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自己更幸福?

 我来答
感情大使17
2022-06-23 · TA获得超过7044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850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335万
展开全部
什么是幸福?亚里士多德说:“幸福是生命本身的意图和意义,是人类存在的目标和终点。”

由此看来,幸福既非来自眼前欲望的简单满足,也不是将欲望的满足延迟到遥不可及的所谓“未来的某一天”。

我怎样才能判断自己是否幸福?什么是成就幸福的关键?幸福有同样的标准吗?如果有,它是什么呢?我们的幸福与身边的人的幸福有关吗?如果有,那么我们周围的人究竟有多幸福呢?

其实,这些问题很难有确切的答案,即便有,这些答案对提升我们的幸福感也没有什么帮助。

“我是否幸福”这个问题本身就暗示着对幸福的两极看法:要么幸福,要么不幸福。

在这种理解中,幸福成为一个终点,一旦达到,我们对幸福的追求就结束了。实际上,这个终点并不存在,对这一误解的执着只能导致不满和挫败感。

我们永远都可以更幸福。没有人能够在所有时间非常满足而无欲无求。与其问自己是否幸福,不如去探求一个更有助益的问题:“怎样才能更幸福?”

这个问题不但契合幸福的实质,还表明了幸福是一个需要长期追求、永不间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可以终结的句点。

比如:我现在比五年前更幸福;我也希望,5年后的今天,我能比现在更幸福。

要记住: “让自己更幸福”,应该是我们终生追求的目标 。

而想要获得让自己更幸福的方法,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人生的4种幸福模型。

  每在比赛前夕,我都会严格控制饮食。但每次比赛结束,我都会大吃两天垃圾食品,以犒劳一下自己对“吃”的忍耐力。

所以,只要比赛一结束,我就会直奔最爱的汉堡店,一口气买四个汉堡。离开柜台时,我深深体会到了巴甫洛夫的实验犬听到铃声时的感受。

但是,就在我坐下来迫不及待撕开第一个汉堡包装纸并将它放在嘴边的那一刹那,我突然停住了。

这可是我一个月来心心念念的东西啊!我努力思考这是为什么,就在那时,我脑海里形成了所谓的“幸福模型”,我更愿称它为“汉堡模型”。

看着眼前的四个汉堡,我思考出了四种汉堡模型——每种汉堡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正好代表了四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模式。

1.享乐主义型

第一种汉堡是我最先拿起来的汉堡,它虽然口味诱人,却是标准的垃圾食品。 吃它等于享受现在的快乐,却为未来埋下了痛苦。

为及时行乐而出卖未来的幸福人生,这样的人可以被称为“享乐主义型”。“享乐主义型”的格言就是“及时行乐,逃避痛苦”,他们注重的是眼前的快乐,却忽视了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任何负面后果。

他们认为,充实的生活就是不断满足自己各种各样的欲望。眼前的事只要能让自己开心,那就值得去做。正是因为他们只看重眼前,短暂的快乐极有可能会让他们失去理智,跳入欲望的深渊。

享乐主义者的根本错误在于将努力与痛苦、快感与幸福等同化 。

有这么一个研究:

在基本需要被满足的前提下,心理学家付费给一些大学生,对他们唯一的要求就是什么也不能做。

4~8小时后,这些大学生开始感到沮丧,尽管参与研究的收入非常可观,但他们宁可放弃参与实验而选择那些压力大、收入也没这么多的工作。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毕生致力于研究高峰体验和巅峰表现,他曾说过,“ 人类最好的时刻,通常是在追求某一目标的过程中,把自身实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之时 。”享乐主义者的生活完全没有挑战,因此不可能获得幸福。

美国前卫生教育与福利部秘书长约翰·加德纳也说过,“无论在山谷还是山巅,我们生来就是为了奋力攀登,而不是放纵享乐。”

一个放纵自己的人,总会快速感到厌倦与不快,如此循环往复,却不做任何改变。因而,他们无法获得幸福。

2.忙碌奔波型

第二种汉堡口味很差,可里面全是蔬菜和有机食品,食用这类汉堡可以确保日后的健康,但却让食用者吃得很痛苦。这类人与“享乐主义型”相反, 他们只追求未来的快乐,承受着现在的痛苦。

