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lxb/notice.png)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是什么意思?
展开全部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成语“三户亡秦”的典故出处。这句产生于反抗暴秦统治的秦朝时代名言,出自西汉时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
意为即使楚国只剩到三个氏族,也能灭掉秦国。比喻即使弱小,团结一致也能成功。它代表了一种情绪化的坚定信念。
楚王族姓芈,本支为熊氏,另分为昭(昭阳)、屈(屈原)、景(景差)三氏(三户)。并非后世所指的只是几户人家,几个人。
这是秦始皇灭楚以后,楚国南方的一个老人说的,这个老人叫楚南公,他认为楚国虽被消灭,即使最后只剩下“三户”人家,将来亡秦的一定还是楚人。
这话后来居然成为事实。秦朝到了二世的时候,农民纷纷起义,首先揭竿而起的陈胜、吴广,是楚人;继起的项梁、项羽,是楚人;最后得了天下的刘邦,也还是楚人。楚人是当时农民革命大风暴的中心。
为什么楚南公能有这样的预见呢?这是因为:他正确地估计了客观形势的发展,深刻地了解到楚国人民反抗赢秦的决心,这个决心是符合于全体被压迫农民的要求的。因此,楚南公敢于肯定地说,即使最后只剩下“三户”人家,也仍然会发挥力量,推翻赢秦的统治。
“三户”的数目也许太小了,然而却代表着历史的正确的方向。
”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