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清楚清朝的官吏等级?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问题描述:
清朝的官吏比如像巡抚之类的到底要怎么个分法啊?最大的是什么最小的又是什么还有几品到底是怎么个回事呢?
解析:
一、品级(级别)
1、正一品
1)文京内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相当于政治局CW)
文京外官:无
2)武京内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京外官:无
2、从一品
1)文京内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各部院尚书(部长)、都察院左右都御使(最高检查院长)、协办大学士(政治局W员)。
文京外官:加衔总督
2)武京内官:九门提督(卫戍司令)、内大臣。
武京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以下以a表示文京内官,b表示文京外官,c表示武京内官,d表示武京外官****
3、正二品
a: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内务府总管、銮仪使、大理院正卿。
b:各省总督、漕运总督、河运总督。
c:八旗护军统领、(左、右)翼前锋统领。
d:副都统、总兵。
4、从二品
a:内阁学士、散秩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各部院左右侍郎。
b: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c:无
d:副将。
5、正三品
a:都察院左右副都御使、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上驷院卿、大理院少卿、太常寺卿。
b:顺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步军翼尉、各省提学使。
c: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武备院卿、参领。
d: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6、从三品
a:太仆寺卿、光禄寺卿。
b: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参政道。
c: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侍卫。
d:游击、下五旗参领、协领、指挥同知、宣慰使、土游击。
7、正四品
a:通政使司副使、鸿胪寺卿、大理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都察院六科给事中。b: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盐法道、副使道。
d: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土都司、兵备道、代本。
8、从四品
a: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光禄寺少卿、国子监祭酒。
b:知府、土知府、都转盐运使司运同、参议道。
c:城门领、包衣护军副参领、包衣骁骑副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
d: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9、正五品
a:各部院郎中、太医院院使、左右庶子、佥事道、钦天监监正。
b:直隶州知州、同知、土同知、顺天府治中、奉天府治中、监掣同知。
c:步军副尉、步军校。
d: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抚使司同知、千户、宣慰使司佥事。
10、从五品
a:鸿胪寺少卿、各部院部外郎、翰林院侍讲、翰林院侍读、詹事府洗马。
b:各州知州、都转盐运使司副使、土知州。
c: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骁骑参领、下五旗包衣参领。
d:副千户、宣抚使司副使、招讨使、安抚使、长官司长官使、河营协办守备、守御所千总。
11、正六品
a:太医院左右院判、内阁侍读、左右中允、主事、都察院都事。
b:京府通判、土通判、京县知县、通判。
c:蓝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护军校、前锋校、鸟枪步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d: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招讨使司副使、长官司副长官、百户、土千总、门千总、营千总。
12、从六品
a: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
b:土州同、州同、运判、理同。
c:内务府兰翎长、六品典仪。
d:盛京游牧副尉。
13、正七品
a:内阁典籍、主簿、评事、通政使、太常寺典簿司知事、太常寺博士、御医。
b:知县、京县县丞、顺天府满州教授、训导、土知县、县视学。
c:城门吏、太仆寺马厂协领。
d:把总、土把总、安抚使司副使。
14、从七品
a:五官灵台郎、光禄寺典簿、布政使司都事、翰林院检讨、国子监博士。
b:土州判、州判。
c:七品典仪。