我称这类人为“忙碌奔波型”。 这种人认为此刻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未来的目标,痛苦的过程是获得未来幸福的必由之路。

现实中这类人大量存在,原因何在?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文化造就了这种信念:如果成绩全优,家长就会给我们奖励;如果工作表现好,就会得到奖金。

于是,我们习惯了去关注更远大的目标,却不在意当下的感受,最后导致终生的盲目追求。

我们从不会因为享受过程而得到奖励,我们认为能否达到目标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一旦达到目标后,我们经常会把放松的心情解释为幸福,好像工作越艰难,成功后幸福感就越强。

当我们拥有这种错觉时,就不由自主地对这种生活方式屈服了。不可否认,这种解脱让我们感到真实的快乐,但它绝不等同于幸福,它只是“幸福的假象”。

这种假象来自于压力和焦虑的消除,是无法长久维持下去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与 负面情绪共生的。 这就好比一个人头痛好了之后,他会为头不痛了而高兴。

“忙碌奔波型”的人错误地认为成功即是幸福,坚信目标实现后的放松和解脱即是幸福,因此他们不停地从一个目标奔向另一个目标。

回想一下,你是否在某一阶段,曾忙碌奔波地生活?

3.虚无主义型

第三种汉堡最糟糕,既不好吃也不健康。 如果吃了它,不但现在无法享受美味,日后还会影响健康。

与此类似,有一种人对生命已经丧失了希望和欲望,他们既不享受眼前的所有,对未来也没没有任何期望。我称其为“虚无主义者”。心理学家马丁·赛格利曼将这种心态称为“ 习得性无助 ”。

他的研究中,塞利格曼将实验狗分为三组。在三个地板充电的房间里,第一组实验狗被轻微地电击,在它们旁边有一个开关,只要碰一下,就可以停止电击。第二组实验狗也遭受了电击,但它们没有任何方法阻止电击。第三组实验狗则完全没有受到电击。

过了一会儿,所有的狗都被关进一个大箱子,箱子边上有着很矮的栏杆,接着实验人员开始对它们进行轻微电击。

第一组(曾经被电击但学会了操纵开关停止电击的狗)和第三组(没有被电击过的狗)很快就跳出了栏杆;第二组(之前无法停止所遭受的电击的狗)只是在原地哀号,这些狗就是“习得性无助”的受害者。

在一个类似的实验里,塞利格曼让两组受试者听噪音。第一组受试者有阻止噪音的方法,而第二组受试者则无法阻止噪音。

之后,他再次向两组人播放噪音,这一次大家都有阻止噪音的方法,但先前实验中的第二组受试者却无动于衷,原因就是“习得性无助”。

塞利格曼的实验证明, 人非常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的状态中。所以当失败或无助时,我们经常会选择放弃,甚至感到绝望 。

其实,“忙碌奔波型”、“享乐主义型”和“虚无主义型”的人都犯了同一种错误,那就是坚持自己对于幸福的偏见。

“忙碌奔波型”信奉的是“实现谬论”,即认为只有在实现一个有价值的目标后,才可以得到幸福;

“享乐主义型”的问题在于“快乐至上”,认为只要不断地享受短暂的快乐,就算没有实现目标,也可以得到幸福;

至于“虚无主义型”,本身就是一种谬论,是对现实状况的完全误读,认为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无法获得幸福,这种类型的人最可怜,因为他们连前两种谬论中有限的快乐都感受不到。

庆幸的是,上述三种类型并不是我们全部的选择。别忘了,还有一个汉堡呢。

4.感悟幸福型

第四个汉堡与第一种汉堡一样好吃,并且与第二种汉堡一样健康。我称其为“感悟幸福型”。

那些真正幸福的人,不但能够享受当下所做的事情,而且通过目前的行为,他们也可以拥有更加满意的未来。

他们永远不会问自己“是否应该享受当下的快乐或者未来的幸福”,而是问“如何才能享受当下的快乐以及未来的幸福”。

当然,眼前和未来的收益有时是冲突的,在有些情况下我们确实容易顾此失彼。但 大多数情况下,眼前和未来的幸福是可以平衡的 。

比如: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创造的快乐,而这种快乐也可以帮助他取得好成绩,并且在未来获益。谈恋爱也一样,两人共同享受着爱情的美好,帮助彼此的成长与发展。

