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佛系是一种怎样的心态?

 我来答
子静子的人3925
2022-07-23 · TA获得超过753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8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3万
展开全部
我有一个同学,从小就很佛性。

学习成绩不上不下,不慌不忙。他很少说话,不是内向,而是懒得说。任何人与他争执,他都一脸无所谓。他几乎没有特别开心的时候,也没人见过他痛哭流涕。整个人看起来呆呆的,像个二傻子。家人都很担心他的未来。

其实,他属于那种啥都明白但是不说的人。因为他觉得说与不说没区别。说了还累,不被人理解更累,干脆不说。在别人眼里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二傻子。

毕业进了公司,被老板训斥,他也只是嗯嗯地答应着,然后该干嘛干嘛,对同事的话题也没兴趣,互相懒得打招呼。甚至对爱情他也无所期盼:想谈就谈,不谈就分。

他就一直这么心态平和的生活着,虽然有时为此吃点苦,也终于没有露出很苦的微笑。

网上遍布类此佛系青年,他们撒豆成兵,遍地开花,培育出几个共同的特征:

1.无反馈。

对于别人的批评和赞美没有任何反应,最多是随声附和意思一下,不过呵呵一笑,转眼就忘。他们几乎没有情绪的发泄,最终导致抑郁寡欢。

2.无所谓。

在生活各个方面都无所谓。吃辣的还是甜的?无所谓。买这个还是那个?无所谓。穿阿迪达斯还是地摊儿货?无所谓。我们分手吧?好。

3.无可奈何。

有时他们会因为本身能力不够,自律性低,心中虽有某种渴望,但是无法得到满足,只好放弃,最终对任何事都没有了兴趣。

这些都是典型的三无人员。

针对最后一点“无可奈何”有一类人属于例外:

他们之所以表现出佛性三无,是因为对这件事本身真的不感兴趣。他们有自己的目标,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行动中显得非常积极有成效。他们身怀目标责任,自律性极强。

但是,对于那些无助于实现目标的其他“琐事”,他们则表现得“麻木不仁”、“兴致全无”。

所以“佛系”这种心态好不好,就看你是否有一个目标和原则。如果你是因为现实无法满足你才收敛自己,那就有些过于消极了。

有一次我的读者群里在讨论“佛系”话题,有人还分享了一篇别人的佛系问题的讨论截图

这篇文章把佛系与佛教混为一淡了

是不争,是葛优瘫!又怎么和佛教相提并论呢?

况且佛教里讲的是涅磐,是莲生,可不是单单只讲让你放弃

70年代,还没打开国门开放的中国,那时候美国人看中国人,好生羡慕,以为中国人环保的意识太强了,到处都是骑自行车的影子!

问题,是吗? 是咱有环保意识吗?

根本就不是,是咱买不到车,又买不起车,也不让买车好嘛

此佛非彼佛,差得远了!

话说年轻人很累,有烦恼,但佛系终究是一种暮气,是一种病态,一个十八九岁二十多岁的青年,就这样颓唐沮丧,以至于“无所谓”了,我实在替年轻人担忧。

真无所谓了还好,超凡脱俗。

问题是,这哪里是人经历过拥有后的那个人生最高境界的“无所谓”呢,它其实是“无望”后的一种“放弃治疗”!

当然,对于年轻人,我从来不会给他们讲“应该不应该”怎么着的说法,你应该有生机,不应该暮气沉沉,你应该努力,不应该忧乐放在心头,其实这都是狗屁说教

因为“应该与不应该”都是成年人“心平气和”时的“理所当然”,真到急处你试试?

哲学问题都是在心平气和时谈的,它不是应急时的有效良药!

佛系青年应该如何治疗?我们不妨从自然和 社会 的角度来谈!

首先,咱们都是自然的奴隶,要征服自然,就要先服从于自然,比如说人类要睡眠,这是自然行为,是规律,换句话说,人类不能不睡眠,但是如果你违反自然,那人就会因为睡眠不充足,而影响到转天的学习与工作,甚至于影响到情绪,以至影响到你的思考。科学家研究发现,没有充足睡眠的人,往往容易烦躁!

烦躁一来了,烦恼就乘虚而入了,要排解烦闷,须得使你的自然冲动有机会得到补偿。

因此,我提倡,治疗之前先睡一个高质量的眠!

我们常会说晚安,安心,其实都是强调放下,人为什么失眠,抑郁,归根还是因为有东西放不下!

当然,人类的睡眠包括自然界的睡眠肯定不是光为了睡眠,而是为了明天的太阳,为了明天更好的捕食,更好的发展,更好的创造,这就是顺从自然!

在自然界中,你不动,不发展,不创造,不再睡眠了,那就意味着临近死亡了

生活中离我们最近的那些宠物,比如狗啊,猫啊,它们动的时候,是快乐的, 健康 的,一不动的时候肯定是生病了!

