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不去行不行?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年一度体检不去,可能耽误大病!
临近年末了,不少年货扫货党、疯狂熬夜党、老司机飙车党等等群体开始按捺不住了,当然也有一些注重自身健康的人,会选择年末做一次体检,原因很简单,就是注重自身健康。(后者好像是前面所有群体行为的前提)
但是对于体检,往往存在着网络中流传着的许多误区。
我们一起探个究竟罢。
误区一:体检就是浪费时间?
首先我们说一下谈癌色变的癌症,在近二、三十年以来,癌症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在许多国家,1/4以上的疾病死亡原因是癌症。由中国国家卫生部最新发表的《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指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癌症发病与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在城镇居民中,癌症已占死亡率的首位”。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癌症可以治愈,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可以预防的癌症比例还在提高。(如果确诊为早期,五年存活率可以高达80%-90%;但是如果它被发现时已经是晚期,五年存活率勉强能达到10%-20%)
体检报告是对个人“健康资产”的年度总结,汇总了受检者的整体健康信息,特别是各种疾病的阳性发现、代谢异常、慢病状况以及建议措施、就医指引等。这些内容无论对于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还是预防治疗疾病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于体检的频率,建议一般人群50岁以前每年一次,50岁以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年两次。而对于某方面有明确疾病或体检指标有异常的人群,建议对阳性指标进行定期复查。
误区二:体检项目越多越好?
到医院去进行健康检查,应该间隔多长时间、检查哪些项目呢?这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要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职业、健康状况和家族病史等,全面考虑来作出选择。
由于受家族病史、年龄、嗜好的影响,人与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体检者需要检查的项目不要自作主张,最好征求一下医生的意见,所以体检并非由价格高,或者项目多作为好的标准。
当然体检是一个初步的筛查过程,其检查内容也并非面面俱到。常见病可以通过体检确诊,而对于疑难杂症,就需要针对病症进行更多的专项体检。通过专项检查,筛查重大疾病隐患,体检的重要目的。
误区三:体检更适合老年多病者?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类罹患某些疾病的机会也在增加。这些疾病大都是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但往往有严重的后果。可幸的是,如果能在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预后往往是好的。
“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及提高生存率的主要策略之一,现有技术方法应用得当,可使癌症死亡率降低约1/3。
当然体检的目的,并不只是排查重大疾病,还可能及时消除重大疾病的隐患,早期发现潜在可能引起疾病的危险因素,也就是筛查“准病人”,同时关注筛查与监测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传染病,进而实施科学健康管理,促进和改善健康状况。
比如高血压,如果在前期能够控制体重、养成低盐低脂饮食习惯、戒烟限酒、避免长期的过度紧张工作和劳累等,后期患高血压的几率就可能大大降低或者即使患了高血压但程度会比较轻,并发症也相对较少。
近年来,健康管理学科上已推出了“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的理念。具体来说,人类从胎儿时期就需要开始进行健康管理。从孕前、孕中、婴幼儿时期、儿童时期、青春期、青年时期、中年时期最后至老年时期,都需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以下是不同年龄段,推荐体检项目:
20~30岁:做好基础体检项目
30~40岁:关注血糖、血脂健康
40~50岁:关注心脏
50~60岁:关注肠道、骨密度
60~70岁:全面体检
70岁:规律体检。
误区四:拿到报告单正常就扔?
受检人不该局限于“正常”与“不正常”,更应当注重的是每一个数据所反映出来自身健康指数。有些指标虽然看着是在正常范围,但是一旦综合几年的数据来比较,就有参考价值了。
每个人都应建立自已的健康档案,每年的体检指标需要和既往的检查指标对比,才能更正确地反应出自已的身体状况,譬如正常人的癌胚抗原CEA指标在5以下,但有些人每年都是高一点点,且数值比较稳定就可能是个体差异,不必太紧张。但如果是逐年增高或异常增高,就必须做进一步检查了。
更加了解、掌握自身的健康状况动态的变化情况,医疗方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生。
写在后面: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无病无痛的人,都觉得自己身体是坚不可摧的。但是我们不妨做个大胆的个人揣测,真正的安枕无忧,可能是这样的——拿着体检完的报告单,为自己的健康好好地恭贺那一刻。
临近年末了,不少年货扫货党、疯狂熬夜党、老司机飙车党等等群体开始按捺不住了,当然也有一些注重自身健康的人,会选择年末做一次体检,原因很简单,就是注重自身健康。(后者好像是前面所有群体行为的前提)
但是对于体检,往往存在着网络中流传着的许多误区。
我们一起探个究竟罢。
误区一:体检就是浪费时间?
