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的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采用了对比反衬的写法。
上篇极写花灯满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过片引出观灯女子,他们时装悦目,笑语盈盈,但在好女如云当中,找来找去却找不到自己的意中人,偶一回头,却只见他在灯火阑珊处。即可见诗人不肯随俗的抱负,也流露了悲戚的孤独感。他塑造的这位佳人形象是他自己的自画像,表现了诗人虽然政治失意,但宁固其穷,不改其节的品质。
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公元1174年或1175年(南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