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此词传颂千古,被称为词史上的一座丰碑,受到苏轼盛赞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从古至今,“文人相轻”似乎成了习以为常的事情。因为谁的文采高,谁的文章好,事实上真的难以比较。就比如唐代的李白和杜甫,宋代的苏轼和辛弃疾,你能说谁好谁不好呢? 实际上,真正一流的文人之间,很少相轻,反而惺惺相惜,就像元稹和白居易,王安石和苏轼。
这些一流的文人,往往天赋很高,因此常常表现得很自信,很有包容心,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点。 在宋代词坛,柳永的词虽然非常流行,受到很多普通老百姓的喜爱。可是,对上流文坛的人来说,他的词是非常鄙俗的,是难登大雅之堂的。然而,苏轼却非常欣赏他。
对柳永的词作,苏轼给予了很高评价。其中, 有一首词不仅受到苏轼盛赞,还被称为词史上的一座丰碑,传颂千古。 这首词就是词坛的一首千古名篇《八声甘州》。让我们走近它:
什么叫慢词? 在五代和北宋早期,词多是小令。到了柳永,才开始发展出可以铺叙开来的比较长的词,即“慢词”。所谓“慢”?既包括音律上的缓慢,也包括结构的反复壮大。慢词的出现在整个词史上是一个非常大的改变,影响到后来戏曲的发展,因为它可以叙事、铺排了。
这首《八声甘州》是苏轼很喜欢的作品。他曾经说:“人们都认为柳永的词很俗,但“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句,却“不减唐人高处”。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一流的创作者,常常会赏识另外一个好的创作者。虽然苏轼和柳永很不同,无论个性还是创作风格,但苏轼却非常欣赏柳永。
其实,这首《八声甘州》在柳永的词当中最受赞赏,被称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与苏东坡的评价有很大关系 。上片首句“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很有气势。秋天的黄昏,潇潇细雨从天空中洒落到江面上,极有感染力。而“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更是非常精彩。
词人用一个“渐”字带出三个连句,就好像是电影里的蒙太奇画面,把告别时那种肃杀的感觉形象地表现了出来。紧接着,“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在这里,请大家注意,他用的“红衰翠减”。在古典诗词中,很少有诗人用“衰”去形容“红”。红色衰败了,绿色减少了,其实是在讲秋天花凋落了,叶子也掉了。
柳永的用字真是非常特殊,用了很多时候民间流行歌曲中十分活泼的字。所以,我们应该从流行歌曲的角度去看柳永,看他的用字,看他对于后面词坛的影响。可是,上层的士大夫阶级不太会用“红衰翠减”,因为它太直接,太俗气了,完全是口语化的语言。
最后,“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一句,写得十分深情婉转。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是从古至今的词人都苦苦思索的一个宇宙人生哲理。在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是那么短暂。一句“无语”,即“无情”,又“无奈”,之意,写出了词人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下片,“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貌,归思难收 。”词人离家很远了,回不去,可是他又很想家,没有办法抑制自己对家的思念,所以不敢登高临远。“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他自己也有些感叹:自己这么多年来到处流浪漂泊,这样子折磨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们从这首《八声甘州》中可以看到柳永的词里有非常惊人的“流浪意识”。柳永常年漂泊,在不同的地方帮人家填词、写曲,以此赚一点钱,真的变成了“大众歌手”或者是填词者的角色,就像现代社会中的一些流浪歌手。这种流浪的概念,在他的词里经常出现。
“ 想佳人妆楼题望 ”,词人想念某个女子——大概柳永无论到何处,都会有女子爱他,会在楼上眺望,思念他,希望他回来。“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好几次都误以为他回来了,到船接近的时候才发现不他。柳永耽溺在自己的多情里,觉得多情才是生命的美好形式,同时也是对方生命的美好形式。这一点与苏轼太不一样了。
词作结尾:“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惩凝愁 !”这位佳人每次都误以为柳永要回来,却总是失望,大概也有一点恼怒,有一点抱怨;可柳永说她一定不知道,自己不管在天涯海角,也是依靠着栏杆正在发愁。这样的场景,每一位经历过思念的人应该都深有感触。