d:卫千总、安抚使司佥事。
******为节约篇幅,七品以下简略,见谅!******
二、清朝补服图案
1、封爵位
亲王补服图案:身前身后五爪正龙各一团,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
郡王补服图案:身前身后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
贝勒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团
贝子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行蟒各一团
镇国公、辅国公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方
公爵、侯爵、伯爵补服图案:身前身后绣九蟒
子爵补服图案:身前身后绣麒麟
男爵补服图案:身前身后绣狮
2、文官
一品绣鹤
二品绣锦鸡
三品绣孔雀
四品绣雁
五品绣鹇
六品绣鹭鸶
七品绣鸡敕
八品绣鹌鹑
九品绣练雀
3、武官
一品、镇国将军:绣麒麟
二品、辅国将军:绣狮
三品、奉国将军、一等侍卫:绣豹
四品、奉恩将军、二等侍卫:绣虎
五品、三等侍卫:绣熊
六品、蓝翎侍卫:绣彪
七品绣犀
八品绣犀
九品绣海马
三、顶戴(顶珠和花翎)
文武官员的朝冠式样大致相同,品级的区别,一是在于冬朝冠上所用毛皮的质料不同,而更主要的区别是在冠顶镂花金座上的顶珠,以及顶珠下的翎枝不同。这就是清代官员显示身份地位的"顶戴花翎"。顶珠的质料、颜色依官员品级而不同。一品用红宝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石,六品用砗磲〔chēq_车渠,一种南海产的大贝,古称七宝之一〕,七品用素金,八品镂花阴纹,金顶无饰,九品镂花阳纹,金顶。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更定官员冠顶制度,以颜色相同的玻璃代替了宝石。至乾隆以后,这些冠顶的顶珠,基本上都用透明或不透明的玻璃,称作亮顶、涅顶的来代替了。如,称一品为亮红顶,二品为涅红顶,三品为亮蓝顶,四品为涅蓝顶,五品为亮白顶,六品为涅白顶。至于七品的素金顶,也被黄铜所顶替。顶珠之下,有一枝两寸长短的翎管,用玉、翠或珐琅、花瓷制成,用以安插翎枝。翎有蓝翎、花翎之别。蓝翎是鹖羽制成,蓝色,羽长而无眼,较花翎等级为低。花翎是带有"目晕"的孔雀翎。"目晕"俗称为"眼",在翎的尾端,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以翎眼多者为贵。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曾对花翎作出规定,即亲王、郡王、贝勒以及宗室等一律不许戴花翎,贝子以下可以戴。以后制定:贝子戴三眼花翎;国公、和硕额驸戴双眼花翎;内大臣,一、二、三、四等侍卫、前锋、护军各统领等均戴一眼花翎。
问题描述:
清朝的官吏比如像巡抚之类的到底要怎么个分法啊?最大的是什么最小的又是什么还有几品到底是怎么个回事呢?
解析:
一、品级(级别)
1、正一品
1)文京内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相当于政治局CW)
文京外官:无
2)武京内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京外官:无
2、从一品
1)文京内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各部院尚书(部长)、都察院左右都御使(最高检查院长)、协办大学士(政治局W员)。
文京外官:加衔总督
2)武京内官:九门提督(卫戍司令)、内大臣。
武京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以下以a表示文京内官,b表示文京外官,c表示武京内官,d表示武京外官****
3、正二品
a: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内务府总管、銮仪使、大理院正卿。
b:各省总督、漕运总督、河运总督。
c:八旗护军统领、(左、右)翼前锋统领。
d:副都统、总兵。
4、从二品
a:内阁学士、散秩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各部院左右侍郎。
b: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c:无
d:副将。
5、正三品
a:都察院左右副都御使、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上驷院卿、大理院少卿、太常寺卿。
b:顺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步军翼尉、各省提学使。
c: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武备院卿、参领。
d: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6、从三品
a:太仆寺卿、光禄寺卿。
b: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参政道。
c: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侍卫。
d:游击、下五旗参领、协领、指挥同知、宣慰使、土游击。
7、正四品
a:通政使司副使、鸿胪寺卿、大理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都察院六科给事中。b: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盐法道、副使道。