同样,当我们从事自己喜爱的事业时,无论是商业、医学还是艺术,我们一样可以在享受的过程中取得事业的进步。

但有一点要切记: 如果企图永远幸福,可能只会导致失败与失望 。

并不是每一件事都可以为我们带来当下与未来的幸福。有些时候,我们确实需要牺牲一点快乐去换取目标的实现,有些平淡或琐碎的付出是无法避免的。

就像为考试而学习、为未来而攒钱、为实现一个目标而超时工作,这些都会带来些许不快,但的的确确可以帮助我们在未来获益。

重点是,即便我们必须牺牲一些眼前的快乐,也不要忘记我们仍然可以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尽可能地发掘出能为当下和未来带来幸福的行动。

通过以上文字,大家会发现:

“忙碌奔波型”是未来的奴隶,“享乐主义型”是现在的奴隶,“虚无主义型”则是过去的奴隶。只有“幸福感悟型”,才能感受幸福、享受幸福。

能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能不能更幸福?答案完全取决于你如何选择。

  1.养成习惯

我们养成习惯,然后被习惯造就。虽然养成习惯通常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保持一个已形成的习惯就相对容易多了。

最优秀的运动员都有自己的习惯:他们知道何时该进行实地训练,之后在健身房进行体能训练,最后做伸展和放松运动。

因为对运动员来说,良好的运动表现是他们价值的最集中体现,所以他们愿意在训练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对大多数人来说,一天刷两次牙是一种习惯,不需要什么强大的意志力。因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他们每天都会主动地早晚刷牙。

我们需要用同样的模式来养成新的习惯,即行为惯性,一旦习惯养成,余下的事情就很简单了。

那么,什么样的习惯能让你更幸福呢?你希望生活发生什么样的改变? 比如:每周运动三次,每天早上冥想15分钟,每个月看两场电影,隔天阅读一些有趣的读物……

每次养成的新习惯不要太多,一两个足矣;另外,在习惯被固定下来之前,不要试图养成新习惯。

就像托尼·施瓦茨说的,“微小的进步,好过野心勃勃却遭遇的失败……不要着急成功会像滚雪球越来越大”。你的幸福也会像滚雪球一样。

一旦你确认了新习惯的内容,先把它们列入你的计划,日日推进,直至养成习惯。 如果我们不把一些活动变成习惯和规律,那我们无论做什么的结果往往不是自然而为,而是被动地生活。你见过多少被动生活还无比幸福的人?

在有规划、有规律的生活之中,我们可以妥善地安排时间,为更好地发掘我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提供时间保证。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把自主性和创造性与这种习惯性行为完美地结合起来,使结果变得更加美好。

当你形成各种各样的习惯时,当你因为习惯的养成而为你带来数不清的美好改变时,你自然会觉得自己越来越幸福。

2.表达感恩

  经常感恩的人,免疫力系统往往更强大。而你要提高幸福感,也要学会感恩,对世界、对周围都是如此。

研究表明,每日把那些值得感恩的事情记录下来的人(每天写下至少5件值得感恩的事),确实在身体上更健康、内心会更幸福。

这些值得感恩的事,可大可小,从一顿美食到与一个好友的畅谈,从日常工作任务到一个有意思的想法,你都可以写下来。

如果每天都坚持记录,你可能会重复列出一些事情,这很好。重点是,在重复之余,为了让你的情感体验保持新鲜,请在每一次把他们写下来的同时,去想象当时的体验和感受。

当感恩成为一种习惯,我们会更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刻,而不会把它们当成理所当然。

在英文中,感恩的第一个意思是“谢谢”,另外一个意思是“它的价值要成长”。就像我们把钱放在银行它会增值、会有利息。当我们每日记录那些值得感恩的事情时,它们带给我们的价值也是不断增值的。

想要获得幸福吗?想要更幸福吗?从表达感恩开始吧。

3.设定自我和谐的目标

追求自我和谐目标的人,通常不但更成功,而且会比别人更幸福。自问一下,哪些是你在生活中真正想做的事,比如人际关系或职业规划等。在每个目的下方注明以下内容:

① 长期目标

这是指基地型的目标,从1年到30年的都可以。这应该是一些有挑战性的、能够让你发挥潜能的目标。

设置这个目标,是为了让我们享受旅途中的快乐,激发我们自身的潜力,实现与否倒在其次。

② 短期目标

这部分是针对分类消化长期目标而制定的。为实现自己的长期目标,你在未来这段时期要如何做?

