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实行了哪些经济政策?这些经济政策有何利弊呢?
西汉帝国在汉武帝在位时期达到了巅峰,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是西汉 历史 上最鼎盛的时代。
那么,就来来看看汉武帝采取了哪些经济政策?
一、币制改革《太平御览·资产部》记载:“建元元年春,行三铢钱。五年春,罢三铢钱,行半两钱。”
《资治通鉴·汉纪》记载:“是时,禁苑有白鹿而少府多银、锡,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缋,为皮币,直四十万。王侯、宗室朝觐聘享必以皮币荐璧,然后得行。又造银、锡为白金三品。”
《史记·平准书》记载:“於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旣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
汉武帝币制改革持续了22年,可见对一个庞大的帝国进行币制改革是有多么艰辛和复杂。从 三铢钱----半两钱----白鹿皮币----白金三品----废三铢钱和半两钱----五铢钱, 这六次货币改革有何 益处 ?
首先 ,币制改革消除了西汉初年过度放任货币铸造权所带来的弊病; 其次, 削弱了商人集团和郡国诸侯的实力; 再次 ,民间私自铢钱的情况也大幅减少,郡国的财政实力受到严重打击,中央财政则日益见好,双方经济实力差距越拉越大,减轻了郡国对中央的威胁; 最后 ,白金三品的发行对投机的商人巨贾产生了严重打击,使商人集团的财富大幅减少,国库却得到充盈,拥有了更多财富的汉帝国与匈奴作战时也拥有了更大胜算,成为制胜匈奴关键中的一环。
二、盐铁官营改革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提升理财专家桑弘羊为财政大臣,开始向全国推行盐铁官营。
汉武帝之前,汉代的盐铁等行业是允许私人经营的,政府只是通过收税的方式从中获取少量收入。汉武帝时期“ 内兴工作外事四夷 ”造成了极大的财政赤字,这是汉武帝经济改革的直接动因。
元狩四年(前119年)武帝任用孔仅、东郭咸阳会同桑弘羊一起谋划盐铁的官营,并在第二年得以实施。食盐为人们生活所必需,产于某些特定地区,需求却是全国性的。但是供不应求,所以商人贩卖盐的利率很高,汉武帝正是看到了买卖盐的丰厚利润,将盐的买卖完全由国家控制。生产制成的盐全部售给国家,再由国家出售给老百姓,个人不得私售。铁器同样是人民的生活必需品。铁的产量同样也有限,而需求量也非常之大,供不应求的矛盾始终存在。汉武帝看到了炼铁与买卖铁和铁器的巨大利润。把铁的生产及其买卖全部收归国家经营。为了加强统一管理,桑弘羊在全国设立了统一经营盐铁的运行系统,设置了36处盐官,48处铁官。那么,盐铁专营有何 益处 ?
首先 ,盐铁官营制度使得国库充盈; 其次 ,保证了边防军饷内需;打击地方豪强,抓住经济命脉,加强中央集权; 再次 ,由于官营冶铁资金比较雄厚,生产设备比较齐全,技术比较先进,而且是按统一设计的规格进行协作生产,所以它比起原来私营的小规模冶铁业,显然有更多的优越性。
弊端: 铁器苦恶,价格不平,主管官吏废公法、谋私利,强征农民冶铁煮盐等等,也直接贻害农民,加剧了农民与封建国家之间的矛盾,致使农民的反抗斗争日益频繁。
三、算缗告缗政策《汉书·武帝纪》记载“(元狩四年)初算缗钱”。
此政策说白了就是汉武帝推行的专门针对商人、手工业者、高利贷者,及商人们的车船所征收的一项财产税。按政策字面的意思是征收财产税,税率大致是12%(每万钱一算)。但由于有许多人瞒报,之后又出台了鼓励告发的告缗政策。
这项政策的 益处 :首先,它让武帝在短期之内获得了大量的田宅、奴婢和货币财物;其次,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对于地方的掌控;再次,缓和了那些权贵们对于全国土地的兼并。
弊端: 对民间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综上所述,汉武帝的经济改革,在短期内,极大地增加了西汉政府的财政收入,支持了当时的对外扩张,进一步瓦解了地方诸侯势力的经济基础,同时也打击了富商大贾对自耕农的过度盘剥,可以说其基本的目的都实现了。
从汉武帝开始,不仅以前的政治政策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而且在经济政策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汉武帝开始实行非常严格的盐铁专卖的政策。所谓的专卖实际上就是国家垄断盐铁的生产与销售,所获得利润归于中央政府。那为什么要采取这些国营盐铁的政策呢?因为这些资源一旦被个人或者地方上所占有,就会形成庞大的地方利益集团,短期之内就形成暴富的阶层,不利于 社会 的公平。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盐铁是战略性物资,国家控制盐铁,可以防止贩卖给匈奴人。