d: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土都司、兵备道、代本。
8、从四品
a: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光禄寺少卿、国子监祭酒。
b:知府、土知府、都转盐运使司运同、参议道。
c:城门领、包衣护军副参领、包衣骁骑副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
d: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9、正五品
a:各部院郎中、太医院院使、左右庶子、佥事道、钦天监监正。
b:直隶州知州、同知、土同知、顺天府治中、奉天府治中、监掣同知。
c:步军副尉、步军校。
d: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抚使司同知、千户、宣慰使司佥事。
10、从五品
a:鸿胪寺少卿、各部院部外郎、翰林院侍讲、翰林院侍读、詹事府洗马。
b:各州知州、都转盐运使司副使、土知州。
c: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骁骑参领、下五旗包衣参领。
d:副千户、宣抚使司副使、招讨使、安抚使、长官司长官使、河营协办守备、守御所千总。
11、正六品
a:太医院左右院判、内阁侍读、左右中允、主事、都察院都事。
b:京府通判、土通判、京县知县、通判。
c:蓝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护军校、前锋校、鸟枪步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d: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招讨使司副使、长官司副长官、百户、土千总、门千总、营千总。
12、从六品
a: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
b:土州同、州同、运判、理同。
c:内务府兰翎长、六品典仪。
d:盛京游牧副尉。
13、正七品
a:内阁典籍、主簿、评事、通政使、太常寺典簿司知事、太常寺博士、御医。
b:知县、京县县丞、顺天府满州教授、训导、土知县、县视学。
c:城门吏、太仆寺马厂协领。
d:把总、土把总、安抚使司副使。
14、从七品
a:五官灵台郎、光禄寺典簿、布政使司都事、翰林院检讨、国子监博士。
b:土州判、州判。
c:七品典仪。
d:卫千总、安抚使司佥事。
******为节约篇幅,七品以下简略,见谅!******
二、清朝补服图案
1、封爵位
亲王补服图案:身前身后五爪正龙各一团,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
郡王补服图案:身前身后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
贝勒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团
贝子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行蟒各一团
镇国公、辅国公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方
公爵、侯爵、伯爵补服图案:身前身后绣九蟒
子爵补服图案:身前身后绣麒麟
男爵补服图案:身前身后绣狮
2、文官
一品绣鹤
二品绣锦鸡
三品绣孔雀
四品绣雁
五品绣鹇
六品绣鹭鸶
七品绣鸡敕
八品绣鹌鹑
九品绣练雀
3、武官
一品、镇国将军:绣麒麟
二品、辅国将军:绣狮
三品、奉国将军、一等侍卫:绣豹
四品、奉恩将军、二等侍卫:绣虎
五品、三等侍卫:绣熊
六品、蓝翎侍卫:绣彪
七品绣犀
八品绣犀
九品绣海马
三、顶戴(顶珠和花翎)
文武官员的朝冠式样大致相同,品级的区别,一是在于冬朝冠上所用毛皮的质料不同,而更主要的区别是在冠顶镂花金座上的顶珠,以及顶珠下的翎枝不同。这就是清代官员显示身份地位的"顶戴花翎"。顶珠的质料、颜色依官员品级而不同。一品用红宝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石,六品用砗磲〔chēq_车渠,一种南海产的大贝,古称七宝之一〕,七品用素金,八品镂花阴纹,金顶无饰,九品镂花阳纹,金顶。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更定官员冠顶制度,以颜色相同的玻璃代替了宝石。至乾隆以后,这些冠顶的顶珠,基本上都用透明或不透明的玻璃,称作亮顶、涅顶的来代替了。如,称一品为亮红顶,二品为涅红顶,三品为亮蓝顶,四品为涅蓝顶,五品为亮白顶,六品为涅白顶。至于七品的素金顶,也被黄铜所顶替。顶珠之下,有一枝两寸长短的翎管,用玉、翠或珐琅、花瓷制成,用以安插翎枝。翎有蓝翎、花翎之别。蓝翎是鹖羽制成,蓝色,羽长而无眼,较花翎等级为低。花翎是带有"目晕"的孔雀翎。"目晕"俗称为"眼",在翎的尾端,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以翎眼多者为贵。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曾对花翎作出规定,即亲王、郡王、贝勒以及宗室等一律不许戴花翎,贝子以下可以戴。以后制定:贝子戴三眼花翎;国公、和硕额驸戴双眼花翎;内大臣,一、二、三、四等侍卫、前锋、护军各统领等均戴一眼花翎。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