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在文言文里是什么

 我来答
粘致0gh
2022-11-13 · TA获得超过951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5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4.3万
展开全部

1. 者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古汉语解释

常见含义

[2]备注:加粗例句为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例句

代词

[3]1.同【现代汉语解释】助词1 例: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塞翁失马》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③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④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⑤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 2.用在名词后,相当于“。。这个人” 例: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②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3.用在时间词后面,表示“。。的时候” 例:①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明夷待访录》 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4.放在数词之后。 例:①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②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助词

1.用在假设复句或因果复句中表停顿,以提示下文。 例: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曹者,与此案同!——《资治通鉴》 2.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 例:何者?上下之分也。 3.与“若”之类字组成某种词组,或单用,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似的”。 例: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唐·柳宗元《黔之驴》 ②言之,貌若甚戚者。——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4.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构成“者。也”的结构。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生僻/不确定含义

1.(不确定,虽然许多版本异译为该含义,但《古汉常用字典》中查不到,可能与助词中的含义1相同)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原因。 例:①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在也。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④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不确定)助词,放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的话”。 例:①入则无法家弗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不确定)放在陈述句末,表示陈述结束。 例:①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②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4.(生僻含义)通“也”:----《韩非子·八经》:“任事也无重……处官也无私。”[4]《说苑·政 也理》:“鲁无君子也,斯焉取斯。”也均作“者”义解,而见古书中“者”“也”可互用。

2. 者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助词

1.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

例子:强~、老~、读~

2.用在某某工作、某某主义后面,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信仰某个主义的人。

例子:文艺工作~、共产主义~

3.(书面语)用在数词或方位词后面,指上文所说的事物。

例子:前~、二~必居其一

4.(书面语)用在词、词组、分句后面表示停顿。

5.用在句尾表示希望或命令的语气(多见于早期白话)。

例子:路上小心在意~

代词

指示代词,“这”(多见于早期白话)。

例子:~番,~边

常见含义

备注:加粗例句为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例句

代词

1.同【现代汉语解释】助词1

例: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塞翁失马》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③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④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⑤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

2.用在名词后,相当于“。。的人”

例: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②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③以君为长者——《唐雎不辱使命》

3.用在时间词后面,表示“。。的时候”

例:①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明夷待访录》

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4.放在数词之后,指代上文的几个人或几件事。

例:①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②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5。.……的原因

如::①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在也

6.判断语句

如: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助词

1.用在假设复句或因果复句中表停顿,以提示下文。

例: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曹者,与此案同!——《资治通鉴》

2.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

例:何者?上下之分也。

3.与“若”之类字组成某种词组,或单用,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似的”。

例: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唐·柳宗元《黔之驴》

②言之,貌若甚戚者。——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4.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构成“者。也”的结构。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生僻/不确定含义

1.(不确定)助词,放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的话”。

例:①入则无法家弗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不确定)放在陈述句末,表示陈述结束。

例:①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②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3.(生僻含义)通“也”:----《韩非子·八经》:“任事也无重……处官也无私。”《说苑·政 也理》:“鲁无君子也,斯焉取斯。”也均作“者”义解,而见古书中“者”“也”可互用。

3. 者在古文是什么意思

基本字义

1. 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词组后,并与其相结合,指人、指事、指物、指时等:读~。作~。二~必居其一。来~。

2. 助词,表示语气停顿并构成判断句的句式:陈胜~,阳城人也。

3. 这,此(多用在古诗词曲中):~个。~回。~番。~边走。

详细字义

1. (《说文》:“别事词也。相当于“这”)

2. 同本义

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五代· 王衍《醉妆词》

3. 又如:者回(这回);者般(这般);者流(犹言这个流派);者番(这番;这次);者里(这里);者个(这个);者边(这边)

4. 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

5. 指代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射者中。(射的射中了目标。这里指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射中的照规定的杯数喝酒。)——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读书者有几。——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后死者。——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6. 指代事或物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吾君在前,叱者何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7. 用在数词之后,指代上文所说的几种人或几件事 [that]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

二者不可得兼。——《孟子·梁惠王上》

〈助〉

1. 用在表时间的名词后面,表示停顿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礼记》

2. 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唐· 韩愈《杂说》

3. 用于名词之后,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断

仁者,天下之表也。——《礼记》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者,语气助词,表提顿。)——《列子·汤问》

中有鲁人 冯三保者,精技击。——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间。——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4. 用在句末表示语气完毕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

5. 用在句末,与疑问词相配合表示疑问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老子》

6. 表示祈使语气

琴童接下马者!——《西厢记》

7. 表示商榷

今汉继大乱之后,若宜少损 周之文致,用 夏之忠者。——《汉书》

8. 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

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史记》

9. “者也”两个语气词连用,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语气重点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也”在这里强调了肯定的语气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梁惠王上》