其实,人也是!

因此,动比静好!

面对不高兴,每个年龄段都有每个年龄段的处理方式你看小孩子偶尔不乐意了,便会放声大哭,哭过了,气也消去,甚至都忘记因为什么不乐意了,所以这个动最有生机!

老年人感觉烦恼时要拘束些,不能由你放声大哭!要憋住了,苦在心头,反而愈觉其苦,易于生病,最后了无生机!

从人生的阶段来讲,年轻人比老年人更易于发愁又强于小孩子的无端情绪,因此青年人的生机最强旺,不至于被抑郁!反又有能力把不高兴的转化为动力!

歌德少时因失恋而想自杀,幸而他的文机动了,埋头两星期写成一部《少年维特之烦恼》,书成了,他的气也泄了,自杀的念头也打消了。

你看过去的诗人们,如果不遇到点不高兴的事情,又怎么能写下那么多的脍炙人口的诗句呢?

如果元好问没遇到过一场凄婉缠绵,感人至深的爱情悲剧,你又如何能写下,“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的好词

因此,还是动比静好!

当然,年轻人有压力,不一定要写诗,写书,但总会有发泄的方法,比如打一回 游戏 ,看一季美剧,听一场好声音,哪怕是借酒消愁,也可以大畅胸怀。

但是,如果在大畅胸怀时,也有所创造,那就再好不过了!

什么是快乐?就是不管你做什么事,必得尽性才好,创造,就是尽到性极处!

尽性,这不是我说的,是孟子,这是生活的目的,也是生活的方法

倘若生活不是以“尽性”为基点而展开,那又如何寻出无限的快感呢?

说到这里,我倒要重新审视年轻人的这种“佛系”状态其实这也分两种,

一种,是只放弃某方向的努力,但不放弃其它的努力,比如,我会打扫房间,打一场篮球,踢一场足球,我会在我有兴趣的地方努力,而不是成年人的“你应该”方面的努力,这其实也是动,不动的其实只是我不喜欢的那方面罢了

从这个种状态来讲,佛系是一种病吗?不是,它更像是一种抗争,是对现在的约定成俗的 社会 成功模式的一种反抗!

而另一种,是什么都不感兴趣了,什么都无所谓了,什么都激不起我的感觉了……

这是病,也是我觉得必须要治的!

动起来吧,只有跑跑跳跳,才能谈谈笑笑!

佛系是一种什么心态?答案:心就是佛,佛就是心。

佛陀的开示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心也代表莲花的意思,心也代表烦恼(魔性)的意思。

例子一:

一位众生(张三)发了一万块钱的红包给另外一个众生(李四),发红包的那个当然不开心了,受红包的这个就开心。一个不开心的与一个开心的心态,两个都成了一反一正因果刚好相连。发红包的成了负因果,受红包的成了受因果,两位中生就产生了因果关系。

有了负因果的众生与受因果的众生,两个人的以后轮回,以后一个就要受回来,一个就要还出去的因果关系。

当然了,因果错综复杂,不是张三付给了李四,一定是李四还给张三,整个以后轮回,反正负出去的,以后就会有得回来的报应,受这个以后不管怎么样都要付出去,不管男女老少出家或在家。

例子二:

张三打骂了李四,张三当然解了心中的愤怒,李四被打骂,当然不开心(佛)了。

以后的轮回不一定是李四打回张三,反正张三打骂了人,以后轮回也要受回被打骂的报应。没有那一位能逃脱因果报应(包括佛陀)。

例子三:

不一定打人骂人就是恶毒的心(佛),不一定甜言蜜语对众生就是慈悲心(魔),画皮画骨难画心(佛),自己的心(佛)只有自己的心(佛)里最清楚,所谓佛就是心,心就是佛。

总结:

过去佛开示的就是心理学,人的种种行为,从心(佛)里发出来。而现在的 科技 说人的思维是脑里发出来,不管 科技 脑也好,心(佛)也罢,都是同样的道理。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佛系”心态主要是指 看淡一切,有目的的放下,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种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

佛系作为一种流行的心态,描述了现在许多人“万事看淡”、按自己意愿生活的一种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

我单位有个单身男,下班后想吃啥就去吃啥,不想吃的话就一连两三天啥也不吃,只喝水,甚至有时候心情不好水也不喝。

按他所言:万事看淡,佛法无边。许多人催他找对象,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其实这当然是玩笑话,事实上,让他认为缘分这东西,该来就来,不该来的话就不会来。如果一直没有来,那就是宿命安排,压根没有。

所以他想吃吃,想睡睡,其他都处之泰然。

如此,挺好。

佛系,是近些年才很流行的词,大概指的是一种与人无争,与世无求的心理。还有一种错误理解的“佛系”心理,就很危险了,您可以辨别一下。

人生在世,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儿,佛系心态,会让人少钻牛角尖,生活得更恬淡。