③ 行动计划

在未来的日子里,你需要做些什么来帮助目标的达成呢?给自己拟订一套行程表,无论是每日还是每周的(即你将要养成的习惯)或是一次性的。

不为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我们就会很容易被外界所影响,转而追求那些很难达到自我和谐状态的目标。

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总是面临两个选择,被动地受外来因素的影响,或是主动地去创造属于我们的自己的生活。

设定完自我和谐目标后,我还有个建议: 成立你的幸福董事会 。

这个董事会里的成员是那些关心你和你的幸福并对你的幸福有着重要影响的人。让他们监督你的计划,并给予及时的建议。同时,你要和他们经常见面,讨论哪里进行得好,哪里还需要更多的努力,以及哪些项目可能需要改进,等等。

信守自己的承诺,坚守自己的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事。这种习惯和惯性的养成需要时间,这也是很多人会失败的原因,而得到他人的协助,则对改变很有帮助。

当然,你也可以成为他人幸福董事会的成员,这样不但可以帮助自己,也可以帮助他人:在协助他人追求终极财富的同时,不知不觉之中,也可以强化你自己的幸福的追求。

当我们告诉他人有关幸福的重要性,以及提醒他们去追求有意义和快乐的活动时,我们自己会更有动力去做这样的事情,也会因之而获得更多的幸福。

4.保持热情

热情,是幸福的动力。在希伯来语中,工作(avoda)和奴隶(eved)两个词的来源相同,绝大多数人都是为了生活而工作,就算在生计不成问题时,本能仍然指挥着我们去工作:我们的使命是追求幸福,而为了幸福我们就必须工作。

然而,不论是生活需要还是和社会法规,都不能阻挡我们体会真正的自由。只有在自己选择的快乐与意义并存的生活中,我们才能感受到自由。

至于我们能否从工作中找到自由,取决于我们是愿意受制于物质财富、他人的期望,还是被自身情感和热情所推动。

《圣经》里说, 发问才会有答案 。所以,在做此类决定前,我们应该先问自己一些问题,只有开始质疑自己,才会去探索和征服自己,才能看到一些以前看不到的事,发现一些以前被遮挡的道路。

在列出一些具体问题后,我们可以挑战自己假设的情景及传统的思考方式:

我工作快乐吗?

如何才能更快乐?

我会为了更快乐、更有意义的工作而辞职吗?

如果我不能离开,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我现在的工作更开心呢?

在某些工作中,为了争取幸福,我们可以对工作进行适当调整。当然,下决心在工作中做出改变,或是寻找新工作可能会让人恐惧,但是一份工作在糊口之外无法给你带来任何幸福感,就的确应该有所改变了。

其实, 要做出改变需要的是勇气,而勇气本身不代表没有恐惧,而是感到恐惧的同时仍然付诸行动 。

一般来说,我们通常会在感兴趣的事情上更努力,而没有热情,动机便会削弱;有了热情,不但动机会坚定,连效率也会提高不少。

所以,为了能够更幸福,不妨试着找到自己的热情所在,并将其付诸行动吧。

其实,任何幸福的生活绝不是源于某一件重大的事情,幸福的生活是积累而成的,无论是那些刻骨铭心的经历还是点点滴滴的瞬间。

想要拥有幸福的生活,想要发挥追求终极财富的潜力,我们首先应该接纳“活在当下”的理念,也就是关注那些日常生活中的细节,那些普通、平常的小事,比如我们可以从与亲人相处、学习新知识以及工作任务中获得意义与快乐。

日常生活中这些快乐的事情越多,我们自然就会更幸福。重点是: 从现在开始!

文:泰勒.本-沙哈尔

编辑:一心正念

图:来自网络(侵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