首先我们说一下谈癌色变的癌症,在近二、三十年以来,癌症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在许多国家,1/4以上的疾病死亡原因是癌症。由中国国家卫生部最新发表的《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指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癌症发病与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在城镇居民中,癌症已占死亡率的首位”。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癌症可以治愈,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可以预防的癌症比例还在提高。(如果确诊为早期,五年存活率可以高达80%-90%;但是如果它被发现时已经是晚期,五年存活率勉强能达到10%-20%)
体检报告是对个人“健康资产”的年度总结,汇总了受检者的整体健康信息,特别是各种疾病的阳性发现、代谢异常、慢病状况以及建议措施、就医指引等。这些内容无论对于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还是预防治疗疾病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于体检的频率,建议一般人群50岁以前每年一次,50岁以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年两次。而对于某方面有明确疾病或体检指标有异常的人群,建议对阳性指标进行定期复查。
误区二:体检项目越多越好?
到医院去进行健康检查,应该间隔多长时间、检查哪些项目呢?这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要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职业、健康状况和家族病史等,全面考虑来作出选择。
由于受家族病史、年龄、嗜好的影响,人与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体检者需要检查的项目不要自作主张,最好征求一下医生的意见,所以体检并非由价格高,或者项目多作为好的标准。
当然体检是一个初步的筛查过程,其检查内容也并非面面俱到。常见病可以通过体检确诊,而对于疑难杂症,就需要针对病症进行更多的专项体检。通过专项检查,筛查重大疾病隐患,体检的重要目的。
误区三:体检更适合老年多病者?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类罹患某些疾病的机会也在增加。这些疾病大都是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但往往有严重的后果。可幸的是,如果能在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预后往往是好的。
“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及提高生存率的主要策略之一,现有技术方法应用得当,可使癌症死亡率降低约1/3。
当然体检的目的,并不只是排查重大疾病,还可能及时消除重大疾病的隐患,早期发现潜在可能引起疾病的危险因素,也就是筛查“准病人”,同时关注筛查与监测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传染病,进而实施科学健康管理,促进和改善健康状况。
比如高血压,如果在前期能够控制体重、养成低盐低脂饮食习惯、戒烟限酒、避免长期的过度紧张工作和劳累等,后期患高血压的几率就可能大大降低或者即使患了高血压但程度会比较轻,并发症也相对较少。
近年来,健康管理学科上已推出了“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的理念。具体来说,人类从胎儿时期就需要开始进行健康管理。从孕前、孕中、婴幼儿时期、儿童时期、青春期、青年时期、中年时期最后至老年时期,都需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以下是不同年龄段,推荐体检项目:
20~30岁:做好基础体检项目
30~40岁:关注血糖、血脂健康
40~50岁:关注心脏
50~60岁:关注肠道、骨密度
60~70岁:全面体检
70岁:规律体检。
误区四:拿到报告单正常就扔?
受检人不该局限于“正常”与“不正常”,更应当注重的是每一个数据所反映出来自身健康指数。有些指标虽然看着是在正常范围,但是一旦综合几年的数据来比较,就有参考价值了。
每个人都应建立自已的健康档案,每年的体检指标需要和既往的检查指标对比,才能更正确地反应出自已的身体状况,譬如正常人的癌胚抗原CEA指标在5以下,但有些人每年都是高一点点,且数值比较稳定就可能是个体差异,不必太紧张。但如果是逐年增高或异常增高,就必须做进一步检查了。
更加了解、掌握自身的健康状况动态的变化情况,医疗方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生。
写在后面: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无病无痛的人,都觉得自己身体是坚不可摧的。但是我们不妨做个大胆的个人揣测,真正的安枕无忧,可能是这样的——拿着体检完的报告单,为自己的健康好好地恭贺那一刻。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