但是有些年轻人错误的理解了佛系:

1、面对工作,停止学习,自废前途。

2、面对爱情,太过于随意,不注重细节,不去多体谅关心人,虽然不矫情,也不能“无所谓”“都可以”,结果造成了分手的局面。

3、错误的“佛系生活”,过一天算一天,什么都无所谓,对生活没有要求,做事也没有原则,这种佛系,会很快的迷失自己,变得对生活麻木,淡漠。

佛系心态,应该是一种平和的,温厚的心态,而不应该是一种退缩的,不思进取的理由。

我感觉佛系就是不过度计较,能接受现状。

首先说不过度计较吧,当别人说了自己不爱听的话时,不在心里暗暗生气,也不去跟这个人争辩。而是告诉自己别人怎么想怎么说是别人的课题,不是我的课题,我无法控制别人的想法,也不能要求每个人只说我爱听的话。虽然我管不了别人说什么,但是我可以决定听不听得进去。有时候别人可能无心说的话,在我们听来好像是另外一个意思,只要不是触碰我们的底线,我们真的不必过于计较。有的人因为一句话就跟别人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这其实是在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还不如佛系一点,不爱听的话左耳进,右耳出就行了。

然后再说能接受现状吧。

当你听到有人跟你说:“某某某的工资很高经常给父母买这买那。”“某某某嫁了一个有钱的老公,家里有豪宅名车。”“某某某人脉关系特别广”等,你心里是什么感受。

我们小时候害怕别人家孩子,长大后害怕某某某。有些人肤白貌美,还过着很富裕,很优渥,很享受的生活,但是平凡还是大多数。我们可能没有出生在优渥的家庭,参加工作后工资也不太高,甚至我们的长相也很普通。我们可能没有太多能够炫耀的东西,也无法去过那种用钱堆砌出来的“精致生活”。难道我们的人生就是没有价值的,我们的生活就是不值得过的吗?当然不是。

我们真诚善良,我们对工作认真负责,我们有三两知己,我们能接受自己很平凡这个现状,并且愿意为成为更好的自己努力。大众普遍认为很好的东西,比如财富,地位,成就,假如拥有固然好,但是没有也不必责怪自己。佛系就是能接纳自己的现状,不责怪自己,不和别人攀比,不嫉妒,这样也就少了很多烦恼和痛苦,就能让自己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生活。佛系就是“我的世界很小,但刚刚好”。

“佛系心态”表达一种“有也行,没有也行,看淡一切,不求输赢”的心态。在日常生活小事中,面对一些无关原则、不坏底线的小事,少一点锱铢必较、针锋相对,多一些大肚能容、一笑置之,不失为豁达。但是,在工作当中,这种佛系心态要不得。如果我们队伍中,尤其是党员干部或者青年干部在政务工作上、原则问题上保持“佛系心态”,那必将导致“佛系沉默”“佛系旁观”“佛系不为”滋长蔓延,干部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大打折扣。

我对佛系的理解和其他人有些不同,佛其实并不是无欲无求,佛学太高深了,我们常人根本没办法跟透彻的理解。我对佛系的理解是不为难自己,不为难别人,所谓为难,一定是超越个人能力的一种要求。不为难自己,也就是不让自己难受,不与人计较,也是放过自己,因为任何矛盾都会给自己带来压力,带来不悦,所以佛系,让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生气。

最近看了伊丽沙白·吉尔伯特写的《一辈子做女孩》,书中提到的两个观点或许可以从一个侧面诠释佛系心态。

极简、随缘、不强迫自己是这两种心态的主色调。

从某种意义上说,佛系心态有些狭隘:一是缺少开拓作为的激情,二是缺少利他的主动性。

佛系心态不可以没有,不可以常用。

“佛系”该词最早来源于日本,2014年,日本某杂志介绍最近流行的一种男性新品种——“佛系男子”。他们外表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样,但内心往往具有以下特点:自己的兴趣爱好永远都放在第一位,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去做。总是嫌谈恋爱太麻烦,不想在上面费神费时间,也不想交什么女朋友,就单纯喜欢自己一个人,和女生在一起会感觉很累。

而我们之前理解的有缘而来,无缘而去。世上之事,就是这样,该来的自然会来,不该来的盼也无用,求也无益。有缘,不推,无缘,不求。来的,欢迎,去的,目送。一切随缘,顺其自然。人世间的事情勉强终归不能如意,强求势必不会甜蜜。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心尽力做好自己,世事大抵如此,努力无悔,尽心无憾。

现下的佛系,更多的是指一个人喜欢宅在家里,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影一个人睡觉一个人旅行,对人对事不悲不喜,似乎与外界隔离。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