〈形〉

1. 轻狂

一时甜如蜜,一时辣如椒,没定准的冤家也,看你者到何时了?——明· 冯梦龙《桂枝儿·者妓》

2. 虚假,不老实

今以称人之不老实者曰“者”。——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

娼妓之家,讳“者、扯、丐、漏、走”五个字。——《水浒传》

3. 通“诸”( zhū)。众多

相总要者官谋士。——《管子·君臣上》

天下遇,者监和。——《管子·五行》

者生无易由言。——《盐铁论·散不足》

〈名〉

1. 假借,借口

他弄个光皮散儿好看,者着求医治树,单单了脱身走路,还顾得了你和我哩!——《西游记》

4. 【者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是什么

老师说者是表判断,也是语气词,她说的很对者 zhě〈助〉(1) 用在表时间的名词后面,表示停顿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礼记》(2) 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唐· 韩愈《杂说》(3) 用于名词之后,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断仁者,天下之表也.——《礼记》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者,语气助词,表提顿.)——《列子·汤问》中有鲁人 冯三保者,精技击.——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间.——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4) 用在句末表示语气完毕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5) 用在句末,与疑问词相配合表示疑问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老子》(6) 表示祈使语气琴童接下马者!——《西厢记》(7) 表示商榷今汉继大乱之后,若宜少损 周之文致,用 夏之忠者.——《汉书》(8) 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史记》(9) “者也”两个语气词连用,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语气重点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也”在这里强调了肯定的语气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梁惠王上》。

5. 者在古文中有什么意思

者 zhě1. 代词。

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数词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指代人或事物。

例:《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2. 代词。指示代词。

相当于「这」。例:《敦煌曲子词·望江南》:「我是曲江临池柳,者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

」3. 助词。用在表时间的名词后面,表示停顿。

例:《礼记•檀弓下》:「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4. 助词。

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5. 助词。用于名词之后,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断。

例:《礼记•中庸》:「仁者,天下之表也;义者,天下之制也。」6. 助词。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例:《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忧之,问左右:‘何人可使收债于薛者?’」7. 助词。

用在句末,表示拟度。例:《汉书•石奋传》:「建奏事于上前,即有可言,屏人乃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

」8. 助词。用在句末,表示命令、晓示或祈使语气。

例:唐陆贽《收河中后请罢兵状》:「令钦溆奏来者。」9. 助词。

用于复合句前一分句,表示因果关系。例:《孙子•虚实》:「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10. 助词。用于复合句前一分句,表示假设关系。

例:《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11. 连词。相当于则。

例:《史记•李斯列传》:「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摇动者万物作,此必然之效也。」12 。

轻狂。例:明顾起元《客座赘语•辨讹》:「今以称人之不老实者曰者。

」13. 假借,藉口。例:《西游记》第二六回:「他弄个光皮散儿好着,者着求医治树,单单了脱身走路,还顾得你和我哩!」14. 通「诸」。

众。例:《墨子•号令》:「官吏豪杰与计坚守者十人。

」15. 通「诸」。相当于之。

例:《吕氏春秋•离谓》:「亡国之主,不自以为惑,故与桀、纣、幽、厉皆也。然有亡者国,无二道矣。

」。

6. 者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助词 1。

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 例子:、老~、读~ 2。

用在某某工作、某某主义后面,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信仰某个主义的人。 例子:文艺工作~、共产主义~ 3。

(书面语)用在数词或方位词后面,指上文所说的事物。 例子:、二~必居其一 4。

(书面语)用在词、词组、分句后面表示停顿。 5。

用在句尾表示希望或命令的语气(多见于早期白话)。 例子:路上小心在意~代词 指示代词,“这”(多见于早期白话)。

例子:番,边常见含义 备注:加粗例句为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例句代词 1。 同【现代汉语解释】助词1 例: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塞翁失马》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③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④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醉翁亭记》 ⑤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 2。用在名词后,相当于“。

的人” 例: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②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③以君为长者——《唐雎不辱使命》 3。用在时间词后面,表示“。

的时候” 例:①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明夷待访录》 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鸿门宴》 4。放在数词之后,指代上文的几个人或几件事。

例:①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②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5。

……的原因 如::①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在也 6。判断语句 如: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助词 1。用在假设复句或因果复句中表停顿,以提示下文。

例: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曹者,与此案同!——《资治通鉴》 2。

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 例:何者?上下之分也。

3。与“若”之类字组成某种词组,或单用,表示比拟,相当于“。

的样子”、“。似的”。

例: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唐·柳宗元《黔之驴》 ②言之,貌若甚戚者。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4。 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

构成“者。

也”的结构。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生僻/不确定含义 1。

(不确定)助词,放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 ”、“。

的话”。 例:①入则无法家弗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不确定)放在陈述句末,表示陈述结束。

例:①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②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3。(生僻含义)通“也”:----《韩非子·八经》:“任事也无重……处官也无私。”

《说苑·政 也理》:“鲁无君子也,斯焉取斯。 ”也均作“者”义解,而见古书中“者”“也”可互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