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唐县的地理环境
行唐县属太行浅山区,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呈阶梯分布,由低山、丘陵、平原三种地貌组成。
最高点为西北部九口子乡与阜平县的界山卧长顶,海拔960米;最低点为东部北高里村,海拔75米,相对高差885米。
1、低山区
团山——黄龙港——秦台——北城寨一线西北部为低山区,面积379平方公里,包括上阎庄乡、九口子乡全部及口头镇部分村庄。
区内有山峰39座,海拔在960~225米之间,山体近东西走向,呈向东倾斜逐步平缓收敛的阶梯状态。
2、丘陵区
北龙岗——赵阳关——上碑——南翟营一线西北部为丘陵区,面积224平方公里,包括北河乡全部及玉亭、上方、上碑、翟营、城寨各乡大部和南桥镇一部分村庄。
区内有山峰6座,海拔225~150米之间。
地势平缓,土层20~50厘米,沟谷埋深2~3米。
土层薄,质地粘重,蓄水能力较差。
3、平原区
北龙岗——赵阳关——上碑——南翟营一线东南部属平原区,面积422平方公里,为新生界第四系太行山前洪积冲积扇黄土平原。
海拔75~150米之间。
质地适中。
行唐县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
东靠沙河,西界磁河,境内有郜河、曲河,还有流域大于30平方公里的6条河(沟):江河、黄龙港、饿公河、库儿沟、龙门沟、庙岭沟。
郜河属沙河支流,为境内最大的河流。
源于县境西北部的西平峰山、鳌鱼山一带,向东南流经县城东折到北高里村东南汇入沙河,途经九口子、口头、上方、城寨、上碑、市同、行唐镇、只里、独阳岗9乡镇71个村。
全长69.4公里,河床宽50-350米,流域面积484.9平方公里。
上游建有口头水库。
水库以下27.6公里,有3条较大支流,河道坡度大,河床窄,岩石 *** ,水流湍急;水库以下38.8公里,有江河等4条支流汇入,河床较宽,多沙滩漫道。
结冰期为12月至次年2月,属季节性河。
汛期洪水很大。
民国28年(1939年)洪水流量高达1865立方米/秒。
沙河:古称派河,为季节性河流,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东北的孤山脚下。
曲河:曾名海子河。
源于行唐北部芦家庄、普塔石一带。
磁河:原名磁水,为行唐、灵寿、正定三县界河。
行唐县处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区。
春、秋、冬三季主要受来自西伯利亚、蒙古冷空气的影响,天气晴朗,光照充足;夏季受南方暖温气候影响,空气湿润,降水充沛。
年平均降水量为450.4毫米。
春季(3-5月),冷热变化无常,气温平均每天上升0.32℃。
1970-1980年,风次占全年风次的41.6%,多为偏北大风。
风雪稀少,降水量(1954-1983年)平均值为50.4毫米。
夏季(6-8月),气温急剧增高,6、7、8月分别平均为24.6℃、26.6℃、24.3℃(1970-1983年)。
偏东南风较多。
降水量占全年的66-77%。
初夏干旱,降水量仅平均8.8毫米。
主要灾害为暴风雨、冰雹、干热风,1970-1983年14年中暴雨89次、冰雹65次,12年有干热风,6年有大旱。
秋季(9-11月),气温变化较快,从10℃降到0℃,一般为32-36天,昼夜温差较大。
降水量占全年的13-18%,主要灾害为低温、阴雨霜冻,1970-1983年14年中,低温连阴雨出现35次。
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干寒少雪,常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潮大风侵袭。
12月至次年2月平均气温分别为-2.2℃、-4.8℃、-1.7℃.极端最低值分别为-19.7℃(1970年12月25日)、-20.7℃(1978年2月12日),降水量仅占全年的2-3%。
2024-10-27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