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状元是什么意思?
现代社会每个正常上学的人都会经过几个阶段,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如果有上进心或者想寻求更好的未来的人可能会考取研究生,拿到硕士学位或者更厉害的成为博士。而在这些中最重要的就是高中到大学的这个阶段了,因为这个阶段是大多数学生们都会经过的阶段,也是最普及,最紧要的,所以这个阶段的第一名会被广大的群众们所提出,我们称之为状元。
但是,现在的状元通常都是省状元,成为状元之后可以说是国内的大学随便挑了,并且学校还会为了你挣破头皮。但是,这个状元和古代的状元一比可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了,高考的状元与古代的科举状元相比简直是被完虐了。
image.png
很多人可能不大明白,只知道考上状元非常厉害,可以功成名就,当官,但是其实不大清楚状元到底可以干什么,到底有多厉害。首先,状元顾名思义了,就是第一名,在古代是全国的第一名,并且一般是三年一次,这竞争压力可比现在的一年一次要大多了。
并且,古代的状元可以直接做官,并且是进入翰林院,而翰林院是十分接近皇上的一个地方,所以可以很容易的得到升官的机会,并且历史上很多宰相的人选都是由状元出身的,相当于国务院总理的级别了,这就不是完全现在的状元可以比较的了。
即使不是状元,成为了榜眼或者探花,都能直接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官职,并且可以很容易的得到升迁的机会,十分具有发展潜力。在这之下,还有很多科举制度的选举功名。秀才是科举制度最简单的一环了,考上了虽然没有实权,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小特权的,放到今天相当于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吧。
状元是一甲第一名。
在明朝和清朝,科举考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每次有六千多举人参加,取三百名进士,殿试分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
排序为:
1、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
2、二甲若干,称“进士出身”。
3、三甲称“同进士出身”。
其中状元可以授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二、三甲可选为庶吉士,或授给事中、主事、中书舍人、行人、太常博士、国子博士等官,或授地方府推官、府同知、县令、县丞等官。
扩展资料:
李鸿章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洋务图强,然而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现实。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曾据理力争,然而无奈国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他与曾国藩等人主导洋务运动是其进步的表现。
他也有外交上维护中国的事迹,如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独自前往谈判,最终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战争处于不利情况时曾主动用最小代价来达成和解等,都是他卫国有利的一面。
李鸿章也曾作出错误决策。如过于避战和重视海防而愿意牺牲整个新疆放弃疆防;1885年在完胜日本的情况下签订的《中日天津会议专条》,给予了日本可以派兵进入朝鲜的权利;与日本的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指挥失误导致军舰在威海卫被全歼;中法战争胜利后反而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等。
虽然这些不利条约和做法受制于各种客观条件,但他依然要为这些事件的误国行为承担很重的责任。另外在早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他杀人过多。这也牵涉到湘军和淮军的整体评价。洋务运动和他的一系列措施并没有改变中国继续沦落,也让他的功劳并不显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进士 (科举考试最高等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鸿章(晚清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