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或原理

 我来答
北域名医
2022-09-26 · 百度认证:长春市锐途文化传媒官方账号
北域名医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机制:

(1)0期(去极化过程):INa通道开放和Na离子内流引起的。

(2)1期(快速复极初期):ItoK离子外流,Na离子通道失活。

(3)2期(平台期):ICa-L内流,INa内流,IK外流。

(4)3期(快速复极末期):L型钙通道关闭,IK外流。

(5)4期(恢复期/静息期):排Na,Ca,摄入K,恢复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正常浓度梯度。

钠离子顺电-化学梯度由膜外快速进入膜内,进一步使膜去极化、反极化,膜内电位由静息时的-90mV急剧上升到+30mV。此期的影响因素是快钠通道,快钠通道激活迅速、开放速度快,失活也迅速。当膜去极化到0mV左右时,快钠通道就开始失活而关闭,最后终止钠离子的继续内流。

扩展资料

细胞学基础

心肌细胞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终末细胞,其收缩蛋白以α-肌球蛋白(α-MHC)为主,主管收缩功能。收缩蛋白包括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向肌球蛋白及向宁蛋白。

其中肌球蛋白包括2个重链(MHC)、2个轻链(MLC),心脏仅有两种MHC基因表达即α-MHC和β-MHC形成α-α、β-β同二聚体及α-β异二聚体,分别形成同功酶V1、V2及V3。正常情况下,胚胎心房及成人心房α-MHC即V1同功酶占优势。

而左右心室从胚胎到成人β-MHC始终保持在80%~90%,以V3同功酶占优势。心肌细胞一般不能增殖,只有细胞体积的肥大,处于收缩状态。胚胎期心肌细胞来源于肌干细胞,经肌母细胞逐渐分化成成熟的心肌细胞。

其收缩蛋白以β-MHC占优势,处于“合成状态”,心肌肥大是心肌细胞从成熟的“收缩状态”向“胚胎型合成状态”转化的一种现象。

心肌细胞肥大时,其表型变化,体积增大,心肌细胞内收缩蛋白类型改变,同时也可有心肌间质细胞增殖。心肌细胞和间质细胞的生长有各自的调控机制,心肌细胞肥大可伴有也可不伴有间质细胞的增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肌细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GamryRaman
2023-06-12 广告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是心室肌细胞兴奋的标志,是指一个阈上刺激作用于心肌细胞,引起心肌细胞上特定离子通道的开放及带电离子的跨膜运动,从而引起膜电位的波动。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全过程包括除极过程的0期和复极过程的1、2、3、4等四个时期。0期:心室肌细...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GamryRaman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