设置问题,他们将会设置几十种情景。教师不能唯“标准答案”是从,排斥异己思维,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兼顾性

   (1)提问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问题的设计要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力水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难易适中、要求不同的问题,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语言优势和智能强项,使他们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和增强自信心,亲自感受参与和成功的喜悦。因此,问题的设计不能出现“遗忘的角落”,要面向全体学生,问题要有层次感和针对性,兼顾所有的学生,对于一些不愿开口或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或基础较差的学生,可多用Yes or No问句、选择疑问句、True or False判断题形式,并适当给予一点提示;面对中等生,多选择when,what,how,where,who等特殊疑问句,以此鼓励。

   (2)提问要兼顾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设计问题时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课程的特点,巧妙地利用教材,寻找合适的切入点,有意识地设计问题,促使学生发挥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如在做练习的时候,当学生遇到一些成语或者习语,很感兴趣时,教师就根据实际情况提问:Do you know any proverbs in your daily life?If you know, you may say in Chinese or English,Ok?

  于是学生一人一句,很快就说出了几十条成语、习语乃至名人名言,英汉兼有。教师接着说:“If you want to know more English proverbs,pleas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things in your daily life。”接着教师又问:“Do you know the ad:Just do it! Where can you find it?”结果学生在一位同学的NIKE T-Shirt上找到了Just do it,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收集名言的兴趣。这样的提问简洁明快、自然贴切,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且参与面大,学习气氛十分轻松,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4.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要有真实性

  教师提问后,要针对学生的回答作及时的反馈和恰当的评价,切勿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或草草了事。若学生对了,应当毫不吝啬地给予这样一些评价,如“You did a very good job.”“Well done!”“Very good.”等。若学生对问题作出不完善的回答,教师可用亲近、微笑、点头等鼓励性的方式启发学生答题,回答出来可以给予其适当的鼓励。

  若答不出,则可以让其他学生补充。千万不能无论学生答案正确与否,统一给予模式化的正面评价,如“Good!”“All right!”等,或只说缺点不说优点,或评价含糊叫学生如坠云雾,摸不着头脑。这些都是不重视课堂反馈和评价不客观的表现,也是对学生不负责的表现。学生需要知道自己的答问究竟是值得称赞还是有待改进,或是应当纠正。教师应该在不挫伤学生学习兴趣和自尊的前提下,把对该回答的真实感受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倾听自己的回答,师生共同融入交流的情景中,同时让学生觉得教师的评价有权威性。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