在西汉初期,采取自然放任的经济模式,盐铁私人可以经营,甚至还可以私人铸钱,产生了一大批暴富的商人阶层, 其中有以卓王孙为代表的冶铁富豪,还有刁闲为代表的盐商,允许私自铸钱的邓通,除此之外,还有吴王刘濞可以铸钱、开矿。其中最为暴利的行业,显然是铸钱、盐、铁这三类,并且这三类是天下民众的必需品,投入资金量大,门槛高,一般的商人是无法进入这类行业的,所获得利润极为丰厚。 这些富有的阶层控制着大量的国家资源,甚至是经济命脉,而后到处购买田地导致严重的土地兼并,贫富差距日益悬殊,这些都使汉武帝无法忍受。
汉武帝即位之后,第一步就是将铸币权收归政府。在任何朝代,铸币权都是中央政府财政的最核心基础。汉武帝收回铸币权,是他迈向集权的第一步,然后打击豪强和诸侯王,稳定政局,开始控制经济命脉,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将盐铁这种暴利性行业收归国家来经营。汉武帝任命大盐商东郭咸阳和铁商孔仅来经营盐铁的业务,然后组织民众煮盐、冶铁,由国家统一收购而后在全国售卖。 汉武帝的盐铁专卖政策取得了两面性的效果,一方面使得政府很快获得了大量财政收入,能够不断地打击匈奴。 但是另外一方面也带来一些恶劣的后果,冶铁在当时是个技术性很高的产业,当时的四川卓家之所以能够富甲一方,就是因为有高超的冶铁技术。
冶铁的发明也不过一两百年的 历史 ,之前使用的工具大多数都是铜,当时的治铁技术根本不能普及,依靠国家来组织普通民众进行冶铁,冶炼出来的铁具质量显然不合格。并且各地土地不一样,使用农具标准也不一样,也会导致尺寸大小不规范,难以使用。其次,煮盐是个极度暴利的行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会因为官僚的介入而产生腐败,特别在销售的环节,所煮的盐在各地销售价格肯定不一样,在齐国这个原产地的价格和关中的价格肯定差距很大。 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严重的扰乱市场的情况,并且滋生严重的腐败。 最后,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 汉武帝不断发动对匈奴的战争,那么就会从盐铁经营中抽取大量的税收,导致盐铁的价格迅速攀升,民众不得不花大价钱来购买这些必需品,最终导致家破人亡。
汉武帝在经济政策上除了用“盐铁专卖”的形式来抑制贫富差距,还采用了“均输”、“平准”的政策。因为各地所产货物不同,需要上贡给朝廷,然后由朝廷再调配给各地,但是这样大大增加了交易的成本, “均输”就是在各地设立官员,负责收取货物,将重要物资送往京师,交给中央政府,而一些非重要物资则直接销往其他地区,从而能够平衡各地的物资需求。 这样既降低了各地的交易成本,又防止各地富商囤积物资来哄抬物价、牟取暴利,比如像吴越生产稻米,而北方燕赵不生产,原先物资调配需要先送往京城,再调到燕赵,这个过程中成本极高,并且商人也容易获取暴利,而今可以先送部分稻米给京师作为必需品,剩下的直接卖到燕赵之地。
平准也是调节物价的方式。在丰年时候粮食价格便宜,农民卖粮食很难获得收益,而荒年没有好的收成,农民又需要卖地来购买粮食。“平准”就是设立仓储的官员,在丰年时候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粮食囤积起来,灾年时候又低于市场价格来出售粮食,这样可以平抑价格,让民众受益,防止富商投机倒把。 均输是从地域和空间上来平抑物价,而平准则是从时间和周期上来平抑物价,这两项政策极大便利于民众而且维护了王朝的稳定。
但是随着汉武帝的年年对匈奴征战,使得国库逐渐出现了亏空,不论是盐铁专卖还是均输、平准都不能直接获得财政收入,汉武帝直接采用了“算缗”和“告缗”政策。“算缗”就是要求富商每户上报财产,每两千钱交税一算,也就是一百二十钱,相当于百分之六,而不上报者,民众可以揭发,所得与政府均分,这就是“告缗”, 这两项政策使得大量富户破产,严重损害了商业经济,民众买不到或者得花大价钱买生活必需品,直接影响了 社会 稳定,执行几年后不得不终止。
汉武帝的经济政策增加了中央政府的收入,集中财力打击匈奴,也打击了地方的富豪与诸侯王,但是他的代价也非常沉重,那就是损害了商业经济,扰乱了民众生活,使得大量民众沦为贫民甚至是流民。 事实上,平衡物价,打击投机是非常利于民众的政策,而盐铁专卖则是政府直接经营,不仅扰乱了物价,而且会让官吏以权谋私。算缗、告缗则是竭泽而渔,不利于商业发展,扰乱民众生活。
汉武帝的政策虽然有效地打击了富豪,增加了政府收入,但是也使得大多数人都贫困了下来,富豪破产,穷人沦为流民。公元前107年爆发了一次流民叛乱,人数超过两百万,这也预示着汉武帝的粗暴的经济政策的流产。汉武帝的经济政策很大程度上是对周王朝以来政策的继承与修正,但是汉武帝的方式太粗暴,导致政府获利而不利于商业和民众,最终带来了很多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