这里面的思念是双重的,佳人思念他,他也思念佳人,可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办。由于他到处流浪,他的思念总是很多很多。 在柳永身上,思念和流浪变成了一对矛盾,难以调和。在他的很多词作中,他的流浪和思念、眷恋形成了一股拉扯的力量,让他痛苦了一生。
这些一流的文人,往往天赋很高,因此常常表现得很自信,很有包容心,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点。 在宋代词坛,柳永的词虽然非常流行,受到很多普通老百姓的喜爱。可是,对上流文坛的人来说,他的词是非常鄙俗的,是难登大雅之堂的。然而,苏轼却非常欣赏他。
对柳永的词作,苏轼给予了很高评价。其中, 有一首词不仅受到苏轼盛赞,还被称为词史上的一座丰碑,传颂千古。 这首词就是词坛的一首千古名篇《八声甘州》。让我们走近它:
什么叫慢词? 在五代和北宋早期,词多是小令。到了柳永,才开始发展出可以铺叙开来的比较长的词,即“慢词”。所谓“慢”?既包括音律上的缓慢,也包括结构的反复壮大。慢词的出现在整个词史上是一个非常大的改变,影响到后来戏曲的发展,因为它可以叙事、铺排了。
这首《八声甘州》是苏轼很喜欢的作品。他曾经说:“人们都认为柳永的词很俗,但“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句,却“不减唐人高处”。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一流的创作者,常常会赏识另外一个好的创作者。虽然苏轼和柳永很不同,无论个性还是创作风格,但苏轼却非常欣赏柳永。
其实,这首《八声甘州》在柳永的词当中最受赞赏,被称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与苏东坡的评价有很大关系 。上片首句“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很有气势。秋天的黄昏,潇潇细雨从天空中洒落到江面上,极有感染力。而“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更是非常精彩。
词人用一个“渐”字带出三个连句,就好像是电影里的蒙太奇画面,把告别时那种肃杀的感觉形象地表现了出来。紧接着,“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在这里,请大家注意,他用的“红衰翠减”。在古典诗词中,很少有诗人用“衰”去形容“红”。红色衰败了,绿色减少了,其实是在讲秋天花凋落了,叶子也掉了。
柳永的用字真是非常特殊,用了很多时候民间流行歌曲中十分活泼的字。所以,我们应该从流行歌曲的角度去看柳永,看他的用字,看他对于后面词坛的影响。可是,上层的士大夫阶级不太会用“红衰翠减”,因为它太直接,太俗气了,完全是口语化的语言。
最后,“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一句,写得十分深情婉转。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是从古至今的词人都苦苦思索的一个宇宙人生哲理。在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是那么短暂。一句“无语”,即“无情”,又“无奈”,之意,写出了词人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下片,“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貌,归思难收 。”词人离家很远了,回不去,可是他又很想家,没有办法抑制自己对家的思念,所以不敢登高临远。“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他自己也有些感叹:自己这么多年来到处流浪漂泊,这样子折磨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们从这首《八声甘州》中可以看到柳永的词里有非常惊人的“流浪意识”。柳永常年漂泊,在不同的地方帮人家填词、写曲,以此赚一点钱,真的变成了“大众歌手”或者是填词者的角色,就像现代社会中的一些流浪歌手。这种流浪的概念,在他的词里经常出现。
“ 想佳人妆楼题望 ”,词人想念某个女子——大概柳永无论到何处,都会有女子爱他,会在楼上眺望,思念他,希望他回来。“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好几次都误以为他回来了,到船接近的时候才发现不他。柳永耽溺在自己的多情里,觉得多情才是生命的美好形式,同时也是对方生命的美好形式。这一点与苏轼太不一样了。
词作结尾:“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惩凝愁 !”这位佳人每次都误以为柳永要回来,却总是失望,大概也有一点恼怒,有一点抱怨;可柳永说她一定不知道,自己不管在天涯海角,也是依靠着栏杆正在发愁。这样的场景,每一位经历过思念的人应该都深有感触。
这里面的思念是双重的,佳人思念他,他也思念佳人,可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办。由于他到处流浪,他的思念总是很多很多。 在柳永身上,思念和流浪变成了一对矛盾,难以调和。在他的很多词作中,他的流浪和思念、眷恋形成了一股拉扯的力量,让他痛苦了一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