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学文言文答案

 我来答
名成教育17
2022-10-27 · TA获得超过546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6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0万
展开全部

1. 君子之学的阅读理解及答案

君子之学①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②乎心,布③乎四体④,形⑤乎动静⑥;端而言⑦,蠕而动⑧,一可以为法则⑨。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注释

①选自《荀子·劝学》。②箸:同“著”,牢记。③布:分布。引申为表现④四体:四肢。⑤形:体现。⑥动静:举止。⑦端而言:说话语意精微。端,同“喘”。⑧蠕而动:比喻举止文雅。蠕,虫子的活动。⑨法则:榜样。

阅读训练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入乎耳,箸乎心 ②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2.“动静”的古今义有什么不同?

古义:______;今义:_________

3.下列句中,“则”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口耳之间则四寸耳 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战则请从 D.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4.本文拿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了_________论证,观点鲜明,论证严密。

5.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箸”通“著”,牢记。 ②“曷”通“何”,怎么。2.古义:举止。今义:①动作或说话的声音; ②(打听或侦察的)情况。3.A。(A项中的“则”当“只,不过”讲;BCD项中的“则”当“就”讲。)4.君子之学 小人之学 正反对比5.只有像君子那样虚心学习,牢记在心,付诸言行,才能提高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译文

君子的学习,是听到耳朵里,牢记在心里,表现在形体举止上。(他的)语言是精深的,举止是文雅的,全都可以作为榜样。小人的学习,是从耳朵听进去,却又从口中说了出去。口耳之间仅仅四寸而已,(不牢记,不实践)怎么能美化七尺的身躯(提高自己的品德)呢?

2. 君子之学必好问的阅读答案

【原文】君子①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②,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③决④焉?④——选自《孟涂文集》注释①君子:道德高尚的人。这里指学习上有见识的人。

②致疑:提出疑难③奚:哪里1.给加点的字注音。①君子之学必好()问②相辅而行()者也③舍()问④其奚()决焉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君子之学必好问②而或不达于事③非问无以广识④舍问,其奚决焉3.下列各句中的“而”与“好学而不勤问”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知而无罪也B.学而知之C.人不知而不愠D.愚公面山而居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也。5.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参考答案】1hào②xíng③shě④xī2①一定,必定②也许,或许③增加知④呢3.C.4.①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②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人。

5.好学还应当勤问。【参考译文】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定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

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钻研不能发现疑难,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人。

即使你道理懂得了,也许你还不能用于实践,即使你搞清楚了主要的东西,也许你还不了解它的细微末节,那么,放弃了向别人请教,又从哪里去推断解决呢?。

3. 君子之学必好问的阅读答案

【原文】君子①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②,非

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

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③决④焉?④——选自《孟涂文集》

注释

①君子:道德高尚的人。这里指学习上有见识的人。②致疑:提出疑

难③奚:哪里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君子之学必好()问②相辅而行()者也③舍()问④其奚()决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君子之学必好问②而或不达于事③非问无以广识④舍问,其奚决焉

3.

下列各句中的“而”与“好学而不勤问”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知而无罪也

B.学而知之

C.人不知而不愠

D.愚公面山而居

4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也。

5

.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参考答案】

1hào

②xíng

③shě

④xī

2

①一定,必定②也许,或许③增加知④呢

3.C.

4.

①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②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

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人。

5.

好学还应当勤问。

【参考译文】

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定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钻研不能发现疑难,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人。

即使你道理懂得

了,

也许你还不能用于实践,

即使你搞清楚了主要的东西,

也许你还不了解它的

细微末节,那么,放弃了向别人请教,又从哪里去推断解决呢?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6.D;(1)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

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2) (1)表现,体现 (2)浸泡 (3)接近 (4)长大成人 (3) 君子之学 小人之学 古之学者 今之学者 (4) 芷 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长而异俗 (5) (1)极细微的言语和行动都可以作为他人言行的准则。 (2)古人学习是为了加强自身修养,现在人学习是为了向他人炫耀。

(3)把它浸泡在臭水中,君子不接近它,老百姓不佩戴它。 (6) 根据画线句的意思我们可知A、B两项中的“无善无恶”“善恶无常”都属无中生有,且“论证教育的重要性”不妥;C项“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不准确。

谁怕用工夫,谁就无法找到真理。——列宁 (7) 参考答案:甲文: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乙文:外在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后天的学习也是这样。 丙文:后天的学习可以使人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必须予以重视。

解析:概括时注意题干中“从劝学的目的出发”的要求,语句简练,且宜采用判断句的形式。 参考译文:(甲)君子学习,要听进耳里,铭记在心里,灌注于全部身心,表现在一举一动。

极微细的言语和行动都可以作为他人言行的准则。小人学习,从耳朵进,从嘴里出。

嘴与耳之间有四寸,怎么能够用来美化自己的七尺躯体呢?古人学习是为了加强自身修养,现在人学习是为了向他人炫耀。君子学习,是为了完美自己的身心;小人学习,以它作为见面礼,取悦于人。

(乙)蓬草生长在大麻中间,不用扶持就能长得挺直;白沙混在黑泥里,便和黑泥一起成了黑色。兰槐的根,就是白芷,把它浸泡在臭水里,君子不接近它,老百姓不佩戴它。

它的本质并非不好,而是浸入臭水里使它这样的。因此,君子定居一定要选择好的地方,交往一定要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这是为了防止邪恶的人影响,而接近于正道。

(丙)所以,不登高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到深沟巨壑,不知道地有多厚;没听过先生的遗言,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与夷、貉的孩子,初生之时,声音相同,长大之后,习俗就不同了,这是教化使它们这样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