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在安禄山叛乱中出逃,为何在如此危难之际太子李亨要兵变夺位呢?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杨贵妃的干儿子河东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他带领的叛军以势如破竹之势攻破潼关,危急之中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以及唐朝大臣仓惶逃出长安,当慌乱出逃的大军来到马嵬驿时,唐玄宗之子李亨与当时的龙武卫大将军陈玄礼两人联手发动叛乱,那么在国家危急存亡的重要时刻,身为太子的李亨不但不思要帮助唐玄宗平定叛乱而是选择夺位呢?
其原因如下,因为储君之争李亨与宰相李林甫关系紧张,夺位他便有解决与他长久以来的积怨,李亨看似是在发动夺位兵变,实则是他无奈的自保手段,朝中大臣认为安禄山发动叛乱是唐玄宗一手造成,他的统治地位动摇,让李亨觉得是自己机会来了。
因为储君之争李亨与宰相李林甫关系紧张,夺位李亨便有能力解决与宰相长久以来的积怨
开元二十五年,在李林甫和武惠妃两人的合谋之下原太子李瑛被废杀,时任唐朝当时的宰相的李林甫极力推荐李琩接任为李瑛之后的新太子,但是唐玄宗却想要立年长的李亨为太子,皇帝有意,身为宰相的李林甫自然不敢多言,于是李亨从忠王摇身一变成为储君。
李亨被立为太子,一直极力反对的李林甫开始感受到压力,不过身为宰相,他虽然不敢得罪皇帝,不过对于一个小小的太子他还是不放在眼中的,于是担心未来遭到清算的他不愿意看到李亨羽翼丰满,开始处处针对他,几次三番想要唐玄宗废掉李亨,李亨也感到李林甫对于自己有莫大的威胁,这样一来两人开始互相针对,积怨颇深。但李亨又只是储君手中权力没有那么大,无法完完全全清算李林甫,只能一直蛰伏,终于他等到了机会,在安禄山发动叛乱,无人顾及到他的时候果断发动夺位兵变,因为这是他唯一的机会。
李亨看似是在发动夺位兵变,实则是他无奈的自保手段
前面也说到过,李亨在成为太子储君之前,他只是一个小小的亲王,虽然后来摇身成为太子,但是他的地位也十分尴尬,在朝廷上有反对他的宰相李林甫和后来接替李林甫成为宰相的杨国忠反对,在皇帝面前,皇帝还健在,他又不敢拥有过大的势力,因为这样会引来皇帝的忌惮,自身方面也是小心翼翼,不敢有半点差池,生怕有天自己的太子位置不保,也被唐玄宗废杀。
长期以来的处处小心和如履薄冰自保状态让李亨心中悄无声息的埋下一个造反的种子,只是一直差一个合适的时机,而这个时机终于在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发动叛乱的时候来到,于是他趁机发动夺位兵变,做最后一博。
朝中大臣认为安禄山发动叛乱是唐玄宗一手造成,他的统治地位动摇,让李亨觉得是自己机会来了
白居易《长恨歌》有云“春从春游夜专夜,从此君王不早朝”十分生动形象的说出了天宝年间唐玄宗沉溺于杨贵妃的美貌之中,而荒废了朝政导致政局动荡,让安禄山有机会发动叛乱,于是朝中大臣多有责怪唐玄宗的意思,动摇了他的统治基础,让身为太子却提心吊胆的李亨觉得是自己夺位的大好机会,进而发动了夺位兵变。
总之,一句话,自古最无情是帝王家,太子李亨发动夺位兵变离不开李林甫、杨国忠等人对他的压迫,更离不开唐玄宗李隆基对他猜疑和忌惮,因此夺位也只是他采取的一种自保手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